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300勇士》 斯巴达300勇士历史
斯巴达300勇士历史
一、关于斯巴达300勇士的历史
公元前492年,波斯王派遣使节前往希腊索取“土和水”,希望通过威压令其归顺,但是希腊人将使节投入井内,叫他们自便,尽情取用“土和 水”。
波斯王大怒兴兵,但是他的第一批远征军在海上遇到风暴,全军覆没。当时的波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跨越欧亚非的大帝国,从居鲁士起,已历四世(居鲁士、冈比西斯、Hystaspes、大流士一世)。
而希腊世界则是一系列城邦国家的总称,从来没有统一过,最多是一些城邦结盟。希腊城邦不仅限于希腊半岛,而且在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今天土耳其境内)也有。
像此前1千多年的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当时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都已经臣服于波斯帝国了。
(雅典、斯巴达、底比斯、马其顿都属希腊世界) 公元前490年,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邦叛乱,雅典出兵支持了这次叛乱。波斯帝国平息叛乱以后,派大军讨伐雅典。
波斯王大流士派出另一支远征军在雅典西北面的马拉松登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马拉松之战。这一战之前,波斯方实际上有很高明的战略。
他们和雅典城里的主和派取得联系,这些主和派希望与波斯军队合作夺取雅典的统治权,所以波斯军队没有在雅典附近登陆,而是在离雅典有一段距离(实际上是42公里左右,现代马拉松长跑的距离)的马拉松海湾登陆,目的是把雅典军队引出城,而让波斯在雅典城里的第五纵队占领城市,然后再在野战中消灭失去根据地的雅典军。波斯方引蛇出洞的计策果然奏效,雅典陆军在Callimachus指挥下向马拉松进发,实力为1万人,分10个团。
但是波斯军队的战术执行却在战场上出了纰漏:当雅典陆军中计,前来迎击波斯军的时候,波斯军(1万5千人)开始执行他们的下一步 战略计划:重新上船向另一个地点登陆,准备猛扑毫无防备的雅典城。本来这是非常高明的连环巧计,但是雅典军队来得太快了,他们采取了这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对策:立即进攻波斯军尚未登船的后卫。
在当天的值日将军米尔泰德斯(Miltiades)的指挥下,雅典军实际上是击其半渡,轻易赢得了马拉松战役。波斯军损失6千7百人,希腊方阵亡192人,包括总司令 Callimachus 。
战后米尔泰德斯马上派一名长跑健将赶回雅典城报信(现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这个胜利的消息终于稳定了城里动荡的局势,使波斯的第五纵队不敢乱动。长跑能手菲狄浦底斯征尘未洗便从战场飞奔回雅典报捷,并因此过度劳累而死,这个事件就是当代的马拉松长跑的来源。
此役大大提高了希腊人的自信。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
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
参加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
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撒尔迪斯,号称500万,实则30—50万人左右,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
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及尼人各造一座。
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
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
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
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过海峡。
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
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
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这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希腊,奥林匹克高于一切,运动会期间是禁止打仗的。
因此,希腊人在关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仅带了300人来增援。
波斯大军在温泉关不远的。
二、斯巴达三百勇士 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吗
是真的 这一场战役叫“血战温泉关”或“温泉关之战” 温泉关之战 the Battle of Thermopylae “异乡的过客啊, 请带话给斯巴达人, 说我们踏实地履行了诺言, 长眠在这里。”
这是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勒隘口(俗称温泉关),纪念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一尊狮子状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温泉关之战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锋。
希腊军队在这个狭小的关隘整整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 [编辑本段]【战役背景】 ◆ 波斯的劝降和希腊的团结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
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
在这个战役发生之前,波斯遣派了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波斯帝国。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无耻地声称“我们只需要你们的水和土地(earth and water)”。
