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 林达 为什么莫言和路遥同样是写中国那段历史,但差距好大,到底那个历史更真实些
为什么莫言和路遥同样是写中国那段历史,但差距好大,到底那个历史更真实些
为什么莫言和路遥同样是写中国那段历史,但差距好大,到底那个历史更真实些
客观来说,历史没有真假定论,只看你更愿意相信哪个。毕竟史官乃凡人,受控于执政政权。前人功过由后人评说,而非由后人定夺。
欧洲历史和中国历史,哪个更严谨,更真实
欧洲历史和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更严谨,更真实!因为中国历史无断裂。
史记和左传哪个历史更真实 知乎
单纯从史料搜集上来讲,左传与史记都达到了各自时代的巅峰。在弘扬儒家文化方面,左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历史作用,这方面史记不如左传。不过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其规模远超左传,为历代史家所推崇,因而从纯粹历史学的角度看,左传又不如史记。
二十四史和野史那个所记载的历史更可考,更真实呢?
二十四史为帝王之家谱,印象中是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的。个人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由于从孔子那时,中国古代撰史的目的,就是扬春秋大义,臧否政治,所以撰史的着眼点多在政治方面,比如帝王将相、官制、典章礼仪等。因此,反映在二十四史中,保留的多为政治史方面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经济、百姓生存、社会问题方面的内容就很少。好像历史上只存在了这二十四姓帝王的喜怒哀乐,我们看不到社会大众的痕迹。
2、中国早期史学是官私并修,除了国家史官外,也允许私人修史,二十四史中就有私人撰史。但到唐以后,修史渐渐变成以官方为主体。虽然国人撰史有不曲笔阿世的传统,但也难免有仰人鼻息、篡改历史的人。这也是楼主上面提到过的。
但二十四史只是一个笼统的讲法,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他只是史学著作中的一类,更科学地说,这一类史书应该叫做“纪传体史书”。
有没有发现,其中连《资治通鉴》都没有,他可是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才写出的作品呀?为什么,因为它不属于纪传体,而叫编年类。所以,正史,只是传统史学上的一个概念,表明国家编撰历史的主体体裁。
野史,其实也属于史学著作的一个范畴。一般叫笔记野史。在公认的四库分类法中,部分属于“杂史”类,部分分散于“子部”的“杂家”与“小说家”类中。从宋代以来,这一类的著作很多,记载了很多重要的史实,甚至被正史的作者所采用。当然也有一些荒诞或演绎的成分,要辨别地使用。
我想,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中国传统史学著述的一个部分,没有办法说谁更可信一些。因为,他们都由可信的部分,也都有不可信的成分,要综合起来具体辨别。
相对而言,正史记录的政治史内容多,野史则更多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情况。比如衣食住行、信仰等等。不管研究那一段历史,都要结合起来看。
我只是粗粗地说,如果有兴趣,具体可以参考钱穆、顾颉刚、王树民、柴德赓等先生关于中国史学名著和史学史方面的著述。
满意答案
那要看你要看的是什么内容的东西了,二十四史在我看来除了记录事件的时间,地址,是真的,别的不好说,野史是非官方的东西,可能有真的,但是我们只是猜测。。。。。。。。
为什么同样是战败国,日本和德国对待历史的差别会那么大?
