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屠呦呦的评价 我家乡的名人屠呦呦作文5oo字

火烧 2021-10-16 19:07:31 1045
我家乡的名人屠呦呦作文5oo字 我家乡的名人屠呦呦作文5oo字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

我家乡的名人屠呦呦作文5oo字  

我家乡的名人屠呦呦作文5oo字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装置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整合》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我的偶像作文500字屠呦呦

历经岁月的洗礼,我们走过童稚,步入青春。对于青春的我们,也开有着自己喜欢的偶像。然而,我也不例外,我也有我的偶像。
在一间幽暗的小屋里,一位头发蓬乱的老者正在谈奏著动人的乐曲。他饱经沧桑的脸上写着沉浸于音乐中的快乐。他就是—贝多芬。
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何等不幸,而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一次演出结束时,台下掌声一片,可他却听不见。直到一个登台献花的女孩抱住他,他才回过神来。他说过,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他一分钟心里所想的音乐。这不是他狂妄,而是他的内心澎湃著对音乐的向往。
贝多芬性情孤傲,勇于挑战权威。一次,他与歌德同行,迎面遇到一支贵族队伍。歌德急忙脱帽致敬,而贝多芬却不卑不亢地等著贵族们向他致敬。贝多芬对权贵的轻视更显示他人格的高贵,不禁让人叹服。
贝多芬虽双耳失聪,却仍坚持创作。他为艺术而献身,把美妙的音符留在了后世。贝多芬在挫折中站了起来,以坚强的意志,创作的激情,谱写出惊人的杰作。贝
多芬是一个传奇,他用心灵感受世界,用生命谱写歌曲。
贝多芬是一个巨人,是一位英雄,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他是我的偶像,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和赞颂。
贝多芬的乐曲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贝多芬的乐曲像一只战鼓,擂响了战斗的声音;贝多芬的乐曲像一把利剑,直刺邪恶的心脏。
贝多芬,我像对你说:你的精神激励着我,你的品格引领着我,你的音乐薰陶着我。你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巨大的浪花,你是人类天空中一颗夺目的明星……有人说,命运掌握在上帝手里。你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用激昂的音乐诠释了大写的“人”,谱写了你辉煌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偶像,钢琴界伟大的贝多芬。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总会在心里默默的想起我的偶像贝多芬,还记他的坚强,还记的他对待挫折时的从容。他的话总是会在我孤单无助的时候,为我照亮黑暗的前途。
望采纳

屠呦呦是什么名人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2-3] [4]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5]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作文读后感800字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屠呦呦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成为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当时已81岁的屠呦呦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在当时的采访中,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在拉斯克奖颁奖期间陪同屠呦呦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认为,从青蒿到抗疟药,各种各样人的贡献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这是因为“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对屠呦呦的评价 我家乡的名人屠呦呦作文5oo字

中国人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是谁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
屠呦呦: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关于屠呦呦的英语作文

Tu youyou, a famous female chemist and scientist, was born in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on December 30th, 1930. In 1951,she was admitted into Beijing University, majoring in making medicine and graduated in 1955. After graduation she was tr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o years and a half and she has been working in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Beijing. In 1972, she sueeded in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Qinghaosu out of a Chinese herb to cure those patients of malaria in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world , for which she won many big awards . To our excitement and delight , s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on October 5th, 2015, being the first Chinese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rize. We are called on to learn from her and devote ourselve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英文作文 屠呦呦初三80词

How times flies! We have spent three years in the school. I am very sad that I have to say good bye to you.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Our teacher worked hard and took care of us. All the students studied very hard and we all very friendly to each other . we will go to diferent senior shools next term .I hope everyone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I'll miss old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不好由你说

作文:像屠呦呦那样生活

很小很小的时候,走路学得很快的我,总喜欢这走一走,那走一走,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很执著地走向未知的世界,就算因为不平衡,跌倒在路上也不怕,因为总在我快要跌倒时,妈妈比我大好几倍的手会一把拉起我,捏住我的小手.
渐渐长大了,更喜欢霸占妈妈的手了,特别是在冬天,寒风凛冽地吹,衣角猎猎作响,寒冷之意,从心底散发出来,这时,我更喜欢牵妈妈的手了,牵着她的手,好似握住了温暖的火炉,戴上了厚实的手套,温暖之意,源源不断在手心交汇著,赶走了寒冷,带来了无限的温暖.牵着妈妈的手,那只虽然纤细,却好似在哪里都会包容下我的手,我心里荡漾著,那只虽然纤细,却好似在哪里都会包容下我的手,我心里荡漾著,因为妈妈的爱像春天,而那时的我,脸上挂著满足的笑容!
已经是少年的我了,慢慢开始独立了,但是,同时有一些东西我也失去了.有一次,与妈妈一同去服装批发市场去买衣服,拥挤的人流将我与妈妈分开了,我有些惊慌失措,原地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寻找妈妈的身影,就在这时,一只很熟悉但又有一些陌生的手牵住了我的手,抬头一看,看到了妈妈焦急的脸,看见互牵的两只手.我的手已经长大了,妈妈的手却粗糙了.,但依旧让人感到那样安心,妈妈紧紧牵着我的手,穿过拥挤的人流.我嘻嘻笑着,更紧地回握著妈妈的手,原来妈妈的爱从未走远!
牵手时手心的温度,里面是妈妈温暖的母爱,年年岁岁,朝朝夕夕,牵手与母爱一起走过,就算短暂的分开,妈妈的爱也不曾走远.

抗疟药创始人屠呦呦是谁

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读懂你 屠呦呦作文结尾

初闻屠呦呦的人,都会被她的名字所吸引。
屠呦呦的名字缘起《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意为鹿鸣之声。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呦呦鹿鸣”的后半句“食野之苹”,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屠呦呦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亲眼目睹了民间中医配方救人治病的场景。然而,我从没有想到我的一生会和这些神奇的草药关系如此紧密。”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作为家中5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学陈效中回忆说,屠呦呦在班上不声不响,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
尽管成绩并不突出,但屠呦呦还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十分低调,即使是获奖后,她都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在普通人看来,她有些神祕,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个十足的“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我帮忙找找,我开启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当。同学们见了后都笑话她。她家务事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陈效中回忆道。
虽然,生活中的屠呦呦“不拘小节”。但碰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她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坚毅。
在青蒿素研究上,屠呦呦花费了很多精力。接到“523”专案的时候,她已接近不惑之年,而她的女儿才3岁,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老母亲抚养。由于当时长期做实验,过劳的屠呦呦染得一身的病。
而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看来,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