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为什么割让给俄罗斯 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割让了33万国土,为何康熙却乐开了花
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割让了33万国土,为何康熙却乐开了花

1689年,康熙派遣2000清军,在雅克萨击败了700多名沙俄哥萨克凶徒,最终将不可一世、蛮横的俄皇彼得大帝拉到了谈判桌上。其后,康熙派大臣索额图为使节,与沙俄戈洛文勋爵针对领土划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根据该条约,俄方肯定了格尔必齐河以东, 外兴安以南, 包括库页岛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国领土。然而原本属于清朝羁縻领土的贝加尔湖以东,,格尔必齐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的33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了俄国的领地。而世代生活于当地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百姓,沦为俄罗斯帝国这个“民族大监狱”的臣民,饱受奴役和压榨。
对于该条约,俄国将之视为一场外交上的胜利。戈洛文回到俄国后,立即被彼得大帝授予金质勋章,提升为沙俄的外交部长。而前苏联教科书也称,这个条约维护了俄罗斯的领土完整,有效震慑了“来自中国的入侵者”。
从《尼布楚条约》的条款来看,中国做出了很大让步,割让了大片土地,可以用丧权辱国来形容。然而康熙皇帝在了解完条约的条款后,竟乐开了花。当时作为清方谈判代表的法国传教士张诚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
“皇帝对于谈判的成功甚为宽慰!”
同时康熙还夸奖索额图等人“事情办得很好, 很为满意”。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明明割让了土地,康熙为何还如此满意?
首先,在晚清以前,中国受天下主义的制约,并没有形成固有的意识。自明朝宣德皇帝放弃奴儿干都司以来,朝廷就从未对辽东以北的领土建立有效的统治。广大的东北以及蒙古地区,基本自行其是,不听中央号令。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其能够有效控制的领土,不过辽东一隅。对于辽东以北,后金乃至后来的清朝,控制都非常弱。对于蒙古地区,皇太极等前清的君主也未建立有效的控制,这也为沙俄的入侵提供了方便。
早在明朝时,俄国哥萨克就已经穿越西伯利亚,到达了黑龙江流域。他们在那里修筑堡垒,就地屯田,捕捉猎物,收集皮毛。同时,他们还四处烧杀抢掠,屠害当地的鄂温克、鄂伦春百姓。顺治年间,清军曾与俄国哥萨克进行过一场小冲突,结果以中方遗憾地败给了对手。其后,俄国的入侵变本加厉,占据了雅克萨,与清朝隔黑龙江对峙。当时清朝实际控制的范围,与今天的中国相似。
因此可以说,从明到清,中国从未对贝加尔湖以东,,格尔必齐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的3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进行有效的统治。索额图之所以坚持该地为中国边界,不过是谈判中讨价还价的一种手段。
在谈判中,沙俄也同样用了这样的伎俩。例如戈洛文曾宣称:“长城以北皆为俄罗斯沙皇的领土。”然而论谁都知道,沙俄从未控制长城以北的中国领土。因此,康熙虽然“割让”了33万平方公里领土,却获得了外东北以及外蒙古的实利,实在不要太划算。
其次,康熙通过这个巨大的让步,迫使俄国放弃了对噶尔丹反叛势力的支持。在此之前,噶尔丹从俄国那里获得了大量先进火器,给清朝造成了很大麻烦。然而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康熙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并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之战中击溃对手。
综上所述,在《尼布楚条约》中,清朝虽然放弃对部分领土的索求,却将沙俄的入侵制止了近200年,并没有吃多大亏。而这与后来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相比,还是要平等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