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登月计划 中国登月计划日程表,谁知道?帮忙找一下
中国登月计划日程表,谁知道?帮忙找一下

中国登月计划日程表,谁知道?帮忙找一下, 中国登月计划谁知道
中国首次登月计划分三步
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几年如果顺利实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
据最新出版的《瞭望》周刊报道,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虽然具体的登月时间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但航天科学家肯定中国实现人类登月所需的时间将比美国短。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各国探寻太空商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中国政府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中国航天白皮书,初步确立月球探测的目标,明确提出近期发展目标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同时提出选择月球探测的目标必须突出特色,既要填补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尽量避免重复其他国家已做过的工作。
中国为登月计划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太空机器人专家称:太空机器人将在中国人登上月球前承担主要探测任务,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将来建立国际月球基地时,中国也能作出贡献。据已有的设计模型,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的机器人轻小灵巧,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并能适应月球上大温差和辐射等环境。
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将是建立利用太阳能的“月球城”--多余的能量将被传送到地球上的采集点。
中国一旦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将成为世界上移居月球俱乐部的创始成员。
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新华网上海频道报道,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28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进展顺利,运载火箭、探测器、数控、发射场和地面运用五大系统均完成初样阶段,各项技术指标均已确定,目前已进入转正样阶段,预计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将不成问题。
欧阳自远院士是应首届长三角青年创新论坛的邀请,来上海做空间探测与中国月球探测的特色和创新的主题报告。
据欧阳院士介绍,中国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十年论证,其实早在2004年1月嫦娥工程正式立项前,已经有很多单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过各项预研。对于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家首先将其划分成五大系统分别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讨论通过后,研制出原理性样机,再对样机经过各种复杂的实验,制作成初样,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后,还要转成正样,再对正样进行单测、联测、综合测等各种测试,以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主要分成绕、落、回三个阶段:2004-2007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2007-2012年为落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以后,中国才考虑载人登月。
目前,中国已经选定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火箭选定长征三号甲。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目前初样星的整星测试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正样星的研制;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也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提高可靠性的设计。(
中国在2004年2月十三日公布首次探月计划——嫦娥计划。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首期“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14亿元(一个比较常见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费也就相当于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钱。”),将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绕月卫星。此后10年间,中国将陆续进行月球车在探月软着陆以及机器人月壤取样工作。
[编辑]首期计划“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四大任务是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型别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资料,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在太空中走得更远正在成为中国航天人的新梦,随着国际深空探测热潮的又一次兴起,中国的探月计划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耗资15亿三年内首次探月
1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在京丰宾馆召集中国航天界的院士听取了关于中国探月工程的汇报。会议进行了一天,中国航天局局长、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和欧阳自远做了汇报。在院士们的规划中,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越来越清晰。
欧阳自远告诉记者,这次会议肯定了中国探月三步走的计划,这个计划可以用“绕、落、回”三个字分别概括探月的三个阶段。“绕”指的是在2007年之前发射一颗重约2吨的月球卫星,绕月工作一年,获取一些科学资料,包括拍摄月球表面的三维影象,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资源含量和分布,探测月球表面土壤厚度以及监测地月空间环境。“落”是指在2010年之前实现月球软着陆,先发射一个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测,这个月球车相当于一个月球机器人。而“回”主要是指2020年之前采集月球表面的一些样本返回地球。欧阳自远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这个探月计划并不将人送上月球,在第二和第三阶段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工作。
