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须系铃人原文 文言文的系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的系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的系是什么意思
系(繋)jì
动词义:
1、拴;系结。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系之苇召。——《荀子·劝学》
2、约束;羁绊。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贾谊《鹏鸟赋》
3、拘囚。
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元·关汉卿《裴度还带》
4、留意;挂念。如系人情思。
5、牵涉;关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唐·白居易《谕友》
名词义:
1、世系;系统。
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新唐书》
2、姓。楚有系益。
系(系) xì
动词义:
1、束缚;捆绑。
系,系也。——《说文》
系,连也。——《广雅》
系,系也,相联系也。——《释名·释衣服》
系曰。——《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系,系也,言系一赋之前意也。”
系隆我汉。——《后汉书·光武纪下》。注:“犹系也。”
系,系束也。——《说文》
系妻孥。——《国语·越语上》注:“系,系也。”
系马舌。——《国语·吴语》。又注:“系,缚也。缚马舌恐有声也。”
系累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注:“系累,犹缚结也。”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贾谊《过秦论》
系燕王父子。——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继续;接续。
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沈溺相系。——《后汉书·郑弘传》
邓、唐、蔡、陈,驰捷系踵。——宋· 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
3、维系;关联。
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三国演义》
4、是。
文言文的乎是什么意思
①<介>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风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②<助>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肴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⒌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始得西山宴游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③<词缀>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矣。”《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文言文的怠是什么意思
怠

dài
〈形〉
(形声。从心,台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怠,慢也。——《说文》
懈,怠也。——《尔雅》
怠,赖也。——《广雅》
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国语·周语》
吉事虽止不怠。——《礼记·檀弓》。注:“惰也。”
毋怠荒。——《礼记·曲礼》。注:“放散身体也。”
怠偷甚矣。——《国语·晋语》
俾君子易怠。——《公羊传·文公十二年》
兵民怠而国弱。——《商君书·弱民》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怠荒(松弛荒废);怠戏(怠情职责,纵情嬉戏)
疲倦;倦怠
怠而后游于清池。——《汉书·司马相如传》
又如:怠容(疲惫的样子)
〈动〉
使…懒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轻漫;骄傲不敬重
其民怠沓其君。——《国语·晋语》
守卒皆怠炎( 王炎)。——《宋史·杨愿传》
又如:怠玩(指玩忽职守);怠忽(轻慢疏忽);怠沓(怠慢不敬);怠废(怠慢荒废)
文言文的计是什么意思
计:
基本释义
1.核算:~时。~量(liàng)。~日程功。
2.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
3.主意,策略:~策。~谋。
4.谋划,打算:~划。~议。[1-2]
5.姓氏。
计详细字意
(1) 计jì
(2)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3) 同本义
计,会算也。――东汉·许慎《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通计一舟。――明·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2]
(4)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5)计较;
关心于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6)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7) 商议;谋划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长安君计短。计之曰。――唐·柳宗元《三戒》。
潍县张尔心欲谋叛,监司皆将受甲,公(袁可立)以计弭之。―― 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8)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9) 考察;审核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摘自《百度百科》‘计’字词条。
文言文的适是什么意思
1,到。。。去,适彼乐土。2,女子出嫁,3适合。适宜。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引申为满足,舒适,4,副词,恰好5刚才,刚刚6嫡,旧指正妻7主张8惩罚
文言文的“梦”是什么意思?
1、会意字
妇梦中咳嗽。——《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
梦中得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做梦
王梦见一儿。——晋· 干宝《搜神记》
卧则梦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我欲因之梦吴越。——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比喻幻想,如梦乡、梦想、梦影。
文言文的患是什么意思
患 huàn
动词义:
1、形声字。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憎恶;讨厌;厌烦。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申公。——《汉书·申公传》
3、苦于。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4、害病;患病;得病。
名词义:
1、祸患;祸害。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疾病;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文言文的环是什么意思
在《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环而攻之而不胜”环是“围”;
《五柳先生传》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环是“四面”;
《小石潭记》中“如鸣佩环”环
《伤仲永》中“环谒于邑人”环:四处,到处.
《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环:围绕.
文言文的暴是什么意思
暴 bào作动词,(1) 显露;暴露 如《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暴于南荣。或者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2) 糟蹋,损害 如《礼记》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3) 欺凌 如,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4) 徒手搏[虎] 如诗经中,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做形容词,
(1) 凶恶,残暴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2)急骤;猛烈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3 脾气过分急躁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做副词时
(1) 突然;猝然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2 急剧地
还有一个做通假字,读pu
文言文的汝是什么意思
汝 rǔ
名词义:
1、形声字。从水女声。本义:汝水。
汝水出宏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说文》。按,出今河南,至安徽入淮,为淮河支流。
2、指汝窑或汝窑所产瓷器。汝窑是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内,古代属汝州,故名。
3、姓。
代词义:
1、你。
2、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汝陟帝位。——《书·舜典》
格汝众。——《书·盘庚上》
汝父为楚王作剑。——晋·干宝《搜神记》
汝亦知射乎。——宋·欧阳修《归田录》
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3、以“汝”相称,表示彼此亲昵。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清·黄宗羲《柳敬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