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朝齐王 一代名医,为了治病激怒齐王,落得被生烹的下场

火烧 2022-07-08 16:55:52 1070
一代名医,为了治病激怒齐王,落得被生烹的下场 之前大火的《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个剧情。乾隆生疥疮奇痒难忍,治了很久都不见好。叶太医认为这与皇上劳心过甚、血痰未清有关,所以求璎珞帮忙,故意激怒皇上,让皇

一代名医,为了治病激怒齐王,落得被生烹的下场  

之前大火的《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个剧情。乾隆生疥疮奇痒难忍,治了很久都不见好。叶太医认为这与皇上劳心过甚、血痰未清有关,所以求璎珞帮忙,故意激怒皇上,让皇上将这郁结已久的血痰吐出来,病体就会痊愈了。

最后璎珞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臭骂了一顿皇上,甚至将皇上讨好后宫嫔妃的行为比作青楼妓女。

皇上怒气冲天,一下就吐了一大口血痰,病立刻就好了。

璎珞最终在皇后的庇护下,通过装病才逃过一劫。

很多人大概觉得编剧也太能扯了,当面激怒皇上无异于虎口拔牙,谁敢这么做?

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位,战国时代名医文挚,为了给齐湣王治病,故意激怒他,结果齐王的病治好了,自己却落了个被生烹的下场。

宋国名医文挚

名医文挚

文挚,战国时代名医,宋国人。《吕氏春秋·至忠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代的齐湣王(公元前300―284年在位)患病,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茶饭不思,痛苦难熬。经过多方医治无效,便请宋国名医文挚前来诊治。

文挚诊断之后认为,齐湣王的病非药可治,只能激怒于他,让他把心中的怒火、愤懑、郁闷发泄出去,才能除去病根。但惹他生气,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要知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影视剧中的齐湣王

于是,文挚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可以治好,但是治愈之后,我的命就没了。太子不解,问:为什么?文挚答,因为我要通过激怒他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这样的话,齐王必定会迁怒于我,杀我泄愤。

太子听后,再三恳求文挚,并且拍着胸脯打包票:请先生放心,我和我的母后一定会舍命为您求情。看在我们母子的份儿上,父王一定不会为难您,请您放心。文挚想,治病救人乃医生天职,于是咬牙答应了。

为了激怒齐湣王,文挚接连爽约三次,每次都是约好时间却不露面,这让说一不二的齐湣王很是气愤。后来文挚终于露面了,看见齐湣王却是既不下跪,也不施礼,一句客气话也没有,鞋子不脱就踏上齐王的睡榻,泥脚踩着齐王的龙袍,傲慢地询问齐王的病情。齐湣王气得转过脸去,拒绝回复病情。

这还不算,文挚继续用言语刺激齐湣王,当着群臣的面,痛骂齐王是个昏君,刚愎自用,骄横跋扈,穷兵黩武,残害忠良,说他的霸道使君臣不和,百姓离心,他的贪婪使内外树敌,四面楚歌,泱泱齐国,亡无日矣。

骂的那个狠啊,跟魏璎珞骂乾隆皇上不相上下。

齐王终于忍无可忍,从床上窜起来,咆哮道:大胆奸人,竟敢以下犯上,辱骂寡人,来人呐,把这个奸贼绑起来!

心中的怒火发出来了,齐湣王的病也好了,这个病例也是中国医学史上非常典型的情志疗法的医案。但是文挚的命却没有魏璎珞那么好。齐湣王怎么想怎么不解恨,尽管有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求情,齐湣王还是决定将文挚扔进大鼎,生烹泄愤。

可怜一代名医文挚,就这样被齐湣王活活煮死。这个故事被《吕氏春秋》归在“至忠”篇,所以后人多有批评文挚愚忠者。

其实,在文挚和华佗生活的时代,作为医生的他们,社会地位很低,很难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说昏庸无道,暴戾恣睢的齐湣王生气时以鼎生烹文挚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是暴君所为,而雄才大略,唯才是举的曹操在生气时同样将华佗处死,草菅人命,这真正验证了中国一句有名的俗语:伴君如伴虎啊!

唐朝齐王 一代名医,为了治病激怒齐王,落得被生烹的下场
皇上(16)璎珞(2)齐王(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