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氏家规家训 「苏氏家风故事」曾是一朝进士,为行孝终生未仕……
「苏氏家风故事」曾是一朝进士,为行孝终生未仕…… 编者按 在闽南「 ”四大古镇”之一的翔安马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遗存着不少祖先留下的优良家风、家训故事。它们历经历史的沧桑与洗礼,长存于

「苏氏家风故事」曾是一朝进士,为行孝终生未仕……
编者按 在闽南「 ”四大古镇”之一的翔安马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遗存着不少祖先留下的优良家风、家训故事。它们历经历史的沧桑与洗礼,长存于百姓心间,是祖先的徽记,是马巷人的骄傲,更是后人不可遗忘的记忆。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规训自我,即日起,翔安区马巷镇党委联合本报特别推出「 ”千年古镇马巷 传承古训家风”的专栏报道,与您一起走街串巷,挖掘马巷本土家规家训、村规民约中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正家风,淳民风,清社风。 什么是家训 家训以儒家思想为基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终目标。比如在家族内部要求孝悌、友爱、正直、柔顺、秩序;在职业操守方面要求爱岗、敬业、公正、节俭。主要特点是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重视科学,行完学富,尽忠报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特别是孝悌、礼义思想,清廉、节俭教育,感恩、敬畏理念,有助于大力弘扬和践行良好家训家风,以家风洁社风、端政风、清党风。 海西晨报记者 探访马巷三乡苏氏家庙 探秘苏遂留下的清正家风 曾是一朝进士 为行孝终生未仕 古朴而壮观的苏氏家庙,矗立在翔安马巷镇三乡社区,等待着后世族人和好奇的旅人来问候和探寻。据悉,苏氏家庙几经风雨变迁,于1999年由苏氏后代重新翻建。近日,记者走进苏氏家庙,只见祠堂门路宏阔,并开两个大门,门前安石鼓、石枕,虽因年代久远棱角不甚清晰,但依然可见其雕刻精美。 据当地老者,也是苏氏后裔苏坤宗介绍,翔安共有4处苏氏家庙,马巷三乡的苏氏家庙有1000多苏氏后裔入族谱,属最大家庙。另外在翔安小嶝岛、澳头社区和黄厝村也有分支。 百字家训传留至今 推开苏氏家庙的门,映入眼帘的是正厅门楣上的两块金字牌匾———「 ”文魁”「 ”进士”,匾额庄严气派,在家庙「 ”思孝堂”的两侧,还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撰写的「 ”宋朝宰相府 魏国太师家”。这是写给北宋中期宰相苏颂的两句话。 在正厅的左侧,记者看到了一块清晰印着「 ”苏氏家训”的匾额,「 ”这个家训是由苏颂拟定的,当年苏颂几经修改传留至今。”老者苏坤宗告诉记者,从小父辈们就常用这幅百字家训叮嘱自己,他受益终生。「 ”家训虽不长,但涵盖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苏氏后代理应谨记在心。” 进士孝亲故事感召后人 在苏氏家训的泽被下,马巷三乡苏氏人才辈出,突出者当属苏遂。据《同安县志》载,苏遂,字根怀,号茂园,同安马家巷人(今翔安区马巷人),雍正八年进士(公元1730年),生平勤读博识,品学兼优,研究声律,工于吟咏,兼擅书法,著有《买脂轩》诗集。 在马巷三乡社区,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苏遂的故事。 据传,苏遂乃家中独子,自幼家境贫寒。「 ”43岁的苏遂考上了进士,忠厚老实的他一直在翰林院等待工作调配,殊不知就近丰饶之地早被奸诈之人分了先。”老者苏坤宗说,苏遂最终被指派去偏远山区,但还未上任就听闻其父去世,苏遂于是归家守孝三年。 三年后,看着孤苦的老母亲年事已高,苏遂毅然放弃仕途,决定归家降格任教,侍奉母亲颐养天年,尽其孝道,之后一生未仕途。他从不因自己是进士自傲,而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以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导莘莘学子,培养出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虽说生活清苦,苏遂却能安贫乐道,且常常撰文赋诗自娱,以乐其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的孝亲故事和精神,也感召了后人。 采访结束之余,记者发现苏遂的故居就在苏氏家庙的边上,燕尾脊,土木结构,简陋而古朴。这座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 ”进士第”,门口立有旗杆石2座,算是留下了这位进士的「 ”荣誉证书”。 苏氏家训 凡为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老少有节,礼义廉耻,为人豪杰。士农工商,各守一业,和善心正,处事必公。费用必俭,举动必端,语言必谨,事君必忠,为官必廉。乡里必和,睦人必善,非善不交,非义不取。不近声色,不溺贷利,尊老敬贤,救死扶贫。讦诈勿为,盗偷必忌。不善者劝之,不改者众与绝之。凡吾子孙,必遵家规,违者责之。 这样的家训 放在如今一样适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氏家训 弘扬传统文化 创建文明社会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海西晨报 记者:陈晓青 袁晓敏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很赞哦!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