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有你什么意思 此生有幸,今生有你!
此生有幸,今生有你!
細數那些僅以一大作便千古流芳之人,於詩有揮毫作出《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於畫是執筆繪成《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文明一個清晰的符號。此畫歌河清海晏,讚萬象生平,而繁榮市井的表象之下也暗藏張擇端的憂患之心,作為北宋都城的真實寫照,《清明上河圖》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如此一幅為今人嘖嘖稱道的佳作,自其出世之始,有多少幸運之人得以一覽其真面目,並曾經擁有過、收藏過呢?
宋徽宗趙佶
張擇端人生的早期曾於汴京遊學,後學習繪畫,於宋徽宗一朝供職於翰林圖畫院。為表示對太平天下的讚頌,張擇端向皇帝呈上了自己創作的,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
至於宋徽宗對此畫持什麽態度,歷史上眾說紛紜,有說其酷愛此畫,又有說其對此畫評價一般。但可以確認的是,宋徽宗用自己的專屬印章和標誌性字體,在畫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之後,便將《清明上河圖》賜給了一大臣向宗回,向氏也將《清明上河圖》收錄在自己的私人收藏錄《向氏評論圖畫記》中。
張著
金兵鐵騎南下,北宋的江山終究還是沒守住,舊山河還沒收拾完,新天地便將人間換了。《清明上河圖》由此輾轉流落到了金朝的人間。
在《清明上河圖》上落筆提上自己印記的是生活在金朝的漢族人張著。張著慧眼識珠,認為此畫該是精品,他在畫上題的題跋被學界認定為是確定此畫作者的最為重要的依據。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
張著跋
圖片來源 | 新浪部落格@後德東方《北京瞬間(65):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張著之後,其友張公藥、酈權、王磵、張世積亦有題字其上。
楊準
大約一百四十餘年後,蒙古軍隊南下,滅金滅宋,《清明上河圖》也不知轉手幾人,最終來到了楊準手中。伯牙難覓,知己難求。可憐《清明上河圖》受盡冷眼之後,終於遇上了自己的知音。楊準幾乎是傾家蕩產,才從他人手中買得此畫。欣喜若狂之餘,又仔仔細細地用題跋記錄了《清明上河圖》在張著之後的悲慘遭遇。
卷前有徽廟徽宗標題……意是圖脫稿,曾何幾時,而向之承平態,已索然荒煙野草之不勝惑矣,而是圖獨淪落至今,逾二百年而未甚弊壞,豈有數耶?
楊準跋
圖像來源 | 豆瓣@若錦《若錦的相冊-宋人畫意》
馮保
元朝沒落,明朝隨之登上了歷史舞台。明朝嘉靖年間有一遺臭萬年的奸臣,名叫嚴嵩。作為欲將天下珍寶佔為己有的奸臣,嚴嵩自然不會讓《清明上河圖》成為漏網之魚,經多方打探以後,他終於查找到《清明上河圖》的下落,通過或正或邪的手段,使其成為自己掌中之物。
但《清明上河圖》並未在嚴嵩手裡待很長時間。不久,嚴氏父子因罪被俘,《清明上河圖》也在官府抄家時被搜出,收入皇宮。
不知為何,《清明上河圖》後來為太監馮保所有。1578年,馮保在《清明上河圖》上題跋:
余侍禦之暇,嘗閱圖籍,見宋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雖隋珠和璧,不足雲貴,誠稀世之珍歟,宜珍藏之。
可既然一朝伴在君王側,便有失勢的一日。明神宗本就不滿張居正攬權,等張居正一死,神宗就開始清掃內外朝中張居正的政治盟友,馮保便是其中之一。於是馮保慘遭抄家,《清明上河圖》也流入民間,不知所蹤。
陸費墀、畢沅
清朝乾隆年間,《清明上河圖》重現人間,為翰林院編修陸費墀所收藏,當時陸費墀同紀曉嵐一同擔任《四庫全書》的總校官。
陸費墀對《清明上河圖》愛若珍寶,臨終時,為使《清明上河圖》得到妥善保存,將此畫轉交給了好友畢沅。
畢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金石學家以及史學家,畢生鍾情於古物,其弟畢瀧則是清代著名的收藏鑒賞家。畢沅得到《清明上河圖》之後,經常與弟弟共同欣賞品評。至今,畫上仍有二者留下的筆墨。
故宮博物院
畢沅死後,朝廷因“白蓮教”一事以若乾罪名抄了畢家,作為畢家家產之一的《清明上河圖》又一次進入皇宮。
在清宮內度過百餘年的平靜歲月之後,《清明上河圖》面對的是顛沛流離的生活。溥儀退位之後,《清明上河圖》被其帶出皇宮,後又由於偽滿洲國的建立,《清明上河圖》輾轉到了長春。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清明上河圖》暫存於東北博物館,後將其調入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自北宋而生,近千年的時光為其染上了歲月的痕跡,滄桑感和時代感的交疊,也使得此畫雋永中的韻味更加深刻。
由古抵今,有那麽多有幸之人得以與《清明上河圖》攜手走過一程,如今,你願意成為其中之一嗎?
圖片來源 | 店鋪:松蘭鋪子
此清明上河圖絲巾以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為設計元素,高精度印花色彩連貫一致,能夠給予你舒心的魅力。
圖片來源 | 店鋪:松蘭鋪子
便借此絲巾,成為擁有《清明上河圖》的天選之人吧。
文字:黃寧婧
編輯:子沐
參考資料:
向斯著. 解密清明上河圖[M].2016

王儷閻著. 古物尋真[M]. 2017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繫【松蘭書社學士】說明,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