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间文学创作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座壮丽的新都拔地而起的同时,它的营建时间却成为争论的焦点

火烧 2022-12-17 05:10:02 1057
一座壮丽的新都拔地而起的同时,它的营建时间却成为争论的焦点 东都洛邑自武王起开始进行规划,后经召公相宅、周公营建,逐渐有了一个都城的模样。前面几篇文章中,笔者分别讲了洛邑施工过程中所禁受的两次考验和一
民间文学创作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座壮丽的新都拔地而起的同时,它的营建时间却成为争论的焦点

一座壮丽的新都拔地而起的同时,它的营建时间却成为争论的焦点  

东都洛邑自武王起开始进行规划,后经召公相宅、周公营建,逐渐有了一个都城的模样。前面几篇文章中,笔者分别讲了洛邑施工过程中所禁受的两次考验和一桩喜事,今天咱们继续往下叙,说一说关于它落成的那些事儿。 造就东都洛邑的四位先贤 上一次,周公在收到了成王馈赠的「 ”异亩同颖”的禾粟以后,十分感激天子的恩德,特意写了一篇《嘉禾》回赠成王,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意,还大加颂扬了成王一番。在此之后,洛邑工地继续加紧建造,也没再发生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终于,在周公的监督带领下,在众多侯甸男邦伯的努力下,在大批殷商遗民劳工的奋斗下,一座壮丽的新都落成了。 那洛邑城到底有多壮丽呢?据《逸周书·作雒》记载:成周内城方一千七百二十丈,外城方七十里,整座城南临洛水,北靠郏山(即北邙山),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都市。在成周城外制郊甸(即城外郊区)方六百里,与西边的丰镐地区共同连成方千里的王畿之地。 《逸周书》中关于成周城制的描述 除此之外,还在成周南郊设置圜丘(即祭坛)用来祭祀天帝,并配以先祖后稷的享庙,享庙内设置日月星辰、五帝及先王之位,共享飨食。另外,成周城内又设置了大社,社坛按方位分成四份,东南西北四方分别以青、赤、白、黑四色土壤铺设,中央及四方相交处又覆蓋了黄色之土,以此象征着四方诸侯共尊周王室之命。今后再封诸侯时,便会按照其封地所在方位取相应颜色的土壤,外面裹上象征天子的黄土,再包上可以通神的白茅,以此来做分封的象征,取周王室「 ”列土封疆,并敬告天帝”之意。 除了大社之外,城内还建有太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等五个宫殿,全都是四角曲檐、重(音chong)梁、重屋(两层的阁楼样式)、柱头斗拱、柱身绘有彩画的形制。另外,每个宫殿的正堂旁边都设有一间小室,也是由彩色的列柱和藻井组成。正堂殿基上造有黑色的台阶,中庭的路面微微隆起,高于两边的地面。山墙以及正门、内门的门槛也都刷成了黑色。 大家看看这新都城是不是十分地壮丽、肃穆,虽然光凭这些文字的描述,还不能马上在脑海中勾勒出整个东都洛邑的样貌,但就看这如此繁琐的设置,也能感受到周公等人在这里付出了多少心血。既然咱们已经领略了这座新都的雄伟样貌,接着再来说一个关于洛邑营建过程的历史谜团了。 俯瞰角度下的新洛邑古城远景 这个在历史上争论不休的历史谜团正是洛邑的营建时间,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的?又是什么时候建成的?直到今天也众说纷纭。笔者在这里给各位列举四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来试着分析一二: 1、洛邑始建于武王时期,于成王五年(有的说是七年)建成 这种说法是笔者看到的最无法理解的一种说法,恕在下才疏学浅,真不知这种说法的准确出处在哪里。只能猜测持这种观点的朋友,是在看过《史记·周本纪》之后知道了武王准备营洛,并先迁九鼎于此,因此认为始建于此,又看到了《竹书》中「 ”(成王)五年,遂营成周”或者「 ”(成王)七年遂城东都”的片段而产生的此说法。 但笔者认为此说法实在是没有根据,而且武王只是打算建东都,并没有任何文献佐证其已经动工,所以不足为信。 2、洛邑始建于成王五年,竣工于成王七年 笔者看到这种说法后,唯一能想到的出处就是《竹书》和《尚书·洛诰》的结合。首先《竹书》提到「 ”(成王)五年,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这个是开始的标志。然后到「 ”(成王)七年,遂城东都”,把这里的「 ”城”理解为已经落成的城,再结合《尚书·洛诰》中结尾提到了「 ”惟七年”,且《洛诰》通篇似乎都是在讲成王在新都竣工后任命周公继续治洛,所以产生了这种说法。 如今的洛邑古城正门 笔者认为此说法有个特别致命的错误在里面,那就是洛邑新城这么大一个城市怎么可能在短短2年的时间内建成呢?要知道,天坛祈年殿在清光绪年间烧毁后,仅这一座大殿都用了6年的时间重建,更何况那么古老的周朝又是在新建一座城市。因此,此说法也不足为信。 3、洛邑始建于成王七年,竣工时间未写明 这种说法的出处很显然出自于《史记·鲁周公世家》,因为原文明确写到「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可见这就是洛邑的开工时间。至于竣工时间,《史记》没有给出,也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说法笔者虽然不能确定太史公之词一定是错的,但根据他连竣工的具体时间也无法明确给出这一点上来看,可见司马公对洛邑的整个营建周期也是些含糊不清。另外,洛邑始建于成王七年,似乎除了《史记》明确给出以外,并无其他佐证了。因此在下不太认同这种说法。 4、洛邑始建于成王五年,竣工于成王十四年 这种说法是笔者最为认可的说法,其出处应该为《竹书》。《竹书》记载从成王五年起开始营成周,到七年时初步完成整个洛邑东城(成周)的建设。其间,请来成王视察和迁来更多殷商遗民继续营建的事件,也能与《尚书》中的文章相佐证。其后,成王十四年明确写出「 ”洛邑告成”,可见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把整个东都建成,从时间上也很合理。 如今的洛邑古城夜景 因此综上所述,笔者更同意《竹书》的记载,认为洛邑新都始建于成王五年,竣工于成王十四年的观点最为可信。 好了,洛邑这样一座雄伟的新都城在周公等人的努力下终于落成了,咱们也通过对比分析大概了解了它的营建时间。接下来,作为天子的成王势必要亲自来为这座新城来「 ”剪彩”,那成王是如何做的呢?咱们下次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 ”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 ”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东都落成、新城布局、壮丽雄伟、历史疑团、营建时间、四种说法、分析考证、赞同竹书。 关键词云图简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