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齐南北朝是什么朝代 隋朝怎么灭的南北朝,“南北朝”是怎么灭亡的?

火烧 2021-04-24 19:43:37 1033
隋朝怎么灭的南北朝,“南北朝”是怎么灭亡的?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隋末民变。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严重的统治危机,早在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就因为抗拒府兵制的征召而爆发了四次民变,但是被

隋朝怎么灭的南北朝,“南北朝”是怎么灭亡的?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隋末民变。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严重的统治危机,早在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就因为抗拒府兵制的征召而爆发了四次民变,但是被隋军迅速镇压。

611年豫州道、冀州道、兖州道等发生黄河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兖州道的长白山(山东章丘)发动民变,抵制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莫向辽东浪死歌》。

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关东的豫州道、冀州道、兖州道、青州道和徐州道,不久被隋军镇压。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叛变,隋朝的达官子弟纷纷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叛乱。

当时群雄割据,数量繁多,主要势力如下:河南地区有翟让、李密的瓦岗军。616年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河南荥阳东北),打下荥阳诸县。617年瓦岗军又攻破距东都洛阳的粮食存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

李密自封魏公,建国魏,以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纠纷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侗。河北地区有窦建德的叛军,616年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冀州大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建国夏。

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613年两人在齐郡(治历城,今山东历城)举兵叛乱,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地区发展。617年占领高邮,切断南逃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炀帝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军事重镇并州地区有李渊,617年于太原留守的李渊发动晋阳起兵,不久攻克长安,617年12月18日,拥立代王侑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此举更引致隋军失去后援之地,进退失据,首都失守更引致隋军人心惶惶,十居其九都投降唐朝或其他的地方起义集团,间接使隋朝走上全面灭亡之路。

南方最大势力为萧铣,617年萧铣与董景珍、雷世猛等举兵反隋。隔年称帝,建国梁,定都江陵。其势力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达汉水。其他尚有616年李子通据海陵;林士弘据虔州。617年刘武周据马邑,自称太守。

梁师都据朔方,自称梁帝。郭子和据榆林,自称永乐王。李轨据武威,自称河西大凉王。薛举据天水,自称秦帝。刘、梁、郭都依附突厥.

隋廷在此局势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炀帝命越王侗留守东都,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准备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关中。

618年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拥立杨浩为帝。中原地区得知隋炀帝死讯后,于同年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杨侑不久后被杀;洛阳守将元文都、王世充等拥立越王侗为帝,也称隋恭帝。

宇文化及于黎阳(今河南濬县北)被李密击溃,为了称帝又弑隋帝杨浩,建国许。宇文化及最后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619年王世充废隋恭帝杨侗,隋朝亡,王世充自立为帝,建国郑,而杨侗不久后被杀。

隋朝立国仅仅38年,是继秦朝及西晋后统一全国但又短命的中央皇朝。

扩展资料: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废隋恭帝杨侗为止,国祚39年。

杨坚属于北周的胡汉关陇世家,于北周宣帝继位后逐渐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静帝即位后,身为外戚的杨坚控制朝政,先后平定尉迟迥、司马消难等反杨叛军。

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依据五行相生的顺序,北周的“木”德之后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为德运并选取与火德对应的红色为正色。

隋文帝于587年废除后梁,于589年隋灭陈之战攻灭南朝陈,俘虏陈后主。隔年9月,控制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归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统,隋朝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隋文帝总结历朝兴亡的原因,维护与农民的关系,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这些使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经济、文化得以迅速成长和繁华,开创出开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刚愎自用,提倡严苛重刑,因猜忌而大杀功臣,国力开始衰退。

隋文帝的次子杨广争夺长子杨勇的太子位获胜。604年隋文帝去世,杨广继位,即隋炀帝。隋炀帝为了巩固隋朝发展,兴建许多大型建设,又东征西讨,隋朝发展到极盛。然而隋炀帝好大喜功,严重耗费隋朝国力,其中又以三次东征高句丽为最甚,最后引发隋末民变。

616年隋炀帝离开东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苏扬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拥立的隋恭帝杨侗也被废,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据的局面,最终也为唐朝所终结。

国号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依照惯例应将国号定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有不祥,遂改为“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隋朝

隋朝怎么灭陈朝的

隋唐时期,天下大乱,农民起义不断,英雄辈出。在隋朝灭陈朝,统一中国的这个时期,隋兵南下,兵临城下,而陈朝后主陈叔宝依然在陪妃嫔唱歌跳舞,欢歌达旦。因此,胜败已定。

