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大怪兽5 故宮一幅怪畫,放大15倍,1人變3人笑得很詭異,網友:越看越可怕
故宮一幅怪畫,放大15倍,1人變3人笑得很詭異,網友:越看越可怕
陳洪標|文
故宮一幅怪畫,放大15倍,1人變3人笑得很詭異,網友:越看越可怕
▲《一團和氣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共藏有14萬件繪畫、書法等作品,其中有一件國畫《一團和氣圖》很特別,它既不是出自書畫名家之手,也不見畫技和筆墨上有何長處,卻唯獨以怪聞名於世。它是明代第九位皇帝朱見深所畫,是中國帝王繪畫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一件稀世珍寶。
▲明憲宗朱見深像。
在中國歷史上,從小就喜歡詩文繪畫的朱見深,算不上是一位丹青高手,也不是一位政績突出的皇帝,但他畫這幅《一團和氣圖》卻寓意深刻。此圖作於一四六五年,這是朱見深登基一年半左右。出於對羣臣萬衆一心的期望,他畫了這幅《一團和氣圖》。

▲▲明憲宗朱見深《達摩圖》。
他還專門寫了一則《一團和氣圖贊》:朕聞晉陶淵明乃儒門之秀,陸修靜亦隱居學道之良,而慧遠法師則釋氏之翹楚者也。法師居廬山,送客不過虎溪。一日,陶、陸二人訪之,與語,道合,不覺送過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爲三笑圖,此豈非一團和氣所自邪?試揮彩筆,題識其上:
“嗟世人之有生,並戴天而履地。既均稟以同賦,何彼殊而此異?惟鑑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雖近在於一門,乃遠同於四裔。偉哉達人,遐觀高視;談笑有儀,俯仰不愧。合三人以爲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噫!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備。豈無斯人,輔予盛治?披圖以觀,有概予志。聊援筆以寫懷,庶以警俗而勵世。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日”。
▲《御製一團和氣圖》。
朱見深接見文武百官時,命人拿出了這幅畫讓大家觀看。正當大家不知皇帝的用意時,朱見深卻問:“衆愛卿,可還記得代宗帝和於謙嗎?”于謙是他父親英宗皇帝在位時的大臣,當年英宗被大舉進攻明朝的北方瓦剌部被俘,當時,于謙與許多文武大臣想了一個辦法,擁立英宗的弟弟登基做了新皇帝,成了明代宗,而將英宗尊爲太上皇。英宗被放回後,重新登基,廢黜了代宗,殺了於謙等一批大臣。
▲《御製一團和氣圖贊》。
羣臣一聽,頓時嚇得膽戰心驚,難道又要來算歷史的舊賬了。朱見深用畫中的題識一句,告訴大家要“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要求大臣之間、皇室兄弟之間要“一團和氣”,並下旨爲於謙平反,恢復了於謙之子的官職。同時不顧代宗曾廢掉自己皇太子之過,以德報怨,恢復了他的帝號,爲其重修陵寢。
▲《一團和氣圖》左道者。
因此,《一團和氣圖》在歷史意義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遠遠高於其藝術價值。後人研究發現,這幅畫也頗具藝術價值。把這幅畫放大15倍,原本畫面上是一盤腿而坐,體態渾圓的笑面彌勒,卻變成了三人,左邊是一位戴着道冠的老者,右邊的則是頭扎方巾的儒士,二人各執經書一端,一個是左手放在腿上,一個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對方。團膝相接,相對微笑。而第三人則是由左右二人合成了彌勒的笑臉,他兩手搭二人肩上,露出光光的頭頂,手捻佛珠,笑看世間。
▲《一團和氣圖》右儒士。
很多網友細看後,發現這幅畫給人一種越看越可怕的感覺,尤其笑面彌勒的笑容,看似自然,其實笑得很勉強,甚至有些笑裏藏刀的奸笑,尤其左右盤腿而坐的兩人,一個手指着對方,一個手放在腿上,笑而不答。這些動作有些詭異。
▲後人《一團和氣圖》。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