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越防御作战 對越作戰時,為5名部下和2名子女倖存,越軍最高軍官寧願被擊斃
對越作戰時,為5名部下和2名子女倖存,越軍最高軍官寧願被擊斃 我國成立以後,經歷了解放戰爭、朝鮮戰爭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其中解放戰爭歷時最久、最艱辛,而對越自衛反擊戰只用時1個月,當時我國已是第二代領

對越作戰時,為5名部下和2名子女倖存,越軍最高軍官寧願被擊斃
我國成立以後,經歷了解放戰爭、朝鮮戰爭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其中解放戰爭歷時最久、最艱辛,而對越自衛反擊戰只用時1個月,當時我國已是第二代領導人執政。這次戰爭主要以我國的大勝告終,其中我軍擊斃的越軍軍官最高軍銜是上校。中蘇對抗中的對越作戰
1978年,中蘇積怨已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總理與美國總統卡特交換雙邊重大戰略問題時指出:世界不安寧主要危險來自蘇聯,同時表示中國願與美國一起抗蘇。此時距離蘇聯解體還有一段時間,越南是堅定的蘇聯追隨者。中蘇交惡後,越南便不斷在邊境挑釁我國。這種不計利益、漫無目的的流氓行為最終招致中國的自衛反擊。
1979年2月17日,熱帶的中國氣候宜人。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越南進行還擊。此後解放軍一路勢如破竹,僅一個月便打到越南首府,又掉頭回國,沿途毀滅了越南北部大量基礎設施。1980年代開始了10年輪戰。
中國對越作戰首先攻克的是高平。越南高平與我國廣西、雲南接壤,是通往越南國內的重要通道。控制了高平這一關口,解放軍30萬人從此進出無阻,為後來的戰事開了一個好頭。但攻克高平,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越南軍力羸弱,游擊戰是他們的正式戰術之一。高平戰役以後,越南的散兵都躲入了當地的山洞。
越南高平一帶屬喀斯特地貌,山洞很多,當地軍隊對地形也很熟悉。可惜,解放軍的應對方式明顯技高一籌。我軍採取了拉網合圍的戰術,對越軍山洞逐一攻破。許世友上將把這些山洞形象地比喻為「老鼠洞」。
拋開成見地說,越軍的遭遇是很凄慘的。越南建國前,是法國的殖民地,在國際社會的動蕩中抓住機遇才獨立起來。越南一向不富裕,加上歷史原因,越南軍隊整體不強,在印度支那半島稱霸都很勉強。越南軍人很瘦小,待遇比起中方也差很多。高平戰役中,許多越南人即使不被俘虜,也在野外餓得半死。
高平擊斃對越作戰最高軍官
有一天,我軍一個連的戰士發現對方有幾名游兵,便撲了上去,可惜不能當即抓住。這隊越軍稀稀疏疏地在野地里游躲,最後溜進山洞裡去了。進了山洞,主動權就掌握在解放軍手中了。戰士們對圍剿洞穴已很有經驗,此時正湊在洞穴外面準備一舉打敗這伙越軍。
本著減少傷亡的原則,先由會說越語的戰士向洞中喊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漸漸地,洞里的槍聲停了下來。見越南人的態度有所轉變,我軍戰士繼續勸說。最終,從山洞裡走出7個人。這7個人包括5名軍人以及兩個穿便裝的人。兩個穿便裝的人是年輕人,一男一女,不像是軍人。
他們蓬頭垢面、有氣無力,已在野外生存了很久。解放軍有優待俘虜的傳統,戰士們見他們已經投降,便拋開仇恨,向他們遞上水和糧食。吃了解放軍的飯,越南俘虜們面面相覷,似乎有難言之隱。會越語的戰士向他們追問,這幾個越南人便交代了,洞中還有一個人沒出來。聽說此事,戰士們又返回洞口,向洞內喊話,但洞里人一聲不吭。於是有人在洞口探了幾步,山洞中終於傳來了槍聲,說明洞里確實有人的。
越軍的另一作戰風格就是頑強、兇悍,遇到不肯投降的人,我軍只得清除了事。俘虜中的那兩個年輕人見況不妙,似乎很憂慮。戰士們先將手榴彈往洞里一扔,幾聲爆炸聲似乎要把山洞震塌,然後衝進山洞裡,發現了一具破碎的屍體。審問得知,此人正是越南高平警備區司令,是對越反擊戰擊斃的越南最高軍官,但姓名已不可考。
軍人職責與親情的兩難
當時得知我軍要進行自衛還擊,越南北部官員已撤離很多,但這位高平警備區司令由於職責不但無法撤走,還要在戰場直接面對我軍的進攻。上演這一出投降悲劇的目的可能有三點:
第一:為了一雙兒女得以生存。雖然最後被堵在山洞中,但這位司令官還沒有放棄所有的指望。他非常清楚解放軍是優待俘虜的,加上戰士們的苦口婆心的勸說,他決定要讓一雙兒女投降,作為俘虜活下去。所以就有了這7個越南人走出山洞的一幕。
第二:為了兒女能在越南生存。越南的政治壓力很大,一個降將的後人在越南是很悲慘的,即使去了中國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生存。所以他要折中處理,讓其他人投降,自己戰死。
第三:為了自尊。越南歷經艱險才得以立國,一個重要的警備區司令也不簡單。以越南軍隊一向頑強的作風,這個人最終選擇戰死也在情理之中。
1979年3月16日,對越自衛還擊戰正式宣布結束。是年5月,中越雙方交換俘虜,被俘的這對上校的子女也在其中。一切都按當初預設的一樣,他們作為烈士的子女歸國,從此在越南生存。只是死去的人,永遠留在歷史中了。
很赞哦!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