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安全的定义是什么?食品质量有哪几项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的定义是什么?食品质量有哪几项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的定义是什么?食品质量有哪几项基本要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指的是所有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食品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有营养价值;2.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3.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执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只要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及《审查细则》要求基本一致就可以了,必不可少的是装置、工艺、及先关台帐记录
食品质量安全的报告
为了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消费和谐”的市场环境,3月份,工商余杭分局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箱和流动检测车加强了对市场、超市各类食品的检测力度,本月共抽检209个场所各类食品1317批次,有1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9%。其中农贸市场100家,抽检964批次;超市及商场48家,抽检258批次;学校等其它场所61家,抽检95批次。从抽检情况看,总体合格率与上月比较上升0.1个百分点。现将检测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3月份对临平中山农贸市场(两次)、邱山农贸市场、荷花塘农贸市场、良渚农贸市场、乔司农贸市场、塘栖圣塘洋农贸市场(两次)、瓶窑农贸市场、闲林农贸市场、余杭农贸市场、獐山农贸市场、径山农贸市场、杭州大红鹰超市有限公司(两次)、仁和镇上海华联超市、临平天余超市、良渚时代联华超市、瓶窑镇第一中学、塘栖第一小学等市场、超市以及学校进行了抽检。
一、监测的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分析
一是蔬菜农药残留的监测。3月份,流动检测车对蔬菜及水果类食品共抽检92批次,有2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7.8%;各检测箱蔬菜、水果类食品农药残留、二氧化硫等检测399批次,有2批次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合格率为99.5%。从对蔬菜、水果类食品的抽检情况看,冬春季节气温偏低,蔬菜病虫害较少,农药使用量不大,蔬菜农药残留量少,本月蔬菜、水果类食品合格率与上月比较有所上升。
二是水产品、水发食品“甲醛”含量的监测。检测车本月共抽检2批次,有1批次小银鱼水浸液含有甲醛;各检测箱本月对水产品、水发食品“甲醛”共检测74批次,全部合格。从本月检测情况看,有些不法商贩为了保鲜防腐和美化外观,用甲醛来浸泡水产品,分局以后仍将继续加大对此类水产品的检测力度。
三是水产品、水发食品及肉制品中“双氧水”、“吊白块”、“二氧化硫”的监测。检测车3月份共检测30批次,有1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6.7%;各检测箱本月共检测43批次,合格率为100%。从检测情况看,水产品、水发食品以及肉制品含有双氧水的情况已得到明显好转;本月检出的不合格食品是水发竹笋二氧化硫超标。
四是豆制品中“甲醛”、“吊白块”和“二氧化硫”的监测。检测车共抽检91批次,合格率为100%;各检测箱本月共检测豆制品113批次,全部合格。
五是粮食及制品、糕点、去皮浸泡食品、干货、干果以及其它食品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等的监测。检测车3月份共检测了40批次,有2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5%;各检测箱本月对粮食制品、糕点等共检测185批次,全部合格。从检测情况看,为了使去皮浸泡食品储存时间长、卖相好,一些经营户使用焦亚硫酸钠等溶液浸泡,造成二氧化硫超标。本月检出的不合格食品是去皮芋艿水浸液和去皮马铃薯二氧化硫超标。
六是肉制品、醃制品等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的监测。检测车本月共检测了114批次,有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5.6%;各检测箱本月共检测124批次,全部合格。本月检出不合格的食品分别是散装酸菜和泡菜二氧化硫超标以及现醃蔬菜亚硝酸盐超标。
七是冷冻肉类制品中硼砂的监测。本月检测7批次,全部合格。
八是食品中苏丹红1号、2号、3号、4号的监测。本月检测1批次,合格。
九是鲜鱼类禁用药物孔雀石绿的监测。本月检测2批次,全部合格。
泡面符合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吗?
合格的泡面,在食品质量上是符合国家标准的(B17400-2003),也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泡面是油炸食品,制作过程中存在太多可控制但是不好控制因素。
从健康角度考虑,是不能上日常餐桌。
食品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无菌
食品质量法规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是怎样的?
任何一部法规,均是靠执法者去执行的。执法效果与执法者的个人五月素质密切相关。若执法者是个执法严明的人,则执法效果自然就会好,反之则不好。这与法规本身的好坏无关。不知我说清楚没有?食品质量法规也是靠人来执行的,所以“法“本身与食品安全无关。我们的立法权往往由执法者掌握,并不是真正的第三方立法,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再好的”法“,也无用。社会会进步,食品会越来越安全,但这并不是靠现在所谓的”法“。
为什么先有食品质量后有食品安全
中国的个体户、小作坊多,去正规的地方做食品安全检测,费用太大了。很多都农户散养,没法做到严格意义上的规范。
比如说,发达国家的一个大型牛奶加工厂,自己养牛做品控,做一次高成本的检测,也不会亏。
不过,现在市面上有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卡,5-10分钟就出结果,价格也很便宜。家庭使用很方便。但,我个人觉得检测品牌的商品更适合,因为,有一次我买了智云达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发现蔬菜农药超标,最后还不是一样得买来吃。除非自己种,才安全。
求一篇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论文?
食品安全与人性
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
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新增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新增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资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预设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
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
______标志表明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安全过程.在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示,营养成分,是否有新增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故答案为:“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