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帝王表 汉朝历代皇后_汉朝历代皇后都有哪些?
汉朝历代皇后_汉朝历代皇后都有哪些?
汉朝历代皇后都有哪些?
1汉高祖刘邦吕皇后
汉惠帝刘盈张皇后
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
汉文帝刘恒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薄皇后
汉景帝刘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陈皇后[阿娇]
汉武帝刘彻卫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李皇后[李夫人]追封
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许皇后 [许平君]
汉宣帝刘询霍皇后
汉宣帝刘询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许皇后
汉成帝刘骜赵皇后[赵飞燕]
汉哀帝刘欣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王皇后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郭圣通 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阴丽华 皇后
汉明帝刘庄马皇后
汉章帝刘炟窦皇后
汉和帝刘肇阴皇后
汉和帝刘肇邓皇后
汉安帝刘祜阎皇后
汉顺帝刘保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邓皇后
汉桓帝刘志窦皇后
汉灵帝刘宏宋皇后
汉灵帝刘宏何皇后
东汉后少帝刘辩唐姬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
汉献帝刘协曹皇后
汉朝历代皇帝皇后?
一、汉代分为西汉与东汉,西汉有12位皇帝,立国215年。西汉有14位皇帝,立国196年。
二、西汉的皇帝依次为: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奭(shì)、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少帝刘婴。
三、西汉的皇后依次为:高皇后吕雉、孝惠皇后张嫣、孝文皇后窦猗房(史书上没有记载名字)、孝景皇后前不知道,后的是王娡、孝武皇后前是陈阿娇、后是思皇后卫子夫、孝昭皇后是上官皇后、宣帝的皇后有恭哀皇后许平君、后皇后是霍成君、孝成皇后后皇后是赵飞燕,后面继位帝王的皇后,史书上没有记载
四、东汉的皇帝依次为: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质帝刘赞、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
五、光武皇后前皇后是郭圣通、后皇后是光烈皇后阴丽华、后面几任皇后只有姓氏记载,没有名字。刘肇的皇后后皇后是和嬉皇后邓绥、汉安帝皇后前皇后是安思皇后阎姬、汉顺帝皇后是顺烈皇后梁妠、汉桓帝前皇后是懿献皇后、梁莹、中皇后是孝桓皇后邓猛女、后皇后是桓思皇后窦妙、汉献帝的前皇后是孝献皇后伏寿、献穆皇后曹节
汉代皇帝皇后列表
一、皇帝
1、
2、
3、
4、
5、
二、皇后
1、
2、
3、
4、
扩展资料:
知名皇后皇帝介绍:
1、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2、卫子夫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谥思后,葬桐柏亭。身驻汉宫凡49年,在皇后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
3、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4、吕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君主
西汉历代皇帝与皇后简介
汉朝皇帝列表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西汉皇帝列表 西汉历代皇帝简历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汉语
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
刘衍死后谥号为平帝。
孺子刘婴(6-8)
孺子婴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西汉十二帝,有一帝到底指谁?历来说法不一。
高后吕雉说。她临朝称制,《史记》有《高后本纪》,《汉书》有《高后纪》,都按皇帝待遇,但有名无实,是“后”不是“帝”,因而不算一帝。
更始帝刘玄说。可是中间隔着“新莽”时期,西汉早已灭亡,而且并未建立起统一全国的政权,因而也不能算西汉一帝。
刘婴说。初立时只是两岁的孩子,在位3年,始终没有正式即位,从没戴过皇帝的冠冕,但毕竟在位三年,西汉王朝是在他手上灭亡的,所以刘婴为西汉的末代皇帝。
刘婴,生于元始五年(5),属牛,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之子。平帝被毒死后,年仅两岁的刘婴继位为太子,史称“孺子婴”。由王莽摄政,改年号为居摄。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新。西汉共历214年,至此灭亡
汉朝后妃的东汉朝历代后妃
西汉各代皇帝及皇后列表。。。。。(要姓名的哦)
西汉后妃等级里没有贵妃,贵妃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始设的。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西汉皇帝皇后
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
汉惠帝刘盈皇后张嫣
前少帝刘恭没有皇后
后少帝刘弘没有皇后
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漪房
汉景帝第一皇后薄皇后被废,第二个皇后王娡
汉武帝第一皇后陈阿娇被废,第二个皇后卫子夫被废,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汉武帝儿子汉昭帝刘弗陵追封自己的母亲钩弋夫人为太后。
昭帝刘弗陵皇后上官皇后
汉废帝刘贺没有皇后
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已)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第二个皇后霍成君被废,第三个皇后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
汉成帝刘骜第一个皇后许皇后,第二个皇后赵飞燕
汉哀帝刘欣皇后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又名刘箕子)皇后王皇后
汉孺子刘婴西汉末代皇帝没有皇后
大汉历代的皇后都有谁啊?
