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佳导演女主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

火烧 2022-11-22 16:37:48 1041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   侯孝贤 Hou H iao-h ie ,1947年4月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 今梅州市区 ,1948年移居台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  

   侯孝贤(Hou Hsiao-hsien),1947年4月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今梅州市区),1948年移居台湾,台湾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在这部影片中,他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视觉风格,后来成了他的电影的标识。

  1989年执导的影片《悲情城市》获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 、西阿克特别奖和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93年凭借《戏梦人生》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07年,侯孝贤获第6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2]

  2015年5月24日晚,侯孝贤凭借电影《刺客聂隐娘》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3] [4] 2007年11月11日,侯孝贤担任台湾电影文化协会理事长。

  早年经历

  1947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4个月大的侯孝贤随全家迁台湾,本想客居几年却由于政治原因无法回归故里,定居于高雄凤山[7] 。

  12岁时,侯孝贤父亲去世,17岁时母亲去世。在参加大专联考失利后,1966年,侯孝贤和多数台湾年轻人一样入伍服兵役,在这期间他看了一部英国影片《十字路口》,感触之余决心用10年的时间进入电影界。[7]

  1969年,服完兵役的侯孝贤考入国立艺专电影科[7] 。

  1972年,毕业后的侯孝贤却没能进入电影界,在八九个月的时间里只能做一份电子计算机推销员的工作[7] 。

  1973年,恰好李行导演要找场记,学校教师便推荐了侯孝贤。从此,侯孝贤正式踏足电影界师从李行导演,担任场记、助理导演,并从事编剧[7] 。

最佳导演女主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

  演艺经历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在这部影片中,他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成了他的电影的标识。[1]

  1982年,侯孝贤执导的《在那河畔青草青》,获得了第1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提名[8] 。

  1983年与万仁、曾壮祥联合执导的《儿子的大玩偶》获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并引领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开端。[9] 同年,执导的《风柜来的人》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10] 、获第2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提名。[11]

  1984年创作剧本《油麻菜籽》获第二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执导的《冬冬的假期》获1985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获第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9]

  1985年与朱天文合作创作剧本《童年往事》获第2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10] 。该影片还名列影史百大华语电影第三名。[12] 还凭借该片获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10]

  1987年,执导的《恋恋风尘》获1987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同年凭借影片《尼罗河的女儿》获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9]

  1989年,侯孝贤执导拍摄的《悲情城市》以台湾二·二八事件历史背景,讲述一家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这部在平稳叙述中悲情之作,首次以华人电影感动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获得华人电影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奖项金狮奖。[13] 该片还斩获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9]

  1993年,执导的影片《戏梦人生》获戛纳电影节评判特别奖。[13] 1995年,凭借《好男好女》获第48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同时,还获得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4]

  1998年,侯孝贤在他的作品《海上花》中放弃了他一贯喜欢的长镜头,运用新的拍摄手法和偌大的优美布景。《海上花》这部影片讲述了在19世纪末的上海英租界,发生在几个妓女和几个男人之间的故事。[15] 该片获第51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005年,凭借舒淇、张震主演的爱情片《最好的时光》获第58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6]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17] 及第4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提名[18] 。

  2007年,侯孝贤在第十八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夺得“黑泽明”奖。该奖项是2006年东京电影节新设奖项,用以颁发给在国际影坛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导演。[19] 侯孝贤是第一个获“黑泽明”奖得华人。同年,在第60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颁奖仪式上,中国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被授予终身成就奖——荣誉金豹奖。[20] 11月11日,侯孝贤担任台湾电影文化协会理事长。[5-6]

  2014年,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侯孝贤获终身成就奖 。[21] 同年3月,由侯孝贤监制的抗日题材影片《兰亭》在中国内地上映。[22]

  2015年5月24日,侯孝贤导演电影作品《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4]

  人物评价

  在侯孝贤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洁的叙述方式,这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惊和最受触动的,通过他的电影,我更好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看到我自己。[30] (让-米歇尔·傅东)

  凭着独特的现实视野和美学风格,侯孝贤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成为台湾新电影浪潮的主将。三十年来,他因《悲情城市》成为首个捧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的华语导演,在台湾电影低谷,仍难能可贵地保持创作量,近年创办台北影展、大力支持金马奖,启发并扶持影坛后来人,他对台湾电影的责任从未放下。在今年英国《视与听》杂志的票选结果中,前十佳华语影片里侯孝贤共有三部影片(《悲情城市》、《海上花》、《戏梦人生》)入围。尽管艺术高下难以凭数字量化,但这一切,也足够说明侯孝贤在当今华语电影圈的分量和地位。[31] (南都娱乐周刊)

  “侯孝贤基本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于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吸引侯孝贤走进内容的东西,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书面的魅力,他倾向于气氛和个个性,对说故事没有兴趣”。(朱天文)[32]

  台湾新电影导演中,侯孝贤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一位,也具有诗人气质和人文精神。他的影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内化为一种自觉的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并以诗一般的镜语体系呈现于观众,成为华语乃至世界影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33] (人民日报)

  一个撰写畅销电影剧本的青年导演在电影的求索之路上转向自我独特的视觉审美和心灵感悟,在电影制作的成熟期更加坚定地“背向观众”。

  作为当今台湾电影界闻名海内外的电影领袖人物之一,在执著地经营自我的艺术理念的同时又鼓励青年导演们“面向观众”。

  在艺术电影领域,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就好像桃花林尽之外的世态百象,既熟悉又陌生,既邻近又遥远。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3xm中文网查询栏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