  隋文帝即位后,就怀有统一全国的雄心。他任命韩擒虎和贺若罚镇守与陈朝相接壤的庐江(今安徽合肥)、广陵(今江苏扬州),并叫他们筹划伐陈的战略。同时,隋文帝在永安(今四川奉节)造大型战舰,“高百余尺,起楼五层,左右前后,置六柏竿,各高50尺,可容战士800人。”积极准备伐陈。   公元588年秋,隋军51万人分8路出师,水陆并进。可是,陈朝的君臣们则妄图依仗“金陵王气”和“长江天堑”,依然“奏伎纵酒,赋诗不辍。陈将屡请迎战,陈后主都没有答应,只是一个人日夜啼哭。直到隋军已形成包围金陵之势,陈后主才轻率决战。当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迎降,引韩擒虎的部队直人朱雀门。陈后主仓皇随10多名官人出景阳殿,自投于桔井之中。“既而军人窥并,呼之,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出”,被俘投降。 589年1月22日(祯明二年五月初一日)陈亡。

南北朝灭亡隋朝建立这段历史

魏蜀吴被晋所灭

北方: 西晋被外族联军所灭,主要领导者刘渊,石勒 公元316年西晋亡 刘渊建前赵:刘豹(三国时期人)、刘渊、刘曜 匈奴人 石勒建立后赵:羯族 石勒、石虎(石虎灭前赵) 邺城(河北) 冉闵(汉人,石勒义子)灭羯族 邺城(河北) 前燕、前秦对对峙时期 :慕容皝、慕容儁建立前燕(灭冉闵) 河北辽东等 前秦:苻健(长安为国都)、苻坚 公元351年建立 桓温伐前燕(失利) 前燕内乱 慕容垂奔秦 前秦灭前燕 前秦全盛 南下灭东晋,发生淝水之战,战败 公元383年 北方大乱 慕容垂(慕容皝之子)入中山郡(河北),建立后燕 冯跋篡位,灭后燕,据和龙(辽东),建立北燕,后被北魏所灭 慕容德称帝于滑台(山东),史称南燕,统治山东河南境 后被刘裕所灭 淝水战败,慕容冲进入长安,至慕容永称帝,史称西燕 后秦建立者姚苌,继位者姚兴灭前秦(陕西) 大约此时北魏拓拔珪建立北魏(山西以北),后秦后来被刘裕所灭 夏 赫连勃勃建立,建统万城,在内蒙古境内,刘裕灭后秦退出长安,趁虚而入,后被北魏所灭 至此北朝成立(南凉亡于西秦,西秦亡于夏,夏亡于北魏。西凉亡于北凉,北凉亡于北魏) 北魏后分裂为东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被杨坚篡位,北齐被北周所灭 南朝 西晋灭亡,士大夫退保建康(不记得是否改名,估且称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东晋 326-334 历阳内史苏峻叛乱 322 王敦(开国丞相王导族人,掌军权)叛乱 339 王导病死,庾冰掌权,至345,桓温开始掌权 373 桓温去世,谢安掌权,建立北府兵,淝水之战 宋 刘裕 420年建立,南朝形成 后经历齐、梁、陈三朝,灭于隋。 资料见于钱穆《国史大纲》,私人制作,谢绝复制!

南北朝是怎么灭亡的 南北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南北朝最后结束与隋朝灭陈。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与印度。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隋朝灭了哪个朝代,是几几年灭的

南朝陈,589年。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或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区。

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557年)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逐渐好转。

陈霸先于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陈文帝陈蒨即位,陈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风,使陈朝政治稍为安定。

天康元年(566年),陈蒨驾崩,遗诏太子陈伯宗继位,年号光大,于次年被文帝弟司徒、安成王陈顼所废。陈顼即位为陈宣帝,继续实行陈蒨时轻徭薄赋之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

太建九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翌年,周陈在吕梁展开激战,周败陈,吴明彻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复失,江北州郡尽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病死,太子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后主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政治已江河日下。

北方的隋文帝杨坚积极准备灭陈。祯明二年(588年),杨坚命其子杨广等统军攻陈(隋灭陈之战),至次年攻陷建康,南朝陈灭亡。

扩展资料: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

隋文帝意图南下消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年)十月废除西梁。

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等上游陈军防御。

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

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

北齐南北朝是什么朝代 隋朝怎么灭的南北朝,“南北朝”是怎么灭亡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朝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灭陈之战

隋朝是怎样灭陈国的?

