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鲔怎样读 东海王鲔成语故事_成语“东海王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火烧 2022-09-24 05:50:01 1061
东海王鲔成语故事_成语“东海王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燕书》:东海有巨鱼,名王鲔焉。不知其大多少,赤炽曳曳,见龛赭间,则其鬣也。王鲔出入海中,鼓浪贲欠沫,腥风盖然云。逢鳛、鲣、鱼丕,必

东海王鲔成语故事_成语“东海王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燕书》:东海有巨鱼,名王鲔焉。不知其大多少,赤炽曳曳,见龛赭间,则其鬣也。王鲔出入海中,鼓浪贲欠沫,腥风盖然云。逢鳛、鲣、鱼丕,必吞,日以十千计,不能餍。出游黑水洋,海舶聚洋中者万,王鲔一喷,皆没不见。其从雄行海间,孰敢向问之者?溯潮上罗刹江,潮退胶焉,矗若长陵,江滨之人,以为真陵也。涉之,当足处或战,大骇,斫甲而视,王鲔肌之。乃架栈而脔割之,载数百艘。乌鸢蔽体,群啄之,各饫。夫王鲔之在海也,其势为何如?一失其势,欲为小鱦且不可得,位其可恃乎哉!

鲔怎样读 东海王鲔成语故事_成语“东海王鲔”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东海里有一种大鱼,名叫“王鲔”,不知道它的身躯有多么大,在水面上只见有赤色的火苗子一排排地拖延著,现出赤红和土红混合的颜色,原来是王鲔的鳍毛。王鲔出入于大海之中,掀起巨浪,喷射出泡沫,一阵腥风盖天而来,好像灰蒙蒙的云雾。只要碰见白鱼、泥鳅、鲣鱼和鲂鱼等,必定会把它们吞掉,一天要吃上万,也不能填饱肚皮。王鲔出游到黑水洋,海船聚集在大洋中有上万只,王鲔一喷水,它们就沉没不见了。王鲔放纵而神气地游行在大海间,谁敢对他干预一下呢?

涨潮的时候,王鲔窜上了罗刹江,退潮的时候被搁浅了,身体笔直耸立著像一条长长的土山,江边的人们还以为真的是一条土山呢!徒步走上去,脚踩的地方突然一阵颤动,害怕极了,便用锄头砍破表面的硬壳,王鲔的肌肉就露出来了。于是用竹木编成了架子,登上栈架把它割成一块一块的肉,装载了数百只大船。一群群乌鸦和鹞鹰飞下来盖满了王鲔的尸体,一齐啄食,饱吃了一顿。

唉,王鲔在海上呀,它的气势有多大!一旦失去了气势,想要当个活蹦乱跳的小鱼他都不可能了,势位是可以依靠的东西吗?

作者借王鲔在海中的气势,比喻封建统治阶级在位者的覆灭,是颇有警戒意义的。他说:“德称其位者,恒下卜(对人民关怀体恤);反是,则骄(骄横),是何也?德则虚(谦虚),不德则盈(自满);虚则能容(宽恕容人),盈则覆(覆灭)。理也!《传》曰:‘君子以虚受人。’又曰:‘日中则昃(zè,日西斜)’,可不信夫?”

历史上一切以权势地位骄人的统治者,平时肆意横行,不可一世;而一旦失势,常会人头落地,到那时想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是很困难的了。清人梁树珍在评论这则寓言时,举出李斯为秦始皇相的史实说:“如李斯为相,声势炎炎,位何如之?及后临刑时,顾谓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上蔡东门,逐狡免,岂可得乎?’遂相向而泣。噫!位安可骄人哉!”历史上残害人民的暴君,其势位要比李斯更为煊赫,但他们的可耻下场,又有哪一个会比李斯的结局更好一些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