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你征战四方 农民出身的他征战四方为民谋得一个安稳世界

火烧 2021-07-03 03:15:52 1040
农民出身的他征战四方为民谋得一个安稳世界 战争年代,硝烟四起,百姓无处可栖,四处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孤儿成群,这是多么常见而又悲惨的事啊!人们本想对这个世界寄托点什么希望活下去,可现实从不因为你是否弱
为你征战四方 农民出身的他征战四方为民谋得一个安稳世界

农民出身的他征战四方为民谋得一个安稳世界  

战争年代,硝烟四起,百姓无处可栖,四处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孤儿成群,这是多么常见而又悲惨的事啊!人们本想对这个世界寄托点什么希望活下去,可现实从不因为你是否弱小而可伶你。战争,往往伤害最深最痛的莫过于普通的百姓! 元政府的腐朽统治 元末时的25年间里因蒙古贵族之间利益的纠纷,换了八个皇帝,如此频繁的更换,证实贵族的权力可能已经超越了皇帝。在这期间,历经'南坡之变'等宫廷斗争,自然无暇顾及吏治与民生,吏治日渐腐败,这时的军政大权慢慢转移到朝中大臣和贵族手中。 当国家没落之时,少不了一众大臣在背后贪污腐败,这些人买卖国家官爵,大肆揽财,大发国难财,腐败现象数不清且正在与日俱增。各地的贵族私自占领大片的农田,百姓生活极其艰难困苦,一日不如一日,贫富差距十分巨大,这种现象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日趋严重化。这样的国家如不引起民愤,我想那才是怪事一件。 不仅如此,在这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为了满足皇室日常的奢靡生活,多次加重农民赋税和搜刮民脂民膏以维持那奢侈的皇室需求。钱财有限,消耗无度,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银,统治者不顾市场的容量滥发纸币,纸币的发行无限,金银的数值是有一定定数的,久而久之,钱不值钱致使通货膨胀也是必然的事件。 劳苦民众积怨已久 不言而喻,受苦的一定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在蒙古族人统治的时代,汉人自然饱受元政府的压迫和剥削。他们甚至把民众依次分为四等,众所周知,蒙古族人统治的朝代自然他们的人位列第一等,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汉人和南人(南方人)则列为最低等的贱民。 现实不单如此,这些地位高等的蒙古人只需每日游手好闲就可剥得到汉族人民在烈日下辛辛苦苦所耕种得来的劳动果实以及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财产,蒙古人和汉族人民双方之间早已种下矛盾的种子。 (元末局部的农民起义) 在此种剥削贪污惨烈的环境下,老天都快支撑不下去了,国都附近的天气带来了连日狂风暴雨,百姓们原本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过着,这样的天气同时也带来了高达四十余万的饥民。次年江浙地区也惨遭灾荒不断,饥民又现五十余万,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江浙地区是产粮的大省,粮食的重要供应地,这一条链一断,势必影响国家的前途。 (元末遍地起义军) 三年后,江浙地区又发水灾,饥民再次四起。七年后,黄河连续决堤三次,眼睛所到之处,均是遍野饥民,哀声不断。在天灾人祸和国家错误的施政的双重迫害下,全国各地反元的斗争在成群结队的农民们相继揭竿而起。 乱世从军 而此时1344年,著名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安徽旱灾和瘟疫而走投无路,被迫入皇觉寺剃度当起了小和尚,这时的朱元璋不过一十六岁。一年后,当地饥荒严重,寺内存粮也所剩无几,寺中的和尚只好外出云游各地,依靠化缘得生。朱元璋也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在外游历了三年。这三年,真是各地农民大起义的风起云涌的时期。 (朱元璋当过和尚的寺庙,皇觉寺) 朱元璋从这三年的流浪生活开始识得民间的疾苦大众的生活场景,拓展了自已原本狭隘的视野,知道外面世界的苦楚,这是朱元璋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 几年后,朱元璋在皇觉寺里收到邀请他去参加起义部队'红巾军'的邀请,正当他犹豫不决时,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去官府告密。情急之下,他终于毅然决然的前去参加起义军。在部队的朱元璋不仅打仗时身先士卒,平日里聪明能干且略懂文墨的他很快得到首领郭子兴赏识,成为他的心腹,在队伍积攒了良好的名声与威望。 在这地方的红巾军有多个元帅在争权夺利,朱元璋见此,觉得都依靠不住,决定发展属于自已的力量。那时25岁的朱元璋回家乡和自已幼时的小伙伴一起招募兵马,乡亲们听闻后纷纷前来报名参军。再次回到濠州后,郭子兴给朱元璋升了官职,但郭子兴长守不攻,朱元璋觉得甚是对不起这些乡邻也与自已的追求相距甚远。 征战多年终得结局 半年后,朱元璋挑选自已心腹后出城南下,先后招降和收复了数万队伍,再南下滁州的路途中,得李善长为自已幕后军师。 在一次外出中,朱元璋得知自已将士们在攻克城镇后强抢当地女子,军队军纪存在很大问题,长此以往,这支军队必将不战而败、溃不成军。为了解决此类恶劣事件,下令归还军中的有夫之妇,重新严明纪律,将士们不敢再犯,这使原本许多破碎的家庭得以重新团圆。这件事广而传之,朱元璋日渐深得百姓的民心。 (明太祖朱元璋之像) 之后在浙西蛰伏六年建教,秘密的扩张自已的军队与实力。'广积粮'是朱元璋早期的推行的政策之一,在早期军队依赖的粮草均是征收百姓的口粮,这条计策并不能远行。农民出身的他深知百姓之苦,为减轻百姓的负担,决定在实行屯田法,在军队中兴修水利工程,士兵们开垦荒地种田,几年后粮食收获颇丰,解决了长期征粮的诟病。 在这同时,朱元璋深知如果若想坐或是坐稳江山少不了文人学士,他大肆地招揽儒家学士。1356年时攻下南京,此次为中心向四处扩张,其中实力最强的莫过于长江上游的陈友谅,以刘伯温的判断加上设计诱敌,陈友谅被乱箭射死。随后是张士诚和方国珍相继被乱棍打死和投降。 终于在1368年以南京为京城建立大明朝,大封诸将,同时也派遣各路大军北上收复领土,在大军到达之前,蒙古人带领妻子匆匆逃回他们之前的上都。被蒙古族人近百年统治国土重回汉人治下,朱元璋至此开展了他宏伟的统治。 (明朝初建的国土面积) 乱世时期人人皆身不由已,百姓也罢,将军也罢,都是战争的芦苇,随风而飘,居无定所。但幸好,总有人舍命愿救万民于水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