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评价 历史上共产生592名状元,三分之一来自一个省,被称为「 ”学霸省”

火烧 2022-02-24 07:10:07 1047
历史上共产生592名状元,三分之一来自一个省,被称为「 ”学霸省” 科举制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科举制诞生之后,给了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历史上,科举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明。 同时根据科举

历史上共产生592名状元,三分之一来自一个省,被称为「 ”学霸省”  

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评价 历史上共产生592名状元,三分之一来自一个省,被称为「 ”学霸省”
科举制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科举制诞生之后,给了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历史上,科举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明。 同时根据科举考试,很多寒门子弟走入了朝廷,这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名臣出现。 因此古代的时候,科举是重中之重。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朝廷用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不过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肯定是不完善的。 要知道,参加举孝廉的人,几乎都是当时的门阀士族,这就很难让寒门子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隋文帝时期,科举应运而生,只不过这时候的科举存在很多缺陷。同时这时候的科举没有完全的运用起来。 不可否认的是,隋文帝是历史上的明君,只不过隋朝二世而亡,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朝近170余年乱世。 现如今看来,隋文帝能够将大乱世统一,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了。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发明了科举,为的就是能够吸引天下人才。 即使是在隋炀帝时期,科举制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在整个隋朝阶段,科举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到了唐朝时期,科举制的运用依然是存在的,尤其是到了武则天在位时期。 由于她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在当时的唐朝影响力有限,这时候的武则天急需一批治世之能臣。 就这样武则天将科举运用了起来,也正是因为武则天的运用,让科举制成为了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 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时期,科举制才废除。 要知道历史上的科举制发展了1300余年,到了清末才废除。科举经过不断的发展,早就变得非常完善了。 不过能够考中科举的状元,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寒门子弟苦读的过程中,能够中一个举人,就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举人考试是通过乡试进行的,能够在这时候考中,就已经代表了出人头地。 之后就是殿试,主考官是皇帝。殿试考过了就是进士。 能够考到这里,就已经是朝廷的官员了。状元、榜眼、探花,就是殿试的前三名。 能够成为状元,绝对是古代读书人的追求,这代表着自己以后的前途无量。 考中状元的读书人可谓是极少,纵观科举存在的1300余年,状元只出现了592位。 换句话说,就是一年也不一定能够出现一位状元。 历史上出现的进士一共是十万多人,在这之中,出现了592位状元。 那么在592位状元中,有三分之一出自福建。 592位状元中,有两百位都是来自福建。 古代封建王朝中,中进士的数量超过一千人的县,一共才有18个,在这之中,福建就占有4个。 在这四个县中,莆田县最为厉害,一共出了1400多名进士。 592名状元当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出自现在的福建省。由此福建被称为「 ”学霸省”。 福建之所以在历史上出现了这么多状元,与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唐末五代十国,战乱不断。 五代十国大部分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由此北方的世家大族开始南迁。 到了中原王朝统一之后,这些世家大族的读书人就开始考取功名。 唐宋时期,南方普遍比北方富庶,文人墨客多出于此,读书人自然也多了不少。 现如今看来,科举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历史上在科举制出现之后,改变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从隋文帝开皇七年,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存在了1300余年的时间。 不过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科举制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候的科举已经是非常完善了。 古代的时候科举最怕的就是作弊,由此出现了很多作弊方式,不过这些方式到最后都失效了。 作弊能够中乡试就已经很不错了,假如是殿试,作弊是不可能的。科举完善之后,作弊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