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为什么出大人物 安徽历史上的名人
安徽历史上的名人
一、安徽历史名人简介 1000
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
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
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
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
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
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
甘 罗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
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
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
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 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
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
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
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
陈胜率军反击 ,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
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
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
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
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
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
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
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县城北)。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
封淮南王。汉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属亳州市)人。
其祖为韩贵族。秦灭韩后,结交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
后更改姓名,隐于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韩王,良任司徒。
韩王为项羽所父,复杂刘邦,为刘重要谋士。刘邦率军人咸阳,留恋宫廷生活,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 还军霸上。
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
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
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桓 谭(前23~后56) 字君山。东汉市国相(今淮北市)人。
年少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常与刘歆、杨雄等著名经学家辩析疑义。
擅长音乐,喜弹琴。王莽时任掌乐大夫。

汉光武帝 即位,谭受大司空宋弘举存,拜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讳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几遭处斩。
后免死罪,。
二、安徽历史中的名人有哪些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他以雄才伟略,统一中国北方,促成汉魏经济繁荣、建安文学兴盛的局面,千秋功业,彪炳史册。亳州横卧安徽省西北,千里黄淮大平原腹地,面积2226平方公里,人口135万。古之亳州,因为境大物饶,地处“华夏锁钥”、“南北腰脊”,加上北联汴洛,南系淮泗,涡河为域中襟带,航运十分便利,数千年来一直是淮西一大都会和战略要地。危险时群雄逐鹿,升平时人物辐辏。亳州用她宽厚的胸怀和丰富的乳汁哺育了许多仁人志士,滔滔不息的涡河水滋润很多伟器英才,曹操无疑即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生于斯长于斯,养就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才有了他今后的辉煌业绩。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安徽临濠(今凤阳)人。 凤阳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华夏南岸。凤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大禹治水时,凤阳为古涂山氏国,西周为淮夷之地,春秋为钟离子国。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之后,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重,寺庙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讨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僧。他云游四方,到处乞讨,山栖野处受尽了风霜之苦;但同时也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儿时生活的磨难使朱元璋胸怀大志,结尾以过人的胆识和策略夺取了天下,变成明朝太祖。