隋于公元588~589年进行的灭陈之战,是一场结束中国西晋末年以来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局面的战争,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进步的意义。

当时,突厥是居住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在北齐与北周争战不休的时候,突厥便乘机向南扩展和袭扰。隋朝建立后,突厥统治者依然不时地南下袭扰,威胁隋王朝的统治。在南朝,陈王朝传至后主陈叔宝时,仅保有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至沿海地区,政治腐朽,赋税繁重,刑法苛暴,人民怨声载道,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陈王朝企图凭借长江天堑阻止隋军南下,但除保有个别江北要点之外,巴蜀及长江以北地区均为隋军占领,长江天险已不足恃。从当时总的情况来看,隋处于中原腹心地区,人口最多,经济文化发达,军事实力也较强,具有统一全国的条件。但杨坚夺取政权不久,内部不稳,外受突厥和陈的威胁。隋兵力虽众,却难以对付突厥骑兵的袭扰,水军一时也无力突破长江天险。因此,统一全国的进程,经过10余年的争战才最终实现。

南北朝末期,中国境内北周、突厥和陈三个政权并存。北周武帝死后,大权落入大臣杨坚之手。公元581年2月,杨坚逼迫年仅9岁的静帝让位,建立了隋朝,仍都长安。杨坚夺政权后,即有吞并江南之志。但因隋王朝新建,实力不强,又屡遭突厥南下的袭扰,便决定先巩固内部,充实国力,南下灭陈,然后北击突厥,统一天下。后因突厥举兵南下的规模越来越大,隋文帝被迫改变“取南和北”战略,并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方针。为此,先后采取以下重大措施:经济上颁布均田和租调新令,把荒芜的土地拨给农民耕种,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储粮备战。政治上强化中央统治机构和完善官制,废除一些酷刑峻法。同时采取对策,孤立分化突厥,不断派遣使者去陈朝,表面表示友好,实则探听虚实,使之松懈麻痹。军事上,改进北周以来的府兵制,集中兵权,加强军队训练,加固长城,训练水军。当时隋王朝领域大体包括长江以北,汉代长城以南,东至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杨坚在北周和北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一系列加强君主集权、发展经济的措施,使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

杨坚利用突厥内部为争夺汗位互相残杀之机,政治上孤立分化与军事反击双管齐下,迫使突厥先后称臣降附。然后全力谋划灭陈。在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之后,公元588年10月,杨坚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部署向南进军。杨坚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军51.8万人,同时从长江上、中、下游分8路攻陈。其具体部署是:杨俊率水陆军由襄阳进屯汉口,杨素率舟师出永安(今四川奉节)沿长江东下,荆州刺史刘仁恩率部出江陵与杨素合兵,杨广部出六合,庐州总管韩擒虎率部出庐江(今安徽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部出广陵(今江苏扬州),蕲州刺史王世积率舟师出蕲春,攻九江,青州总管燕荣率舟师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沿海南下入太湖,进攻吴县(今江苏苏州)。前3路由杨俊指挥,为次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武昌,以阻止上游陈军向下游机动,保障下游隋军夺取建康。后5路由杨广指挥,为主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建康,其中杨广、贺若弼、韩擒虎3路为主力,燕荣、王世积两军分别从东、西两翼配合,切断建康与外地联系,保障主力行动。隋军此次渡江的正面东起沿海,西至巴蜀,横亘数千里,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渡江作战。为了达成渡江作战的突然性,隋在进军之前,扣留陈使,断绝往来,以保守军事机密。同时派出大批间谍潜入陈境,进行破坏、扰乱活动。