汉
西汉
高祖吕皇后吕雉
孝惠张皇后张嫣
后少帝刘弘皇后吕氏
高祖薄皇后
孝文窦皇后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王娡
孝武陈皇后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李夫人
赵太后钩弋夫人(赵婕妤)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孝元王皇后王政君
孝成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邓绥
安思阎皇后阎姬
顺烈梁皇后梁妠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献梁皇后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献帝伏皇后伏寿
献穆曹皇后曹节
曹魏
武宣卞皇后卞夫人
文昭甄皇后甄宓
文德郭皇后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汉朝皇后名字大全
汉朝后妃列表
1汉高祖刘邦吕皇后
2汉高祖刘邦曹夫人
3汉高祖刘邦戚夫人
4汉高祖刘邦薄 姬
5汉高祖刘邦赵 姬
汉惠帝刘盈张皇后
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
汉文帝刘恒窦皇后
汉文帝刘恒慎夫人
汉景帝刘启薄皇后
汉景帝刘启王皇后
汉景帝刘启栗姬
汉景帝刘启程姬
汉景帝刘启唐姬
汉景帝刘启贾夫人
汉景帝刘启王夫人
汉武帝刘彻陈皇后[阿娇]
汉武帝刘彻卫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李皇后[李夫人]追封
汉武帝刘彻赵婕妤
汉武帝刘彻李姬
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许皇后 [许平君]
汉宣帝刘询霍皇后
汉宣帝刘询王皇后
汉宣帝刘询张婕妤
汉宣帝刘询卫婕妤
汉宣帝刘询戎婕妤
汉宣帝刘询公孙婕妤
汉元帝刘奭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傅昭仪
汉元帝刘奭冯昭仪
汉成帝刘骜许皇后
汉成帝刘骜赵皇后[赵飞燕]
汉成帝刘骜赵昭仪[飞燕妹]
汉哀帝刘欣傅皇后
汉平帝刘衎王皇后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郭圣通 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阴丽华 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许美人
汉明帝刘庄马皇后
汉明帝刘庄贾贵人
汉明帝刘庄阴贵人
汉章帝刘炟窦皇后
汉章帝刘炟宋贵人
汉章帝刘炟梁贵人
汉章帝刘炟申贵人
汉和帝刘肇阴皇后
汉和帝刘肇邓皇后
汉和帝刘肇冯贵人
汉和帝刘肇周贵人
汉安帝刘祜阎皇后
汉安帝刘祜李姬
汉顺帝刘保梁皇后
汉顺帝刘保虞贵人
汉桓帝刘志梁皇后
汉桓帝刘志邓皇后
汉桓帝刘志窦皇后
汉灵帝刘宏宋皇后
汉灵帝刘宏何皇后
汉灵帝刘宏王美人
东汉后少帝刘辩唐姬
汉献帝刘协伏皇后
汉献帝刘协曹皇后
汉献帝刘协董贵人
三国
汉昭烈帝刘备甘皇后
汉昭烈帝刘备穆皇后
汉昭烈帝刘备麋夫人
汉昭烈帝刘备孙夫人
汉孝怀帝刘禅敬哀张皇后
汉孝怀帝刘禅张皇后[敬哀皇后之妹]
汉孝怀帝刘禅王贵人
汉孝怀帝刘禅李昭仪
汉代的嫔妃皇后都排列出来
一、汉代的等级制:
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
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 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
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二、历朝历代不同的后妃制度
中国后妃的体制发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汉、唐、宋、元、明、清以降、历代多有增损,但大体仍不离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归功;世妇主管丧祭礼宾之事,御妻则侍奉天子之宴寝。除此还有女史、女况、典妇等多种名目,分掌内闱各种杂事。后妃们的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礼制规定,听从祖辈的训戒,不得白由行动或随意言笑。所谓后妃,“妃”字,其本义即指配偶,古音即读“配”。“后”字,其原义曾是国主,国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后来天子的配偶称为后,[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然而这里所谓天下尊之,其尊者仍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实质.仍是尊天子。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因此,后地位虽位同天子,然而决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听。充其量,后只能辅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于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天子手里。以天于的快乐为快乐,以天子的忧愁为忧愁。一切惟天于是命,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质。
三宫六院体系
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清代宫廷后妃制
以清代宫廷制度而言,宫闱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六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俱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清代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之处在於,满族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阅选秀女制度」,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秀女中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还要为皇子、皇孙栓婚,或为近支的宗室亲王、郡王指婚。能被选入宫的女子,又可分两种:由八旗户籍选出的称为「秀女」,地位较高,可选妃立后;由内务府包衣佐领下选出的则叫宫女,地位较低,仅供内廷使令,但宫女亦有机会晋升为妃嫔。
挑选秀女,三年一届,参加闺选秀女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秀女一旦被选入宫中,即为贵人,而最大的幸运就是可以被选作妃嫔。而没有被选入宫中的秀女,则可以自由聘娶。
汉朝皇后和太后住的地方分别叫什么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椒房宫是皇后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