欧阳自远表示,目前被命名为“嫦娥”一号的探月卫星研制进展顺利,轨道设计、测控和资料传输、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路线图已经确定,整个奔月需要8天或者9天时间。这将是目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实施和完成第一次月球探测的费用大约是1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修建2~3公里地铁的费用”。欧阳自远同时表示,中国探月并不是单纯重复别国的工作。比如,我国在第一阶段绕月拍摄的月球图将更加全面,是三维立体图。美国探测了月球的5种元素,而我国将探测月球的14种元素。另外,我们还将探测整个月球表面的土壤,这一层土壤里面有非常有用的一种资源,就是可控核聚变的原料———氦3,这一课题也是别国没有涉及到的。中国声音值得世界探月领域倾听
谈到深空探测的话题,欧阳自远指出,目前国际上新的探月高潮正在兴起。美国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新而完整的探月计划。欧洲空间局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详细计划,日本制定了系统的月球探测计划,印度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探月计划。还有乌克兰、英国、德国、奥地利及美国的军方与私人公司也提出了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12月17日美国总统将发表演说,重申美国将重返月球,载人登月。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正在被国际重视和关注。欧阳自远讲起了最近的一个例子,今年11月16日,2003国际月球大会在夏威夷举行,会议主办方邀请了一批包括欧阳自远在内的中国探月科学家。由于签证的原因,中国科学家没能到会。但是会议的主办方执意邀请远在中国的欧阳自远用电话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并回答各国同行提出的问题。谈起这件事,欧阳自远一脸自豪,他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向世界发出中国探月工作者的声音,这充分说明国际探月领域对中国月球探测工作的重视。深空探测的真正价值远远高于工程本身
面对很多人对探月必要性的怀疑,欧阳自远指出,探月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世纪60年代的探月工程证实,空间探测是一个具有高科技和高经济产出率的专案,它能实现的真正价值远远高于工程本身。以美国阿波罗号为例,当时美国登月虽然投资高达260亿美元,但其产生了3000多项新技术和2000亿美元的效益,并带动整个国家高新技术发展。他指出,很多新技术推广使用的间接效益是难以计算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有航天技术的影子,例如,现在婴儿用的尿不溼最初就是为航天员设计的。像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据计算,美国在航天上投资1美元平均能得到4~5美元的回报。
欧阳自远指出,中国目前虽然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但在深空探测领域仍然是一个空白。在国力能够承担的情况下,启动探月工程将极大推动科技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中国在加紧筹备定于今年秋天进行的“神舟”飞船第二次载人飞行,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努力研制相关的机器人技术和空间系统设施,以便为2012年以前把无人驾驶月面车发射到月球的计划提供必要技术。
中国登月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中国打算让一些无人驾驶的轨道飞行器和月面车在大约2015年以前具备在登月中进行取样工作的能力,并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最初的登月计划。
研究中国空间问题的美国专家琼·约翰逊—弗里兹5月18日出席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空航天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时指出,中国期望从此次登月计划中获得巨大收益,欧阳自远将它与“阿波罗”计划给美国带来的巨大收益相提并论。
约翰逊—弗里兹援引欧阳自远在此次会议上所说的话说:“登月计划将刺激高科技的发展,我无法估算出这笔投资会带来多少回报……登月行动对于激励民族精神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激励作用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和在这个新的“登月舞台”上的崛起,都是促使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计划采取一项新的载人和无人登月计划的重要因素。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希望把这一计划作为实现载人飞行器登陆火星的手段。
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宣布任何载人登月计划,也没有打算在这个层次上的计划方面与美国竞争。但随着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国,如果中国在载人环地球轨道飞行和机器人登月计划方面取得成功,那么在很大一部分欧洲人看来,中国在这方面将拥有更多与美国进行抗衡的机会。
约翰逊—弗里兹对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空航天小组委员会说:“中国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中学到了一些东西。高科技航天方面的工作使大批中国人获得了就业机会,而促进就业对中国来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约翰逊—弗里兹说:“正如一名中国评论员所说,中国登月行动还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绝不是‘只能生产鞋子’。此外,中国也能够通过此举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到中国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在继续推进空间计划的同时,gcdzg一直致力于将航天事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使其能成为类似某种“技术引擎”的行业。
中国和美国目前都在致力于一些工作,这些工作对各自的载人航天计划和机器人航天计划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约翰逊—弗里兹指出,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而美国现在暂停了航天计划,这使得人们更加相信,中国搞航天事业收到了成效,取得了好处”。她对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空航天小组委员会说:“假如等到明年秋天中国再次进行航天发射,而美国仍然没有启动其航天计划,那么中国将获得进一步的声望,而美国将很丢面子。”
中国登月计划分几步?
中国实施月球探测计划,将分四个阶段实现。第一步研制和发射月球轨道器、软着陆月球登陆器和月球车;第二步实现取样返回;第三步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第四步的任务是人类在月球上定居。
中国登月计划分哪几步?