李鸿章(1823-1901),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安徽合肥人。合肥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合肥历史悠久,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北接华夏,南近江南,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尤其是三国时期魏吴在合肥长达32年之久的交兵,为合肥留下了逍遥津、教驽台、三国新城等很多的三国遗迹。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很多的名人。李鸿章即是其中出色的一位。李鸿章自幼好学,少年及第。30岁为在安徽堵缴太平军,回乡办团练。李鸿章及其父李文安都是进士出身,“乡望素孚”,因此办练卓有成效。后来一些当地乡绅的团练也加入进来,这些人后来都变成淮军的主干。(其时安徽的庐州府(今合肥)一带因为是军事要冲,所以清军与太平军拉锯战十分激烈。李鸿章通过三年的征战,夺回庐州,霸占无为(今安徽无为县)、巢县(今巢湖市)等地有功,升官加封。这五年的团练生涯,不仅为其日后统帅淮军提供了军事经验,也使他有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奠定了日后树立淮军的组织基础。(后来李鸿章变成淮军统帅,而淮军,事实上充当了近代中国国防军的人物,布防于中国漫长的边境线上,并在很多战役中建功。)1858年,太平军再克庐州,李鸿章家宅被毁,于是投奔为湘军做事的长兄李瀚章,次年投入曾国藩湘军大营。从此,李鸿章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场磨练、官场沉浮,结尾官至极品,权倾一时,变成赫赫有名的清末重臣。
三、安徽古代有哪些名人
大禹 、涂女 、皋陶 、姜尚、管 仲、鲍叔牙、蹇叔、庄 子、甘 罗、范 增、英 布、张 良、桓 谭、文翁、桓 荣、范 滂、左 慈、文翁、刘 馥、老 子、华 佗、刘安 、陈阿娇、陈婴、曹 操、周 瑜、小 乔、大乔、桓 范、曹 洪、曹 仁、鲁 肃、吕 蒙、曹 真、曹 丕、曹 植、嵇 康、王 蕃、刘 伶、桓 温、桓 伊、戴 逵、夏侯渊、夏侯惇、许褚、薛综、蒋钦、陈武、丁奉、刘惔、桓玄、夏侯霸、夏侯玄、文钦、何敬容、耿 询、汪 华、汪 伦、张 籍、李 绅、杜荀鹤、陈 抟、曹 霸、司空图、庞勋、刘长卿 、朱 温、朱友贞、杨行密、陈 翥、包拯、李公麟、吕夷简方 腊、吕本中、梁红玉、宗 杲、张孝祥、罗 愿、吕祖谦、胡仔、朱熹、鲁宗道、吴潜、高太后、胡舜陟、王希吕 、吕公弼、张耒、朱淑真、朱 升、李善长、汤 和、常遇春、胡惟庸、郭子兴、刘福通、朱元璋、马秀英、朱 棣、朱 权、程繁政、汪 机、邓 愈、何 震、冯胜、金朝兴、郭英 、朱能、丁德兴 、廖永安、廖永忠、沐英、蓝玉、傅友德、胡大海、赵普胜、耿再成、冯国胜、耿炳文、龚鼎孳、程大位、张德胜、顾时、陈德、郭兴、左光斗、许国、吴良、华高、吴祯、薛显、仇成、韩政、何文辉、张子明、缪大亨、郑用、乐韶凤、陶安、胡宗宪、萧云从 、齐之鸾 、齐琦、齐鼎 、齐杰、吴承恩、张英、戴名世、查士标、孙逸、汪之瑞、方苞、刘大櫆、梅文鼎、姚鼐、凌廷堪、王贞仪、张廷玉、萧云从、汤 鹏、杨光先、弘 仁 、戴震、方以智、年羹尧、虚谷钱、澄之、吴敬梓、张潮 刘铭传、孙家鼐、胡雪岩、吴次尾、李鸿章、聂士诚、丁汝昌、钱澄之、方士庶、巴慰祖、梅庚、姚莹、方东树、吴汝纶、马其昶、、梅清、戴本孝、吴长庆、陆建章 等等。
四、安徽有哪些历史名人
先秦两代: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
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
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
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
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
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
甘 罗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
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
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
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 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
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
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
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
陈胜率军反击 ,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
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
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
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
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
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
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
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县城北)。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
封淮南王。汉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属亳州市)人。
其祖为韩贵族。秦灭韩后,结交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
后更改姓名,隐于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韩王,良任司徒。
韩王为项羽所父,复杂刘邦,为刘重要谋士。刘邦率军人咸阳,留恋宫廷生活,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 还军霸上。
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
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
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桓 谭(前23~后56) 字君山。东汉市国相(今淮北市)人。
年少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常与刘歆、杨雄等著名经学家辩析疑义。
