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望岳翻译及赏析 韩琮《骆谷晚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3-03-12 09:01:34 1120
韩琮《骆谷晚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骆谷晚望原文: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骆谷晚望翻译及注释翻译  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

韩琮《骆谷晚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骆谷晚望原文: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骆谷晚望翻译及注释

翻译  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三秦。这美丽的风景画是我在归乡途中一望所见的。这次不如不回来啊,怀着这种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岭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断肠。

注释1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2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渭:一作「柳」。3还家;一作「还乡」。4「公子」二句: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骆谷晚望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诗人晚望于此,有感而吟此诗。此为缘景遣怀诗。这类诗率多景为宾,情为主,以景起兴,以情结景,它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内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丽,越反衬心情的凄婉,细读自见堂奥。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大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大景与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然而这些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句中特著「去国还家」四字,隐隐透露了诗人是失官还乡,因而被壮丽河山所激发的豪情,一刹那间又被愁怀淹没了。下两句便将此情毫不掩饰地抒写出来。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王孙出游,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韩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对于遭逐沦落的诗人,这种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汉乐府·陇头歌》之二所写「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正可移来为韩琮写照。韩琮的诗情正是由此歌生发。他虽面临如画如丝的秦川渭水,心里只觉得「岭花多是断肠枝」了。据历史记载,韩琮被石载顺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不能不倍增其断肠之慨。

  「莫来好」是与「断肠枝」相因果的。本来「岭花」并无所谓「断肠枝」,只因作者成为断肠人,「岭花」才幻成了「断肠枝」。断肠人对断肠枝,自然不如莫来好了。

  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回肠荡气,原因在诗家惯用的以乐景写哀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人眉宇;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令人读来自入彀中。试一口诵心维,景乎,情乎,乐乎,悲乎,似都浑然莫辨了。其点化契机,仍然是「莫来好」三字所导入的一种闲愁美,哀伤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以美感。在特定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更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此诗得之。

骆谷晚望创作背景

  韩琮于唐宣宗时出任湖南观察使,因秉公不苟,不徇私情,公元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朝廷对此事采取了纵容的态度。韩琮因而失官,此后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时之作。 诗词作品:骆谷晚望诗词作者:【唐代韩琮诗词归类:【写景】、【抒怀】

望岳翻译及赏析 韩琮《骆谷晚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