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结局 海瑞既是清官、又为能臣,为何得不到嘉靖皇帝的重用?
海瑞既是清官、又为能臣,为何得不到嘉靖皇帝的重用?
青天,古时候老百姓对自己信服的清官的称谓,最早得到这一荣誉的人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汉。古人将代表晴朗的白天、万里无云的天空当作清官,寄托下自己的愿望和希冀,希望自己能够活在光明之中,不会被黑暗所笼罩胁迫。据史可考证,西汉隽不疑才是最早的“青天”得主。隽不疑曾为青州刺史,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作奸犯科、违法乱纪之徒,无论是什么身份,一个也逃不过他的审判。当他被调离青州,赶赴京都任职时,百姓们纷纷说:青州的天没了。这样的人物足以青史留名,地方永记,何况隽不疑任京兆尹的同时屡破大案(有人相貌酷似早年逝世的卫太子刘据,在长安城内、皇宫门口和招摇撞骗),坚决维护皇权,不让中央乱至地方。
宋朝有位包拯包青天,以善断案而著名;明朝也有位青天,名为海瑞,既是清官,又为能臣。两人虽同为青天,所享受的待遇完全不同。包拯断案深得皇帝重用和信任,海瑞为官却举世皆敌,连皇帝都不去重用和信任。海瑞这样的遭遇,很多人以为是他过于刚直和皇帝过于昏庸导致的,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嘉靖皇帝不重用海瑞不是单纯的喜欢不喜欢,还有自己昏庸不昏庸的原因。
我们先来讲讲关于海瑞的几个早年故事。海瑞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不谋私利、不谄媚权贵、不虚伪放荡、不畏邪恶的好官。会试不中,海瑞回到家乡当老师,后就职淳安知县。淳安出现贫富差距(当时全国各地正常的现象),富者三四百亩田地,穷者卖身为佃户、逃亡山林。海瑞见到这样的现象,重新丈量土地、更改赋税(没经过中央允许),硬生生弄出一大块地方给贫农安身立命。普通百姓自然兴高采烈,这可得罪惨了那些富户(硬抢他们的土地,当他们的财富是坑蒙拐骗得来的,人心不服)和地方官吏。
海瑞虽为知县,生活却连衙门小吏都不如,整天穿着破布麻衣,吃糠咽菜。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被海瑞抓起来关到牢里,身上带的数千两金子全被海瑞没收充公。事后还施施然地禀报胡宗宪,胡宗宪吃了这个哑巴亏,没做什么计较,就此揭过。明人姚叔祥所著的《见只编》和清人周亮工所著的《书影》共同记载一件事:海瑞家里清贫,小女儿很饿没东西吃,然后一个男仆给了一块糕饼,海瑞知道后勃然大怒:“你一个女子怎么能随便接受男子东西?你该饿死,否则枉为我海瑞女儿。”幼女哭泣不止,不吃不喝七天后饿死(还有人说她是被海瑞关在小黑屋里饿死的)。

这件小事没有在《明史》、《国榷》等正史中记载,却也从侧面反映出海瑞此人到底如何?海瑞是清官是能臣,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皇帝依仗的重臣。但是当时朝野贪污违法的事数不胜数,更有严嵩等人一手遮天兴风作浪,朝局就像一锅热油,海瑞就是一碗清水。清水倒入热油中,会发生什么事?大家都知道。嘉靖不重用海瑞,主要原因是:海瑞不适合当时的朝廷,他只会让整个局势更加混乱,他过于刚直,一味的得罪人是取死之道,天天在皇帝耳边念叨那些正义、邪恶,在皇帝眼里,只有有用的臣子和没用的臣子,贪官污吏也有用处。当时的大明,是坏官多于好官,贸然地采取行动,不是自掘坟墓吗?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上疏大骂皇帝,被关在大于大狱,没有生命之危,后被释放,官复原职,后被提拔。嘉靖帝死后,明穆宗和明神宗稍有重用海瑞。可是群臣纷纷排挤他,使其有力没地方使。
相关文章
- 七部比大魏能臣好的小说 晚清能臣李鸿藻:为清廷保住上万平方公里领土
- 七部比大魏能臣好的小说 曾巩不只是唐宋八大家:被人忽视的宋朝能臣
- 魏忠贤是明朝哪个皇帝的太监 魏忠贤:是奸恶宦官 还是维稳能臣?
- 七部比大魏能臣好的小说 晋文公身边的能臣都有谁?
- 魏忠贤是明朝哪个皇帝的太监 魏忠贤:奸恶宦官还是维稳能臣?
- 大魏能臣结局 揭秘:唐朝历史上最具智慧的三大能臣都是何人?
- 刘备的五虎将是哪五个 蜀汉能臣廖立:曾因批评刘备的战略决策被免职
- 大魏能臣结局 唐代能臣廉吏何易于:老百姓为其官员考评鸣不平
- 大魏能臣结局 刘备驾前十大忠臣能臣纯臣:关羽张飞是忠臣,诸葛亮赵云是什么?
- 大魏能臣结局 忠臣與能臣長孫無忌之死給我們的沉思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