擅长音乐,喜弹琴。王莽时任掌乐大夫。
汉光武帝 即位,谭受大司空宋弘举存,拜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讳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
五、安徽省古代名人
古代安徽籍名人 管仲----阜阳人,春秋齐国政治家; 范增----桐城人,秦末项羽的谋士; 张良----亳州人,汉初大臣; 英布----六安人,汉初诸侯王; 文翁----庐江人,汉景帝时蜀郡守; 召信臣----寿县人,汉元帝时历任零陵、南阳太守; 华佗 ----亳州人,东汉医学家; 曹操----魏武帝,亳州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丕---- 魏文帝,曹操之子; 曹植----曹操之子,文学家; 夏侯淳----亳州人,魏国大将; 许褚----亳州人,魏国大将; 周瑜----舒城人,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定远人,三国时吴国名将; 吕蒙----阜阳人,三国时吴国名将; 嵇康----宿州人,三国魏国文学家; 刘伶----宿州人,西晋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桓温----怀远人,东晋国戚重臣; 戴逵----宿州人,东晋学者、画家; 曹霸----亳州人,唐朝画家; 朱温----砀山人,五代后梁太祖皇帝; 杨行密----合肥人,五代时吴国的建立者; 高太后----蒙城人,北宋英宗皇后; 吕夷简----寿县人,北宋名臣; 包拯----合肥人,北宋名臣; 崔白----风阳人,北宋画家; 吕公著----寿县人,北宋名臣;。
六、安徽历史上出过那些名人呢
管仲、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等等。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颖上人(当时无今颍上县,应为颍河上游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gcdzg最重要的创始人;是gcdzg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七、安徽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
安徽历史人物:刘铭传 刘铭传 刘铭传,字省三,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生于安徽合肥县(今肥西县)酉乡大潜山下的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
咸丰初年,江淮一带赤地千里,匪祸丛生,乡里土豪以保卫地方为名滥派费用,威逼凌辱寡居的刘母。18岁的刘铭传怒不可遏,遂刃豪揭竿,并在其家附近安营扎寨,保卫闾里。
1861年,李鸿章回合肥为曾国藩募兵。时已为“都司”的刘铭传投奔李鸿章,参加其编练的淮军,从安庆顺江南下。
以后,刘铭传因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有功,累升至直隶提督。
1873年因故辞职回乡居闹,住在刘老圩。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刘铭传奉旨进京,呈《海防十事》,被授予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他密抵台湾后,积极布防、备战,合肥民间传,他曾以数百只夜壶做成莲花灯,放漂海上,假“战船百艘”之势,击退侵略军,导演了一场流传至今的“刘六麻子(刘的绰号)保台湾”的壮举。
中法台湾之战,历八个月之久,以中方胜利告终。1885年10月12日(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清政府宣布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省的第一任巡抚(省长)。
刘铭传在抵台周年时,上专折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今大局虽云粗定,而前车可鉴,后患方殷。
一切设防、练兵、抚番、清赋诸大端,均须次第筹办。'他于台湾巡抚任上六年,积极实行“新政”办洋务,做了许多好事。
可以归纳为: 一、整军备战,创办军工企业刘铭传聘用洋教习,以新式操典训练军队,重在提高战斗力。还在基隆护尾(今淡水)澎湖等地构筑了多座“铁水泥”结构的炮台,配置了新式后膛炮,在港湾内暗埋沉雷、碰雷以待敌。
他创办了机器局、军械所、火药局、水雷营。这些,极大地提高了台湾的防御能力。
二、“通商惠工”,以商战来求富随着局势的相对安定,台湾迅速办起了近代工业和商业贸易。刘铭传先后倡办了煤务局、煤油局、伐木局、蚕桑局、盐务总局、通商总局、招商局(设在新加坡,专门洽谈侨资“引进”)、抚垦总局,以及樟脑官营等。
还重划行政区,加强市政建设。他的‘育战”做法的核心,是“求富”。
三、修筑铁路,发展近代交通刘铭传亲自督阵,任命台胞林维源为总办(后由他人接任)修筑的基隆至新竹铁路,全线近100千米,耗银129万余两,为我国自筹资金、享有主权的第一条铁路。当大清邮票还在海关总税务司外国人控制下时,台湾邮政总局已独立发行邮票了。
台北一福州、台湾安平一澎湖妈宫港海底电报线以及岛上几条陆线的敷(架)设成功,极大地便利了台湾与大陆和台湾岛内的通讯联系。 四、清赋理财,广泛罗织人才刘铭传决意在经济上达到“以台之财,供台之用”,减轻大陆负担。
他清理田赋,整顿税收,引进外资,广开财源。他还进山“抚番”,安定民心,并单独为中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山民办了学校。
他不计较湘、淮系,不论台人大陆人,任人唯贤,实事求是,难能可贵。 刘铭传在台湾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不可避免地遭到清廷内顽固派的反对,也受到台湾岛上一些人的忌恨。
1891年(光绪十七年),他被迫辞官还乡。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
刘铭传在内忧外患中,积郁沉疴,于1896年1月12日凌晨辞世。《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称赞曰:“台湾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立长治久策者,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
刘铭传在抵抗法国侵略、台湾建省和建省后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先躯,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人物,受到海峡两岸人民长久的怀念。
