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一起平常的民间案件为何会引起慈禧重视?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一起平常的民间案件为何会引起慈禧重视? 文/徐永超 作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终得以平反昭雪,靠的不是法律的正义,而是中央压制湘军势力的需要。 杨乃武,杭州人,同治十二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一起平常的民间案件为何会引起慈禧重视?

文/徐永超 作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终得以平反昭雪,靠的不是法律的正义,而是中央压制湘军势力的需要。 杨乃武,杭州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人。小白菜,原名毕秀姑,是豆腐坊伙计葛品连妻子,因为长得白皙秀丽,平日里爱穿绿衣白裤,所以有了这个外号。 这年十二月,葛品连暴亡,其母认为事有蹊跷,于是到衙门告状。之前,曾经帮民众写过控告胥吏舞弊的状子,还公然讽刺父母官。县令刘锡彤怀恨在心,未经审验,即断定是毕、杨二人合谋下毒,害死了葛品连。重刑之下,毕秀姑供称她用杨乃武给的砒霜毒死了亲夫。如获至宝的县令立传杨乃武到案,上报革去其功名,将他打入牢狱,又把审讯详情,报告给上司杭州府复审。 杭州知府陈鲁收了刘锡彤的好处,故而在复审时,对杨乃武使尽各种酷刑,逼迫杨乃武认罪画押。拟罪:毕秀姑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 话分两头。牢狱外,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正在为弟弟的洗冤到处奔走。浙江按查使蒯贺荪接过状纸,只过了两次堂,认定原判无误,将案子交给巡抚杨昌浚审理。 没想到,他派去县里查验的官员收受了刘锡彤的贿赂,以其中没有冤屈禀告。杨昌浚就此确认案情已明,罪名成立,当即上报刑部,批文一到,即刻行刑。 面对官官相护的局面,杨菊贞没有死心,准备进京告状。她带着弟弟亲手写的诉状,来到北京,向都察院递了状纸。没想到,都察院将她押解回籍。 第一次进京告状失败后,杨菊贞仍不死心。她找到了弟弟的同年(同科同榜中举之人),汪树屏、吴以同,以及另一位武举人夏缙川。这三人利用自己手中的人脉尽力帮助杨乃武洗冤。汪树屏给在都察院的哥哥去了信;吴以同带她见了胡雪岩,得到了进京的盘缠;夏缙川也给在翰林院当编修的堂兄夏同善写了信,让杨菊贞进京先去找他。 夏同善平日与帝师翁同龢关系良好,就将杨乃武一案的来龙去脉一一告知。翁同龢表示有机会定要面陈于太后皇上。于此同时,都察院奏请重审此案。慈禧太后览毕,下旨浙江巡抚"务提实情,毋枉毋纵。" 巡抚接旨后,委派湖州知府许瑶光审问。这次,杨乃武当堂翻供,毕秀姑也供出她被刘锡彤之子奸污等情由,许瑶光见此案牵涉众多,迟迟不敢定案上复。于是朝廷只好又派浙江学政胡瑞澜提审,巡抚杨昌浚与刘锡彤沆瀣一气,千方百计阻止案件审理。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在当时就引发了全国热议。《申报》就一直在关注案情的进展,借此机会,他们呼吁改变以往刑讯逼供的做法:"试思严刑之下,何求不得,犯人熬刑不起,问官欲得何供,犯人只得承认。" 在舆论的压力下,慈禧下令,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对此案进行会审。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开棺验尸,证实葛品连并非毒发身亡,乃得病而死。至此,真相大白于天下。 案情审清了,照理说,应当还当事人以清白,追究地方官错判的责任。但事情闹到了这一步,此案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事件了。因为当时太平军刚刚被平定,地方势力做大。比如,浙江巡抚杨昌濬,就是追随左宗棠、曾国藩等创办湘军团练出身。动了他,对湘军是势力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正是有这层利害关系,四川总督沈葆桢等人力主不翻案。也正是出于打击湘军集团的考虑,翁同龢等人才主张推翻原判。至于杨、毕二人是否冤屈,又哪里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呢? 最终,刘锡彤发配黑龙江,杨昌浚等大员被革职查办。第二年,杨昌浚又被左宗棠保奏,先后官至漕运总督,闽浙总督。 两位无辜的当事人呢?毕秀姑被杖责八十,在尼庵里度过了余生。杨乃武被革除举人功名,永不恢复。已是一身伤残的杨乃武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
很赞哦! (1052)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叫红顶商人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幕后推手竟然是红顶商人胡雪岩?
-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原型 揭秘:清朝末年四大冤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清朝的四大冤案是哪四大?杨乃武与小白菜
-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原型 鲜为人知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实情:晚清奇案内幕
-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四、杨乃武与小白菜
-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旷世奇冤:杨乃武与小白菜惹上人命官司真相!
- 杨乃武与小白菜唱词 杨乃武与小白菜始末:晚清被当作权力博弈的冤案
-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一起平常的民间案件为何会引起慈禧重视?
- 杨乃武与小白菜评价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背后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
- 杨乃武 小白菜真相 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清末冤案的真实故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