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梅时节 探梅时节的意思 探梅指的什么意思
探梅时节的意思 探梅指的什么意思
探梅(杨万里)译文
探梅
春榜梅梢瘦处回,小花未忍折将来。
却缘久住成幽事,剩看南枝一度开。
春天归来的消息在梅花瘦弱的枝条上透露出来了,那花朵小小的,真不忍心把它折下来。
不过我在这待的时间很长,不愁赏梅的雅事没有着落,可以观赏那向阳的花枝尽情开放呢。
探梅
山间幽步不胜奇,政是深寒浅暮时。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漫步在山间那是多么的奇妙啊,这会儿正是寒气正深的薄暮时分。
整棵梅树上就开了一朵花,还偏偏开在最高的枝条上真让人懊恼啊。
梅花象征着什么
梅花象征着高洁 傲骨之风 不畏严寒 坚强 美丽 贫寒却有德行的人。
拓展资料:
梅的情感意思:古往今来,诗言志,诗词中的万物在诗人的眼中,无不着其色,蒙上了感情的面纱,这使是梅物质而幻化为精神的,成为人感情的寄寓者。

相思的象征:“人间离别易岁时,只梅枝,勿相思。”(姜夔《江梅引》)这便是诗人对远在它乡的故人的相思,“笛声三弄,梅心惊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有堪寄”(李清照《孤雁儿》)诗人对之夫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垂泪。
梅花
高洁、孤傲的象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和青枝”(苏轼《江梅三首》)。苏轼所道梅格便是高洁孤傲吧。“梅枝高韵胜”(市居安《梅石问诗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山园小梅》),梅许是生性高洁,未尝与别种花同开,也许飞是它怕污损了自己的暗香。
友情象征:“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荆州记》)
雪中探梅的意思是什么
雪中探梅,踏雪寻梅 雪为梅而飘,梅为雪守侯,这天地间的一对精灵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比喻那些愿意付出的人。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作者是谁?有几句?意思是什么
踏莎行·雪似梅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作者】:吕本中 【朝代】:南宋 【体裁】:词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简评】: 吕本中这首词借梅怀人,写得迷离恍惚,含意隽永。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 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聊天中的000是什么意思 聊天000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有从容的词语 形容从容的词语满庭芳(探梅)谁来解释下意思
满庭芳(探梅) 赏析鉴赏
满庭芳‧探梅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
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枚。且看先锋素艳,看看便、繁蕾齐开。香浮动,微薰诗梦,须更著诗催。
鲜花是春讯的天然使者,而在各种花卉中,梅花开放得最早,是二十四 香花信风的第一位,前人早咏写迈‘’梅花特早,偏能识春”(肖纲a梅花赋》)。 因此,在严寒之中渴盼春天到来的人们,往往对梅花特别留盆,本词便细腻 地刻画了词人探梅寻·春的见闻感受。
词的上半阅,主要写梅花将开时词人的感受和,止。由“狂吹鸣篱”至 “分明欺压寒海”,抒写风狂雪寒之际,词人惟恐梅花淮迟开放的担扰之情。 “狂吹”即风,“祥羹('}}g)}}即雪,风鸣篱落,雪落水面,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冬 天的景色.“分明欺压寒梅”,是对风雪的填怨,从中透露出词人对梅花的偏 爱。由”冰威初敛”至“恐有春来”,写天气转暖时,词人的心境也为之开朗,对 梅花或将迟开的担忧,也化为生怕错过早梅的急切。最后二句,则纪写词人 为探访海讯,迫不急待地决意出游。“须勤探”是词J、有心越身外出的动因, “呼吾珠杖,屐齿上苍苔”则是即将出游的情状。一个’‘呼”字,将词人内心的 急迫托于词表。"} t}I}ong)杖”,竹杖;“屐(CJE)齿”,木屐的跟;携枝履屐的出 游。特指观赏景物的旅游,有别于游学、游宦等出行。
词的下半闯,主要一写梅花乍开时词人的感受和举止。由“春风、浑未到”至.巡绕千回”,紧承上半阅的决意出游,具体描写出游的情状。“徘徊香径”写出游的地点是通往梅丛的幽径,“巡绕千回”写词人在花芬徘徊往复,急切渴盼见到最早开放的花朵。由.见琼英一点”至“繁蕾齐开”,写乍见花开的惊喜欣悦。“见琼英一点”是实写,“看看便、繁蕾齐开”是想象,未见花开时殷勤探访花讯,既见花开后向往花事繁艳,一样的急切,一样的渴盼,生动地刻画出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痴迷。最后三句,更将花事与人事揉为一体,写早海薰香了同人的梦境,词人则愿用诗作催促繁花竞艳。花孕诗情,诗催花讯.花与人.至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全词从“探”字入笔,层次井然地纪写了词人在梅花将开乍开时对
花讯的觅取和赞叹,角度新颖,韵味深厚,在诸多咏梅诗词中,自具特色。
请参考!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作者是谁?有几句?意思是什么?
踏莎行·雪似梅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作者】:吕本中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 似和不似都奇绝。 ●⊙⊙●○○▲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 老来旧事无人说。 ●○●●○○▲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简评】: 吕本中这首词借梅怀人,写得迷离恍惚,含意隽永。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 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到今犹恨轻离别 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意思是什么?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探梅》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政是深寒浅暮时。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这首诗的赏析?
《探梅》杨万里,
这首诗的赏析:
一个老僧人,难得出一次门,是为了去探望和观赏雪中的梅花。他看到的是雪迷岩谷,梅卧寒云。这恰恰是他意料之中的极美境界。因此他只有笑,欲忘言。因此他真想卓锡于此,结茅安居。这份喜悦和激动并非来之无由,而是出于作者对梅花的真挚喜爱。宋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上,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大约也就是这种真挚之情吧。诗也写得很有意境,很有情趣,很有韵味。
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1) 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
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
(2) 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
赏梅原文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相传梅有二十四品,集二十四种美德于一身,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略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形: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今天,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侯,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开花期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异,广东12月至1月,沪宁2月至3月,北京3月至4月。
除此之外,观赏梅花的环境也十分的讲究,据《梅品》曰:是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梅花融汇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嫁礼俗,日常交往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土民俗,这些有关梅花的风土民俗是中华民族爱梅的又一体现,也是博大精深的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原产我国, 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见宠幸的江采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
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 他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 谐婉,极受范的赞赏。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 语。竟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咏梅的词《卜算子》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咏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md同志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md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众多的诗词吟咏梅花之外,我国绘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梅树下细致观察,并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后人为了赞誉他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曾有诗说他“家传一本宋朝梅”。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但国外仍以东方栽培较多。日本的梅是我国传去的,朝鲜也有)。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到19世纪传人欧洲,本世纪初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但不及东方国家之盛。
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了。它饱经风霜,树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开花期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亲手植的。这株隋梅虽数度枯萎,但如今经人们精心培育,已返老还童,枯木逢春。主干苍老挺拔,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树上还结了数千个梅子。
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曰: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 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聊天中的000是什么意思 聊天000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有从容的词语 形容从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