希腊城邦都没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 此后,薛西斯再次派出外交使节说服其他希腊城邦,但是却不敢派人前往雅典和斯巴达。
而希腊的城邦却在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领导下团结起来,公元前481年所有的城邦在科林斯召开了联盟大会,组成了希腊城邦联盟(Confederate Alliance of Greek city-states),使得在面对强敌之时可以统一分配各城邦军事力量,依照需要派遣到各个战略要点。希罗多德称这个暂时的军事同盟为“λληνε”,意即“宣誓的希腊人”。
雅典和斯巴达是这个联盟的领袖,但是所有军事行动必须由所有城邦商讨后决定。而历史上这个同盟的内部机制很少有记载,大约有70个城邦派出了代表参加了这个战时同盟。
◆ 希腊同盟战前准备 希腊同盟在一开始决定派出10000名由重装步兵和骑兵组成的部队在蓓溪谷进行布防,同盟认为波斯大军肯定会从这里经过。这支军队由奥内图斯率领的斯巴达人(非皇家卫队)和迪米斯托克利率领的雅典人组成。
但是马其顿城邦指出蓓溪谷很容易在其他方位被波斯军队渗透,从而波斯军队利用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可以迅速击败希腊军队。同盟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撤出了防守蓓溪谷的部队,转而重新考虑防守要点。
经过慎密的研究考虑,同盟发现最好的可以阻击波斯大军的地点是温泉关,应该派遣陆军重点防守,并且派出一支舰队前往阿特米松海岬(因为薛西斯的军队主要依靠来自海上的补给),否则薛西斯的舰队就可以越过马利亚科斯海湾从侧翼包围希腊军队。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指出“希腊海军对北部海峡的控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波斯军队从温泉关守军的背后利用舰队进行登陆”。
◆ 卡尼亚节的破例 在卡尼亚节期间,根据斯巴达的法律,任何军事行动必须停止。在上一次的马拉松战役中,斯巴达军队就因为这个节日的缘故而姗姗来迟,当他们到达马拉松战场时,雅典人早已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而这一次斯巴达的元老们(ephor)决定破例派出由斯巴达两个国王中的列奥尼达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提前赶赴温泉关。希罗多德写道:“列奥尼达率领的这支短小精悍的军队希望用他们的精神鼓舞整个同盟,尽管所有的希腊人都在卡尼亚节的戒律中以及接下来的奥林匹克节日中无法出兵,但是他们同样不愿意看见温泉关很快落入波斯人手中,因此同盟同意了预先派出一支小规模军队前往温泉关驻防。”
◆ 德尔斐的神谕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述,斯巴达人曾经在出发之前请求了德尔斐的神谕,神谕中写道: “哦,居住在斯巴达宽广街道上的人们啊! 你们光荣的城镇要么将被帕尔修斯(Perseus)的子孙们洗劫, 要么将遍布拉哥尼亚广袤的大地。 为一个国王的倒下而默哀吧,那个赫拉克勒斯的后代!” ◆ 悲壮的出征 作为这支先遣部队的统帅,斯巴达的列奥尼达国王广受尊敬。
希罗多德写道:列奥尼达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出征是一次必死的行为,他统领的这支部队数量微小,根本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他从军队中挑选了那些已经育有儿子的精锐战士,将他们编入出征队伍。普鲁塔克在他的《斯巴达妇女的话语》一书中,提到出征前当列奥尼达的妻子Go鼓励完她的丈夫,最后问到还有什么嘱咐时,列奥尼达简单地回答道:“嫁个好人,养群好孩子。”
(Marry a good man, and have good children) [编辑本段]【双方军力对比】 ◆ 波斯军队方面: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个仆从国军队共计20-50万人 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
三、关于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史实
三百勇士的主要史实事迹是温泉关之战。
温泉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狭窄通道,一边是大海,另外一边是陡峭的山壁。这个村庄附近有热涌泉,因而得到温泉关(Thermopylae)这个名字。这是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勒隘口(直译为温泉关),纪念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一尊狮子状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
希腊军队在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但是波斯军队人数众多,在杀了近2万人(也有记载说是7000)的波斯军队后,300名勇士全部牺牲。
温泉关之战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锋,也是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
扩展资料:
关于温泉关之战:
1、波斯帝国的劝降。在温泉关之战发生之前,波斯遣派了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波斯帝国。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无耻地声称“我们只需要你们的水和土地(earth and water)”。
希腊城邦都没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
2、参与温泉关之战的武装力量:希腊方面:主要是一支以300斯巴达王族卫队和1000名二等边民步兵为核心的7000人守军。
波斯方面:波斯帝国方面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个仆从国军队共计20-30万人。
3、战役结果:
波斯方面:付出约20000(也有记载说是7000)波斯士兵的生命。另外,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阿布罗科麦斯(Abroes)和海帕兰西斯( Hyperanthes)也殒命其中。
希腊方面:三百名斯巴达精锐勇士和四百名底比斯战士全灭,其中包括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