看了这个问题,我想先引用黄安年在《兰州学刊》发表的文章中的几段话:
一,从历史上看 虽然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 但实际上在保持日本天皇权威等问题上带有一定的保留; 而且盟军在日本大规模消灭日本法西斯的军事行动前, 日本已宣布投降, 在客观上保留了日本本土的法西斯势力。从而不如德国那样, 消灭法西斯比较彻底。
二,从国际背景来看 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中国革命的胜利, 朝鲜战争的爆发, 片面对日和约的签订, 美国大幅度修正对日政策, 由限日转向扶日, 对日本法西斯的经济、政治、军事势力打击不力, 留下了隐患。 冷战结束后, 日本从超级经济大国地位走向政治大国, 挟经济实力、金元外交之余威来重温其当年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
三,从日本国内来看 在美国的纵恿和扶植下, 日本政治势力和政治思潮逐步向右转; 日本统制经济体制和所谓“日本精神”在追究经济高速增长中被美化和神化, 没有彻底划清法西斯和政治民主、经济侵略和经济民主的界线, 从而为垄断资本统治的右翼势力提供了物质的、管理体制的和思想舆论的基础。事实上, 正是由于日本否定了经济军事化、经济侵略扩张和战时动员的统制经济, 转向和平经济、平等互利外贸和市场经济体制才得以持续高速地发展日经济。而利主主义经济、保留战时统制经济遗产必将损人而不利己。另一方面,日本的民主、和平和进步运动不断受挫和分化, 难以形成巨大的反击力量。
这是日本方面的原因,可谓也是历史形势造就了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
另一方面,也就是楼主猜想的第三点,我们接受的信息无疑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变得有所保留、夸张、消弱或片面。就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我国媒体争相报道,但很少对其篡改历史的版本、其在日本的使用状况、其在日本民众中的反应进行剖析。因此,当初我刚听到新闻时,以为日本的教科书都是军国主义的产物,其实不然!日本共有主要八家历史教科书出版社,而由臭名昭著的日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一家扶桑社出版,
而且使用率最低,仅有0.3%左右的学校在使用。其他出版社均未有此问题,就举日本采用率最高的东京书籍版本来说,它记录了中国古文化的发展,悉数日本与中国的渊源,承认日本学习了中国文化。另外,还记载了日本1910年吞并朝鲜,对朝鲜实行殖民统治的历史。书中描写:当时朝鲜学校禁止讲授朝鲜史,改学日语和日本史;通过所谓的土地制度化使许多朝鲜农民失去土地;殖民统治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书中也记载了朝鲜“三一独立运动”的历史,登载独立运动英雄———柳宽顺的人像,同时还摘抄支持独立运动的日本人柳宗悦的话作为注解。讲述抗日战争的那段历史章节名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书中描述:1927年,日本军部为了把满洲从中国分裂出去,制造了柳条湖铁路爆炸,以“满洲事变”(“9·18事变”)为由开始军事行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中战争爆发。战火从华北扩大到华中,日军同年末占领首都南京,屠杀了包括女人和孩子在内的大批中国人。到这里打了个括号,标明“南京事件”,同时在书脚处注解:“事件在国际上叫做南京大屠杀,日本广受谴责,但是国民却不知道。”
由此可见,国内某些媒体的媒体报告过于倾向于某一反面了。
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中国比历史材料中的中国更真实"
小说虽然略去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却以文学的手法把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思想上的真实”(或者说“本质上的真实”)给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历史的真实,事实本身的真实往往是表象的。思想的真实,情感的真实,逻辑的真实才更是灵魂的真实,人性的真实,社会的真实。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认为诗歌比历史更真实
仅供参考 百度作业帮 、百度文库
:zuoye.baidu./question/e1290df67aa495ba4c8185bbd11a0f22.
诗比历史更普遍、更真实
:wenku.baidu./link?url=jC1EW14GD6S8dHr0qVWB061JtdfgdEv1kYg0lf20HThDHE-QGnAdzqs42ntH5jy3kIy3mxOVA6INm-IxhrzFRlZ5xJC2_Pzih6y1lUTXNFy
同样是人,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都一样了,那还有什么意思。这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因为世界很奇妙。
有坏人才能衬托出好人的伟大,有傻的人才能衬托出聪明人的智慧。就这么个道理。
存在,必有它的原因。
以上。
哪些书可以更真实,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
你可以去搜一些按照年代的电影 这样会很详细的把! 如果按照你这样说的话,你去看人教版的历史书 初一到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