中国首次登月计划分三步
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几年如果顺利实现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目标,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
据最新出版的《瞭望》周刊报道,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步,载人登月。虽然具体的登月时间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但航天科学家肯定中国实现人类登月所需的时间将比美国短。
中国登月计划的日期安排
中国的“奔月”工程明确的日程表:2007年前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2012年以前把无人驾驶月面车发射到月球;2015年以前通过这一轨道飞行器在登月中进行取样工作,并以执行最初的登月计划。中国“奔月”工程的机器人探索方面将扮演主要角色,有可能第一步就是机器人登月。
中国有登月计划吗?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4日成功发射。在标志中国航天开始走向深空的同时,也激起国内外更多的关注和遐想。针对中国对月探测下一步战略的种种猜想,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中国尚无载人登月的计划和时间表。
■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
自动返回地球的返回器
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
第一步,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探月三部曲实际就是三期工程。
一期工程“绕月探测”2004年通过国家立项。此次嫦娥一号发射探测执行的就是此项任务,将实现环绕月球飞行,对月球进行综合性探测。这将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追逐地球以外的星球。根据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可以自动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它将在月面收集月壤和岩石,带回地球后供科学家开展深入科学研究。
■“载人登月”时机尚不成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权威专家也普遍表示,载人登月工程的实施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科学需要、工程投入等,从目前看,时机“尚不成熟”。
来自国防科工委的讯息表明:我国尚无“载人登月”的计划和时间表。可以肯定的是,在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后,探索的视野必将投向更长远的目标。
“从人类月球探测的发展过程来看,要经过探、登、驻三个阶段。在完成探月任务后,一定会考虑进行载人登月。没有这种长远发展的意识,探月就成了一个孤立的事件。”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
“但是,载人登月工程难度大、风险高、投资高,光靠头脑发热和主观愿望是不行的。”栾恩杰说,“工程的实施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科学需要、经济预算、科学能力等。从目前看,谈论载人登月为时过早。”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即使从科技能力的角度看,中国距离“载人登月”的路还很长。掌握足够的运载技术是人类“进入外太空”的基本条件,但在这方面,我国现有技术能力远远达不到载人登月的要求。
■我国火箭运载能力
还不能将航天员送往月球
来自国防科工委的情况表明,截至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12种型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最大的推力可以把9吨重的载人飞船送到300多公里外的轨道上,可以把5吨重的卫星送到3.6万公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但这一运载能力与实现“载人登月”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
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透露,目前我国正加紧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可以把25吨重的航天器送到近地轨道,能把14吨重的航天器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将大幅度提高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但专家表示,新一代火箭的研制需要数年以后才能完成。而且,即使是新一代火箭仍不具备将航天员送往月球的能力,或者说只能为航天员提供载人登月的“单程票”,能去而不能返。
运载能力的短缺只是一个方面。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从载人航天到载人登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包括航天员的出舱、飞船的对接、月面返回、月面生存等。“这些条件我们目前尚不具备,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我国毕竟是第一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对月球的了解还有限。只有在一步步地完成、消化绕月探测的成果之后,下一步的科学研究、需求才会逐步展开。
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载人登月”工程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力。只有在基本完成“绕”、“落”、“回”三个阶段的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并且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飞船交会对接这些关键技术后,再结合未来我国的国情国力和国际上月球探测的发展情况,才会择机实施
中国的登月计划
登月
新日赞助了嫦娥三号和中国登月计划么?
新日电动车在“嫦娥三号”升空前切实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但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却不止“探月”、“登月”这一项 ,涵盖“神州计划”、和许多民用卫星的发射应用,而且一个国家级的航天专案少说预算就要数十亿…新日此举更多的还是以实际行 动表明民企支援国家建设的一种社会责任,再有就是体现了其将航天技术民用化的满腔热忱。
中国登月计划要发射多少次飞船才能登月?
这是两码事,是中国的两项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才是神字开头的;探月工程,也即嫦娥工程,是由嫦娥开头的,嫦娥一号,二号……两项工程是相对独立的。但载人航天的发展必然推动嫦娥探月计划的程序,但神州工程的目标是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像和平空间站一样的。探月工程的具体目标还未公布,我们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