希腊成功阻击波斯大军三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泉关之战
四、斯巴达300勇士的历史
这里有楼主关心的战争结果,仔细看哦: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继承波斯皇位,成为波斯帝国的第四代皇帝。
兴起于中亚伊朗高原的波斯,是通过无止境的扩张而发展起来的。 然而,波斯皇帝对土地和财富的贪得无厌永远无法满足。
薛西斯同他的先父大流士一世一样,虎视眈眈地望着爱琴海彼岸欣欣向荣的希腊城邦。 这天,薛西斯突然召集各地总督、贵族举行会议,在大谈了一通先辈的光辉业绩后,薛西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决定继承父皇的童志,派一支大军讨伐希腊人。
这不仅可以使我们赢得声名,而且可以得到一块不次于我们的土地。我要在你们的帮助下,征服整个欧州,使太阳照耀下的土地不能有一块在我们的疆界之外。”
薛西斯原以为自己的决定会得到众人的一致赞成,可眼前等着他的只有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薛西斯的叔父阿尔塔巴诺鼓足了勇气说道:“陛下,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
黄金的成色只能在试金石上才能加以鉴别,听听反对意见是有好处的。请记住当年马拉松战役吧!那个教训不能忘记呀!” 一提起“马拉松战役”,众人不由吸了一口凉气,薛西斯的脸上则露出了令人捉摸不透的神态,似乎陷入了沉思。
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的第一战,也是波斯自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大挫折。这一仗,雅典只伤亡了192人,波斯人却留下了 6400具尸体,损失了7条战舰,大流士一世因此而含恨终生。
薛西斯从往事的回忆中回到了现实,心想父亲当年虽然吃了亏,但那是将帅无能造成的,只要自己御驾亲征,何攻不克,何人不服,征服希腊人不是正好体现自己的能耐比父亲更胜一筹吗, 想到这里,薛西斯不由得浑身发热,雄心万丈,便不顾叔父的劝阻,随即下令全力准备进攻希腊。 血战温泉关 时间一晃就到了公元前481年,这已经是薛西斯备战的第4个年头了。
薛西斯一共向臣服于波斯的46个国家、100个民族征集了25万人的大军,他的作战计划依然仿效的是大流士当年采取以陆上进攻为主的方式,穿越色雷斯、马其顿,然后南下希腊。这条路虽长,却比横越爱琴海保险系数大,并有利于通过大量军队发挥波斯军队人多势众的优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波斯侵略军,希腊人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齐集科林斯,结成了反波斯同盟,发誓同仇敌忾,共御强敌。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被推举为陆军统帅,海军统帅也由斯巴达人优里比阿德担任。
陆军以最精锐的斯巴达军为主力,海军则以素有海上强国之称的雅典为骨干,全军11万人,战舰400艘。 不过,全希腊动员起来的所有军事力量与强大的波斯对手相比,又显得单薄了许多。

于是,联军将领们纷纷献汁献策,最后大家决定只有踞守温泉关,兵力不足的希腊联军才能阻止波斯军队的进攻。 温泉关是一个海岸边的狭窄通道,东西走向,“中门”是温泉关的关节所在,希腊人也在此集中了约7000名的重步兵,其中包括李奥尼达自己的300名斯巴达精锐国王卫队。
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大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战车也派不上用场,薛西斯于是采取了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希腊联军。而李奥尼达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指挥部队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
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1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 还是攻不上去。
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 这天傍晚,薛西斯正在大营中生闷气,侍卫悄悄领进来一个人,原来是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
这个希腊叛徒跪倒在地,卑微地说道:“皇帝陛下,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让您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希腊人的后方,只要您给我一笔酬金,我立刻领您的人去看。” 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丛生的小道直插后山。
本来李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余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但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
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袭去。
李奥尼达得知波斯军已迂回到背后,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人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 300名士兵迎战。
波斯军杀声震天潮水般拥来,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就冲上去用拳头和牙齿同敌人肉搏。
霎那间,整个战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苦战中,遍体鳞伤的李奥尼达力竭气绝倒了下去,仍在战斗的斯巴达战士也所剩无几。
他们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尽管早已精疲力竭,但没有一个人放下武器投降。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
