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是八仙吗 八仙中年龄最大的神仙张果老简介
八仙中年龄最大的神仙张果老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张果
别名:广宗道人 通玄先生 银青光禄大夫
国籍: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
出生日期:隋文帝年间
逝世日期: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职业:神仙
信仰:道教
代表作品:《玉洞大神丹砂真要决》、《气诀》、《阴符经太无传》 《果老星宗》十一部书
坐骑:毛驴
修行法门:内外丹兼修 性命双修
(历史3xm.com.cn)修炼地:中条山,恒山

身份:八仙之一
性别:男
张果老人物原型
著名炼丹家张果,作为八仙之一,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然而,历史上的确有张果老其人,他是八仙中仅有的两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之一,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张果老神话,他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明皇杂录》,生平又见于《大唐新语》卷10,《新唐书·张果传》基本取材于此。盛行于唐代,拓展和完善于宋元。大约生活在七世纪至八世纪中期,生平不详。他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记述丹砂的产地、形状、性质都非常详细,其中提到用“汞一斤,硫黄三两”制成紫砂,其内容与陈少微《九还金丹妙诀》相类似。这里汞、硫两物的重量比为100∶19。而根据丹砂(硫化汞,HgS)的组成计算,汞、硫重量比是100∶16。陈张二人把硫磺的量加多,是因为硫磺容易燃烧而遭到损失的缘故,这是很有道理的,说明当时制造丹砂确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果老历史传说
通玄先生说据张果老自称,他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他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
唐太宗、高宗闻其名召之,皆不去。后来,武则天又派人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又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听人报告说张果老没有死,便派使臣裴晤去中条山请他。裴晤见张果老齿落发白,很不起眼,有点看不起他。张果老见状,便又来了个气绝身死,吓得裴晤赶紧焚香相求,张果老这才苏醒过来,但仍不肯进宫。唐玄宗闻奏后,认为裴晤办事不中用,又命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相请。
张果老进宫,唐玄宗问他:“先生得道者也,何故齿发衰朽如此?”张果老回答:“我是齿落发落发稀时得的道,只好这副样子。今陛下见问,不如把齿发尽去了更好。”说罢,把自己的头发拔了个精光,又将牙齿敲掉。唐玄宗忙说:“先生何故如此?且去歇息。”但一会儿,张果老又走了出来,面貌大变,“青鬓皓齿,愈于壮年”,唐玄宗十分惊奇。
唐玄宗十分佩服张果老,就授他“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唐玄宗还有个好道的妹妹,叫玉真公主,唐玄宗就想把她嫁给张果老。不料,张果老却坚持不受,还唱道:“娶妇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后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驴背走了。
此后,张果老云游四方,敲打着渔鼓简扳,在汉族民间传唱道情,劝化世人。于是,人们便将张果老说成唱道情的祖师爷了。所谓道情,源于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恩想。明清流传甚广。题材也更广泛,在各地同汉族民间歌谣结合而发展成多种曲艺如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湖北渔鼓、山东渔鼓、四川竹琴等。
著名四方碑传说北宋乾德四年隆冬,张果老应铁拐李之邀在重庆江津石笋山聚会,骑驴回归途中在一山坳处见一行乞母女在路边依偎,乞妇约40来岁蓬头垢面气息奄奄,女孩约8龄上下,女孩趴在即将冻死的母亲身上哭泣,情景异常悲惨,正在这时一个弹棉絮的老汉经过,见此惨状立即过去将自己刚刚为别人弹好的新棉絮覆盖在乞妇身上并拿出自己的食物给乞妇母女食用,张果老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他立即下驴走上前去倾囊救济并为乞妇施药治病直到乞妇回暖病愈。
张果老转身问弹棉絮的老汉:兄弟高姓?此番善举感天动地啊!,老汉回答道:小老儿姓崔,家就在对面,此乃小事见者当应为之,张果老见老汉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此番质朴的话语更加佩服!他拿出拐杖就地将大石劈成一块巨型方柱,将所见所闻写于石柱四方之上,歌颂老汉之功德,以此告诫乡里,要学习老汉的善举!在离开时张果老对老汉说道,你做手艺太清苦了,我要给你子孙一座金山,要让你的子孙用这座金山普济乡里带动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