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简介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简介
唐朝人物本名:高适
别称:高常侍
字号:达夫、仲武
所处时期: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诞生地:渤海(今河北景县)
诞生时候:约704年
作古时候:约765年
重要作品:《高常侍集》
重要造诣:唐朝有名的边塞墨客
父:高崇文
侄:高逸
高适人物平生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诞生。
唐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高适二十岁。因而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向居宋中。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高适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前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及《塞上》、《蓟门五首》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适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选。>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高适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适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向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客居东平等地。
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高适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宝九年(750年),高适四十七岁。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
(历史3xm.com.cn)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高适四十九岁。辞封丘尉,客游长安。秋冬之际,担负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高适五十二岁。十仲春,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高适五十三岁。六月,安禄山叛军攻下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医生。十一月,永王璘谋反。十仲春,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诛讨永王璘。
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高适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
授命介入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
唐朝至德三年(758年),高适五十五岁。因勇于婉言,贬官太子詹事。
唐朝乾元二年(759年),高适五十六岁。蒲月,出任彭州刺史。
唐朝上元元年(760年),高适五十七岁。改任蜀州刺史,直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初。
唐朝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高适六十岁。仲春,迁任剑南节度使。十仲春,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高适不克不及救。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高适六十一岁。春,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唐朝永泰元年(765年),高适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留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高适重要作品
作品分类高适诗题材普遍,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重要有以下几类:
边塞诗
造诣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讴歌了兵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激情,也写出了他们参军生涯的艰辛及憧憬战役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佚、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讴歌不义战役、轻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反应民生痛苦的诗
这些诗对照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宽大人民之间的抵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洪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宽大农人遭遇钱粮、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际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讴歌“良吏”的诗,从“仁政”头脑动身,首倡轻徭薄赋,在事先也有肯定的提高感化。
讽时伤乱诗
约略批评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佚有所批评,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另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愁和气愤,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