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的小故事50字 茅以升的主要事迹
茅以升的主要事迹
茅以升的主要事迹: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倡导者、工科教育家。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扩展资料:
茅以升原名茅以升,字唐臣。
江苏镇江人。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后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程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程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大学校长。
1933年后,任杭州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自行设计和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桥。
1938年任唐山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1942年后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土木系教授,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院数理组院士、评议员,中国工程学会会长。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指派为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在几天任职中,为保护上海工厂设备、释放政治犯做了有益工作。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中国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科学技术联合会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名誉会员。
1984年5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7年10月加入gcdzg。
是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六、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