如今,台湾岛上还有许多刘铭传的纪念设施。 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 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gcdzg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
八、安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胡适口述自传—我是安徽徽州人 作者:胡适来源:网络点击:101 让我先把安徽省最南部,徽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做个综合的叙述: 徽州在旧制时代是个“府”,治下一共有六个“县”。
我家世居的绩谿县,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县。从我县向南去便是歙县和休宁县;向西便是黟县和祁门县;祁门之南便是婺 源县。
婺源是朱子的家乡,朱熹原来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却是他的祖籍。 徽州全区都是山地,由于黄山的秀丽而远近闻名。
这一带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最后注入钱塘江。因为山地十分贫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
全年的农产品只能供给当地居民大致三个月的食粮。不足的粮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购买补充了。
所以我们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况下,为着生存,就只有脱离农村,到城市里去经商。因而几千年来,我们徽州人就注定地成为生意人了。
徽州人四出经商,向东去便进入浙江;向东北则去江苏;北上则去沿长江各城镇;西向则去江西;南向则去福建。我们徽州六县大半都是靠近浙江的;只有祁门和婺源靠近江西。
近些年来[抗战前后],最西的婺源县,被中央政府并入江西。但是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居民引以为荣,不愿脱离母省,所以群起反对,并发起了一个“婺源返皖”运动。
在中国。统领大陆前几年,婺源终于被划回安徽;但是我听说在中国。
治下,婺源又被划给江西了①。 所以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全国的。
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劳,累积点基金,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
中国有句话,叫:“无徽不成镇!”那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
有关“徽州帮”其他的故事还多着哩②。 我们徽州人通常在十一二三岁时便到城市里去学生意。
最初多半是在自家长辈或亲戚的店铺里当学徒。在历时三年的学徒期间,他们是没有薪金的;其后则稍有报酬。
直至学徒[和实习]期满,至二十一二岁时,他们可以享有带薪婚假三个月,还乡结婚。婚假期满,他们又只身返回原来店铺,继续经商。
自此以后,他们每三年便有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返乡探亲。所以徽州人有句土语,叫“一世夫妻三年半”。
那就是说,一对夫妇的婚后生活至多不过三十六年或四十二年,但是他们一辈子在一起同居的时间,实际上不过三十六个月或四十二个月——也就是三年或三年半了③。 当然徽州人也有经商致富的。
做了大生意,又有钱,他们也就可以把家眷子女接到一起同住了。 徽州人的生意是全国性的,并不限于邻近各省。
近几百年来的食盐贸易差不多都是徽州人垄断了。食盐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日食必需品,贸易量是很大的。
徽州商人既然垄断了食盐的贸易,所以徽州盐商一直是不讨人欢喜的,甚至是一般人憎恶的对象。你一定听过许多讽刺“徽州盐商”的故事罢!所以我特地举出盐商来说明徽州人在商界所扮演的角色。
徽州人另一项大生意便是当铺。当铺也就是早年的一种银行。
通常社会上所流行的“徽州朝奉”一词,原是专指当铺里的朝奉来说的,到后来就泛指一切徽州士绅和商人了。“朝奉”的原义本含有尊敬的意思,表示一个人勤俭刻苦;但有时也具有刻薄等批判的含义,表示一个商人,别的不管,只顾赚钱。
总之,徽州人正如英伦三岛上的苏格兰人一样,四出经商,足迹遍于全国。最初都以小本经营起家,而逐渐发财致富,以至于在全国各地落户定居。
因此你如在各地旅行,你总可发现许多人的原籍都是徽州的。例如姓汪的和姓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徽州人。
其他如叶、潘、胡、俞、余、姚诸姓,也大半是源出徽州。当你翻阅中国电话簿,一看人名,你就可知道他们的籍贯。
正如在美国一样,人们一看电话簿,便知道谁是苏格兰人,谁是爱尔兰人,谁是瑞典人、挪威人等一样的清楚正因为我乡山区粮食产量不足,我们徽州人一般都靠在城市里经商的家人,按时接济。接济的项目并不限于金钱,有时也兼及食物。
例如咸猪油(腊油),有时也从老远的地方被送回家乡。其他如布匹、棉纱,等等,在城市里购买都远比乡间便宜,所以也常被送返家中。
所以离乡撇井,四出经商,对我们徽州人来说,实是经济上的必需。家人父子夫妇数年 不见也是常事。
同时家人的日用衣食以至于造房屋、置田产,也都靠远在外乡的父兄子弟汇款接济。 不过在经济的因素之外,我乡人这种离家外出、历尽艰苦、冒险经商的传统,也有其文化上的意义。
由于长住大城市,我们徽州人在文化上和教育上,每能得一个时代的风气之先。徽州人的子弟由于能在大城市内受教育,而城市里的学校总比山地的学校要好得多,在教育文化上说,他们的眼界就广阔得多了。
因此在中古以后,有些徽州学者——如12世纪的朱熹和他以后的,尤其是十八九世纪的学者像江永、戴震、俞正燮、凌廷堪,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在中国学术界占据较高的位置,都不是偶然的⑤。 现在再谈谈我们绩谿县。
绩谿是徽州府六县之中最北的一县,也可能是人口最少的一县。在经商一行中,我。
- 上一篇
小石榴手作 石榴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石榴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乃鬼子母神所持之果物。一切供物果子之中,石榴为上。瞿酰经奉请供养品(大一八‧七六八下):「其果子中,石榴为上;于诸根中,毘多罗根为上。」或谓石榴为吉祥果;以石榴一花多果,一房
- 下一篇
鲁豫怎么当的主持人 《鲁豫有约之码字儿(资深主持人陈鲁豫,温暖对谈文学作家,寻访他们的特殊经历,以及不为人知的深情!) (博集社会影响力系列)》 凤!
《鲁豫有约之码字儿(资深主持人陈鲁豫,温暖对谈文学作家,寻访他们的特殊经历,以及不为人知的深情!) 博集社会影响力系列 》 凤 页数 :更先进的排版模式:快速翻书:发售日期: 2018年6月25日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