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被称为什么 王昌齡這算是間接害死了自己的人生知己?
王昌齡這算是間接害死了自己的人生知己?
王昌齡的詩中,邊塞詩、閨情宮怨詩和送別詩這三類題材較多,且大都是千古名句。
邊塞詩中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出塞》;閨情宮怨詩則是“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閨怨》;
當然也少不了送別詩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芙蓉樓送辛漸》。
今日小覓分享: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後,獨自面對著楚山離愁無限!
到了洛陽,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來,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那樣晶瑩純潔!
—【注釋】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時節的冷雨。
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吳:古代國名,江蘇鎮江一帶在三國時曾為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楚山:楚地的山。因為古代吳、楚先後統治過南京一帶,所以吳、楚可以通稱。
洛陽:現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冰心:比喻純潔的心。
玉壺: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在十分講究士族背景唐朝,出身貧寒的王昌齡依然堅定著求學的信念,清晰地規劃著人生。
在求學有成後,王昌齡並不急於入仕,反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過著修身養性,每日垂釣、農作的生活。
29歲後,他開始遊歷天下,從中原到塞外,又回到長安參加科舉,卻不幸落第。之後又再次遠行塞外,因此留下了無數著名的邊塞詩作。
直到37歲才終於考中進士,任職校書郎,也就是這段時間,先後認識了許多人生知己,如王維、李白、孟浩然等人。
為了更上一層樓,44歲的王昌齡參加了博學宏詞科的考試,雖然入選了,卻並沒有因此獲得重用,反而只得了一個九品的縣尉。
但王昌齡並不氣餒,依然有著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可惜因為同情張九齡被罷相而作的詩文,觸怒了李林甫一黨,最終被貶至嶺南。
兩年後,唐玄宗大赦天下,王昌齡得以回長安。歸途中前去探訪孟浩然,因不知孟浩然身患毒瘡,與之宴飲慶祝。哪知孟浩然誤食發物,毒瘡發作去世。
在痛失人生知己後,傷感不已的王昌齡又被派往江寧任八品縣丞。也就是在去任職的路上,結識了欲回洛陽的辛漸,才會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