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法国最后一个王朝 法国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王朝的简易历史背景

火烧 2022-09-05 14:12:37 1044
法国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王朝的简易历史背景 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的长子,1601年出生,母亲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公国的玛丽·德·美第奇公主。他的父亲崛起于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法国宗教战争,因此登基

法国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王朝的简易历史背景  

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的长子,1601年出生,母亲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公国的玛丽·德·美第奇公主。

他的父亲崛起于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法国宗教战争,因此登基时贵族势力衰弱。

亨利四世出身于新教贵族家庭,尽管后来迫于政治压力改宗,但在宗教方面总体是维护新教的。

在欧洲政治方面,西班牙虽然已经衰落,但实力仍然较强,通过和同样处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的同盟,依旧维持着对法国的遏制政策。

西班牙依然维持着对尼德兰南部的统治,直接威胁着法国北部边境,并试图再次吞并已经独立的荷兰。

英国虽然有所发展,但实力总体偏弱,且国内宗教矛盾尖锐。

亨利四世提出天然疆界的政策,其实质就是要扩张法国领土,打击西班牙,称霸欧洲。

1610年,路易十三登基,玛丽·德·美第奇摄政。

太后的家族与西班牙关系密切,所以太后实行了亲西班牙的政策,贵族势力也有所恢复。

1615年,在太后的主导下,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安娜结婚(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奥地利,所以习惯上称安娜王后为奥地利的安娜),他的妹妹伊莎贝尔则嫁给了安娜的哥哥菲利普四世。

但路易十三并不满意太后的政策,所以亲政后试图改变太后的政策,但一直受到太后的压制。

1617年,路易十三派人暗杀了太后的宠臣,太后逃奔到布鲁尔。

虽然后来经人调解太后回到了巴黎,但母子的隔阂依旧。

宫中形成了以路易十三为核心的王党和以太后、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为核心的后党。

在这次调解中,黎塞留崭露头角,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后来被任命为枢机主教。

黎塞留在内政方面推行君主专制。

161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起因是捷克为反对奥地利的宗教压迫政策揭竿而起,并将王位许给了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巴拉丁选帝侯弗雷德里克,但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奥地利镇压了捷克起义。

之后,奥地利和西班牙趁机扩张各自的势力,企图镇压欧洲的新教运动,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和荷兰等国陷入了恐慌。

法国在这次战争中一开始并未出兵,而是以金钱支持丹麦、瑞典进攻神圣罗马帝国,打击奥地利的势力。

当丹麦,特别是瑞典在德国高奏凯歌时,法国又在外交上孤立他们,以维持中欧的平衡。

但当奥地利任命了华伦斯坦为帝国军队的统帅后,瑞典战败,局势似乎又朝着对奥地利有利的方面发展时,法国宣布出兵。

趁着双方筋疲力尽时,法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手腕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终于在1648年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将阿尔萨斯等地划入了自己的版图,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此时离路易十三去世已经五年了。

在宫廷方面,路易十三一直对母亲、弟弟和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妻子怀有戒心。

玛丽·德·美第奇也阴谋废黜路易十三,立奥尔良公爵为国王。

而国王夫妇不和,婚后多年无子,也给太后和奥尔良公爵的阴谋提供了便利。

在黎塞留的铁腕政策的打击下,奥尔良公爵最终失势,太后也逃到了布鲁塞尔,处于西班牙人的庇护之下。

1638年,安娜王后生下王储(未来的路易十四),王室终于稳固了。

两年后,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也出生了。

法国最后一个王朝 法国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王朝的简易历史背景

而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只有一个女儿,失去了对抗国王的最后资本。

1642年,黎塞留去世。

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

在他离世时,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形成了以孔代亲王、谢弗勒斯夫人、隆格威尔夫人为核心的投石党。

黎塞留的继任者马扎然辅佐摄政太后安娜,与投石党进行斗争,不过他们显然没有黎塞留的手腕。

新主路易十四的统治在一片混乱中缓缓拉开序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