气功都有什么叫什么 中国气功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具有怎样的详细历史
中国气功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具有怎样的详细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气功发源地是中国。
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
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
《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
《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
《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
《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简单介绍一下气功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
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
万物皆有阴阳两面。
基本分类
硬气功
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参见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沉到了丹田。
内气功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
不需要紧绷肌肉。
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
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
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基本要素
吐纳
“吐纳”一词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修炼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
存想
“存想”是调心的一种方式,意念想象一个场景画面并意守这个画面,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
调形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功养生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
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忌“假”
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
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
贪,六根不净之祸也。
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心浮气躁
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
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自擂
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修炼,引起不良后果。
5.忌房事过频
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练习方法
高血压患者适合练气功吗?_1、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3、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