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攻占了。 付出2万名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薛西斯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一想到血。
五、斯巴达三百勇士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公元前480年,大流士一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亲率50万大军,大有荡平希腊之势,希腊各城邦分别组建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共御强敌。
希腊联军的陆军以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陆军在温泉关被波斯歼灭(斯巴达三百勇士),但是为海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
扩展资料:
公元前750年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雅典的希腊人开始向外殖民。在此后的250年间新的希腊城邦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在众多城邦中,势力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公元前490年,位于希腊东方,亚洲强大的波斯帝国,为了扩张领土,国王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率5万大军渡海西侵。
雅典一面紧急动员全体雅典公民赴马拉松应战,一面派长跑健将斐力庇第斯星夜奔往斯巴达求援。斯巴达虽同意出兵,但声称只有等到月亮圆了才能出兵。
因此,反波斯入侵的任务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最终,处于劣势的雅典在马拉松战役中大败两倍于己的波斯大军,取得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胜利。但为波斯与斯巴达、雅典战争埋下伏笔。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斯巴达三百勇士
六、三百斯巴达勇士的具体历史背景
1、斯巴达300勇士讲的是哪段历史?
答:讲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军第三次出征希腊,斯巴达国王里奥尼达率300勇士扼守温泉关的历史。
2、为什么波斯人 拥有亚洲部队??
答:古代伊朗以波斯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3、波斯 是哪个国家?现在还有这个家国吗??
答: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
4、希腊人和波斯人 这场战役 最终谁胜利了??
答:希腊取得了最终胜利,也就是一役定胜负的萨拉米斯战役。
5、欧洲的历史看什么书可以清楚??
答:《欧洲古代史》,《世界通史》
希波战争 简要 概述: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想控制爱琴海地区,三次出征希腊,挑起了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波斯第一次出征,由于出世不利,还没到希腊就退了回来。
公元前490年,波军第二次出征,在马拉松登陆。雅典急忙派兵到马拉松迎战敌人。雅典军队士气高昂,以少胜多,一战告捷。他们随即派战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告喜讯。他一口气跑完全程,告诉雅典人,我们得救了!说罢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菲迪皮茨,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专门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运动项目。
公元前480年,波军第三次出征希腊,在希腊半岛上自北向南推进。斯巴达国王里奥尼达率领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最后他带着300名斯巴达勇士扼守关口。由于众寡悬殊,又由于奸细引路,守军壮烈牺牲。波斯军队长驱直入,雅典危急,一面疏散老弱妇孺,一面调动海军应战。雅典虽然失守,但是希腊海军在雅典以西的海峡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第二年,波斯军队全被赶出希腊。
参考资料:
七、斯巴达300勇士的故事是真是的历史吗
是真实历史,公元前480年希波战争中波斯国王薛西斯率海陆军侵入中希腊,斯巴达王列奥尼达率军扼守温泉关抵抗。因内奸出卖,波斯人从小路包围袭击,列奥尼达遣散了守军中的7000伯罗奔尼撒人,仅留下斯巴达三百人,其中二百九十八人战死,仅有两人生还,杀伤数千波斯人。与斯巴达300人一同战死的还有请求留下来的400底比斯人和700特斯比亚人。
希腊军队在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但是波斯军队人数众多,在杀了近2万人(也有记载说是7000)的波斯军队后,300名勇士全部牺牲。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公民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一个是因为奉命外出。
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扩展资料
温泉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狭窄通道,一边是大海,另外一边是陡峭的山壁。这个村庄附近有热涌泉,因而得到温泉关(Thermopylae)这个名字。这是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勒隘口(直译为温泉关),纪念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一尊狮子状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
温泉关之战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锋,也是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希腊军队在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泉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