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作文200字 求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800字作文
求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800字作文
孔子与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
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
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说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
我认为: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
大家常常赞叹别人学术高深时,往往称他为有学问。
什么是学问?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 提高自己。
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
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普通劳动者问。
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
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
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
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
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
学而知,问而广。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
要获真知识,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
“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