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范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火烧 2023-03-10 10:51:19 1070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什么时候开始执行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12]22号)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
(财会[2012]22号)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资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我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印发给你们,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转问题》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里用到“期末”、“年末”两个不同的会计期间。应该可以理解为“期末”是指“月末”。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入分“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收入”、“经营收入”。支出也区分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和“经营支出”。期末,都得将收入和支出结转到相应的结转或结余科目。如,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补助支出的期末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年末将“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中的专案资金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支出的专项资金收入支出结转期末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年末,将留单位使用的部分转入“事业基金”;非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支出的非专项资金部分收入支出期末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年末将余额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进行分配。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期末结转到“经营结余”,年末将“经营结余”科目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进行分配。
所以,你的理解我认为是正确的。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范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越性在《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修订释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答记者问》(财政部网站的“政策解读”下面有)有提到:
……
“一是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2000年以来,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很多改革涉及到会计科目及核算方法的调整,为了实现会计标准与相关财政改革的有机衔接,确保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修订《会计制度》。
二是配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实施的需要。2012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财务规则》,并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财务规则》在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修订《会计制度》,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实新的财务管理要求。
三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资讯质量的需要。随着近年来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原《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逐步暴露出不适应和不协调,如基建“游离”大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资产计量口径模糊、财政投入资金核算不清晰、会计报表结构不合理等,都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资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用性,亟需进行修订。此外,在近两年国务院打击“假发票”、治理“小金库”等专项治理活动中,均对修订《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资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
“新制度的若干重大修订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资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5 什么时候释出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称新制度),于2013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1、固定资产按现在的账而价值逐个逐月计提折旧,当然一月做一张折旧凭证即可。
2、去年和前年的只能做更正凭证,不能冲销。
3、重新记的凭证装订到更正当月(就是本月)即可。

请问事业单位参公后是执行什么会计制度,是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还是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这要看你的单位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还是差额财政拨款单位,还有就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什么时候起施行得

根据财会【2012】22号档案,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后各种收入应记入什么科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定了六个收入类科目。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专案支出补助。
2、事业收入。核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3、上级补助收入。核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核算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5、经营收入。核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其他收入。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入支出每月要结转吗

如果每月报表就要每月结转。所谓“期末”是与报表期间对应的,月报的期末即月末,季报的期末即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年报的期末即年末。
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贷方;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方。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每月结转如何做分录?

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将原期末按年结转,变为按期结转,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现以高中学校为例,对事业单位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同仁有所裨益。

一、财政补助资金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高中学校的财政补助收入主要是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补助和专项资金等专案支出补助。“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应当设定“基本支出”和“专案支出”两个明细科目。由此而形成的支出为财政补助支出,应在“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和“事业支出―专案支出”下设定“财政补助支出”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期末需将“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中的“财政补助支出”部分的发生额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一)期末账务处理:

1.基本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专案支出的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专案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专案支出结转

(2)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专案支出结转

贷:事业支出―专案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基本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一般都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所以无需进行额外的账务处理。

2.“财政补助结转―专案支出结转”余额是财政补助收入中的专案支出补助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应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需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登出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按规定上缴或登出额度。

(1)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专案支出结转

贷:财政补助结余

(2)按规定需要上缴或核销结余资金的

借:财政补助结余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3)按规定上缴或核销结转资金或额度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专案支出结转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二、非财政补助资金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高中学校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主要包括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它收入。根据规定,期末需对非财政补助收入进行分析,对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收入及相应形成的专项支出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对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及相应形成的支出转入“事业结余”。

(一)期末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事业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上缴补助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收入

贷:事业结余

(2)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事业结余

贷: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专案支出(其他资金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其他支出―非专项资金支出

2.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

(1)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入结转

借:事业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上缴补助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专项资金收入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2)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支出结转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支出―专案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其他支出―专项资金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事业结余”余额是非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收支形成的,应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进行处理。

借:事业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或做相反分录。

2.“非财政补助结转”余额是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收支形成的,应根据资金性质分析处理,需缴回原拨款单位的,按规定上缴,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入“事业基金”。

(1)需缴回原拨款单位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银行存款

(2)留归本单位使用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基金

三、经营收支期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经营收入是指学校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其相应发生的支出为经营支出。根据规定,期末应将“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科目本期发生额转入“经营结余”。

(一)期末账务处理:

1.经营收入结转 借:经营收入

贷:结营结余

2.经营支出结转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

(二)年末账务处理:

1.贷方余额结转

借:经营结余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四、“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年末结转的账务处理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核算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若为贷方余额,应按规定上缴税金、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转入事业基金,若为借方余额,则直接转入事业基金。

(一)计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二)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三)转入事业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

或做相反分录。

会计制度(aounting system)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入、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所属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牴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者补充规定。

会计制度的内容,有详有简。详细的会计制度应包括: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以及编制、传递、稽核、整理、汇总的方法和程式;会计科目的编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账簿的组织和记账方法;记账程式和记账规则;成本计算方法;财产清查办法;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报送程式;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会计检查的程式和方法;电子计算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会计机构的组织;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