整个作战行动主要在长江上游和下游两个地段上同时展开。公元588年(隋开皇八年)12月,杨俊率水陆军10余万进屯汉口,负责指挥上游隋军,并以一部兵力攻占南岸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以控制长江上游。陈指挥上长江上游诸军的周罗侯,起初未统一组织上游军队进行抵抗,听任各军自由行动。当看到形势不利时,又收缩兵力、防守江夏(今武昌),阻止杨俊军接应上游隋军。两军在此形成相持。杨素率水军沿三峡东下,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陈将戚欣利用狼尾滩(今宜昌西北)险峻地势,率水军据险固守。杨素于是利用夜暗不易被陈军窥察之机,率舰船数千艘顺流东下,遣步骑兵沿长江南北两岸夹江而进,刘仁恩部亦自北岸西进,袭占狼尾滩,俘虏陈全部守军。陈南康内史吕忠肃据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以3条铁锁横江截遏上游承劳战船。杨素、刘仁恩率领一部登岸,配合水军进攻北岸陈军,经40余战,终于在589年初击破陈军,毁掉铁锁,使战船得以顺利通过。此时,防守公安的陈荆州刺史陈慧纪见势不妙,率其部3万大军和楼船千艘东撤,以援救建康,但被隋军杨俊部阻于汉口以西。周罗侯、陈慧纪也被牵制于江夏及汉口,无法东援建康。

在长江下游,当隋军进攻的消息传来,陈各地守军多次上报,均被朝廷掌管机密的施文庆、沈客卿等人扣压。隋军进至江边时,施文庆又以元会(春节)将至,拒绝出兵加强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当涂北)等地守备。589年(开皇九年)的正月初一,杨广进至六合南之桃叶山,乘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指挥诸军分路渡江:派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兵3万由桃叶山渡江夺占石头山(今江苏江宁县西北);贺若弼由广陵南渡,占领京口,韩擒虎由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陈军疏于戒备,韩部轻取采石。正月初三,陈后主陈叔宝召集公卿讨论战守,次日下诏“亲御六师”,委派萧摩诃等督军迎战,以施文庆为大监军。陈叔宝、施文庆不谙军事,竟将大军集结于都城,只派一部舟师于白下(今江苏南京城北),防御六合方面的隋军,另以一部兵力镇守南豫州(今安徽当涂),阻击采石方向韩擒虎部的进攻。隋军突破长江之后,迅速推进。贺若弼部于初六日占领京口后,以一部进至曲阿(今江苏丹阳),牵制和阻击吴州的陈军,另以主力向建康前进。韩擒虎部于初七日占领姑孰(今安徽当涂)后,沿江直下,陈沿江守军望风而降。正月初七日,贺若弼率精锐8000进屯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韩擒虎部和由南陵(今安徽铜陵附近)渡江的总管杜彦部2万人在新林(今南京西南)会合,宇文述部3万进至白下,隋大军继续渡江跟进。至此,隋军先头部队完成了对建康的包围态势。

建康地势虎踞龙盘,向称险要。此时,陈在建康附近的部队仍不下10万,陈叔宝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收缩在都城内外,又拒不采纳乘隋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之机进行袭击的建议。正月二十日,陈叔宝在“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的情况下,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各军出战,在钟山南20里的正面上布成一字长蛇阵,鲁广达率部在最南方的白土岗列阵,向北依次为任忠军、樊毅军、孔范军、萧摩诃军。但陈军毫无准备,既未指挥诸军统帅,又无背城一战的决心,各军行动互不协调,首尾进退不能相顾。贺若弼未待后续部队到达,即率先头部队出战陈军鲁广达部,初战不利,贺若弼燃物纵烟,掩护撤退,尔后集中全力攻击萧摩诃部,陈军一部溃败,全军随之瓦解。在这一天,韩擒虎进军至石子岗(今江苏南京雨花台),陈将任忠迎降,引韩部直入朱雀门(都城正南门宣阳门南2.5公里),攻占了建康城。藏匿于枯井之中的陈叔宝被隋军俘虏。正月二十二日,杨广进入建康,命令陈叔宝以手书诏降上游陈军周罗侯、陈慧纪等部。同时,又遣兵东下三吴,南进岭南等地,先后击败残余陈军的抵抗,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历史上的南北朝中的北朝是如何建立和灭亡的

北朝(公元386—公元581)我历史与南朝同代北王朝总称其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王朝(继承北周疆域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统业所没称作北隋世单独称隋朝)北朝结束我八王乱起近百五十原混战局面世隋唐两朝都继承北朝皇帝祖先都北朝名贵并且军事政治制度等各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更发展创新 北朝初始  说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称魏(386)算起;另说起于魏太武帝拓跋焘统北(439)   北朝结束  说止于589北隋灭亡南陈;另说581北隋朝取代北周新北政权(注意:由于代替北周政权北隋朝灭亡南陈朝统全所通采用第二种说)

是怎么(177)南北朝(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