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之治内容 贞观之治是哪个朝代,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
贞观之治是哪个朝代,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
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
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唐朝。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贞观之治的前800年是哪个朝代
您好,是东周时期,我们称为“战国”。公元前227年,公元纪年之一,这一年发生的历史大事包括荆轲刺秦王、《黄帝内经》问世、骊山陵墓修建、撒丁尼亚与科西嘉成为罗马行省、罗得斯大地震、王翦、辛胜在易水西败燕、代联军等。
贞观之治与康熙盛世分别指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以及对当世及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康熙盛世,是康乾盛世的开端,“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西方传统史学界亦认同这种说法,或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1] 即清朝高峰时期。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贞观之治、孔子、赵匡胤分别属于哪个朝代啊?
贞观之治 是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时,年号是贞观。贞观年间(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用心治理国家,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广泛听取意见。因此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贵贱,都能够得到他的重用。魏征敢向太宗直接提意见,即使太宗生气,也不退让。魏征病死,太宗痛哭着说,用铜作镜子,可以整理衣帽;用历史作镜子,可以了解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对错,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并州县,节省开支;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减轻劳役负担,让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等。这些措施很得民心,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皇帝是船,人民是水;水能载船,也能覆船。 唐太宗采用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大可汗”。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王,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来源:中国侨网 孔子 是春秋的 赵匡胤 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 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贞观之治百家争鸣乾坤盛世爸做百家独尊儒术科举制度的确确立分别是哪个朝代
贞观之治——唐朝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康乾盛世——清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 科举制度的确立——隋朝 延伸: 一、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二、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三、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此时期称为康乾之治。西方传统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支持的人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即清朝的高峰期。不支持的人之指出此期间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乾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康乾盛世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其时代的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问学派的—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五、科举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之治”,“开元盛世”分别在什么朝代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唐代
下列事件分别属于哪个朝代
文景之治:西汉初期,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文景之战可能是打错了
光武中兴: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刘秀。应该说是建立东汉 贞观之治:唐初期,唐太宗李世民。 开元盛世:盛唐,唐玄宗李隆基。 具体你可以百度一下,这些东西都是比较著名的,很好搜索。8世纪初,我国处于什么朝代? 那时人们社会发展水平如何?
8世纪前期即公元800年到公元83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隋末唐初。
1、隋末
隋朝(581年—618年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覆灭,国祚38年。
2、唐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
扩展资料
隋末唐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其中开皇之治与贞观之治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1、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局面。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同时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2、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朝代(83)贞观之治(74)
相关文章
- 唐太宗贞观之治措施 贞观之治是什么意思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
- 试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漫画,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试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唐太宗贞观之治措施 唐太宗贞观之治实际上是骗局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 唐太宗贞观之治内容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主要影响
- 唐太宗贞观之治措施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 唐太宗贞观之治内容 贞观之治背后真相:隋朝积蓄养肥李世民的盛世?
- 唐太宗贞观之治内容 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些改革?
- 唐太宗贞观之治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 唐玄宗贞观之治的措施 唐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包括哪些方面,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