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农村谚语或俗语 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啥講究?年輕人不妨多加留意

火烧 2022-12-08 16:20:06 1043
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啥講究?年輕人不妨多加留意 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啥講究?年輕人不妨多加留意封建王朝的誕生史也是農業文明的發展史,所以自古以來“農村人”就是一個王朝的根基

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啥講究?年輕人不妨多加留意  

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啥講究?年輕人不妨多加留意

封建王朝的誕生史也是農業文明的發展史,所以自古以來“農村人”就是一個王朝的根基,無論是軍隊建設還是國庫稅收都離不開“農村人”。作爲人口基數最大的一個羣體,在他們中也是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民諺。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對於這樣一句乍一聽很“露骨”的俗語,你知道它的意思嗎?年輕人不妨留意。

农村谚语或俗语 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啥講究?年輕人不妨多加留意

女不露皮

在介紹這句老話之前,請允許筆者問大家一個問題,您知道“男尊女卑”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嗎?很多人可能覺得儒家思想是男尊女卑的直接因素,這種說法對,也不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古希臘、古埃及等地區有儒家思想嗎?顯然沒有。那麼爲什麼“男尊女卑”的現象也是十分普遍呢?這主要是因爲從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轉變過程中,生產力發展,生產方式改變,男性在社會生產中表現出更多優勢。

在這一過程中,男性社會角色逐漸地發生改變。在自然界中弱者依附強者生存,這是自然法則,人類也不例外。當男子在社會上取得絕對的優勢之後,他們開始爲女子制定一系列的規矩。比如“女不露皮”,當然也不可否認儒家思想的作用絕對是不可小覷的。

儒家將“男尊女卑”徹底貫徹到女性生活之中,要求女性從“三從”之道做起,那麼什麼是“三從”呢?漢班昭在《女誡》圍繞“三從”思想提出了一系列行爲規範,所謂的“三從”就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如今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十分荒唐,可這就是當時的社會常態。

到後來,女子在未嫁之前基本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深藏閨閣之中。對於一些家境貧寒不得不拋頭露面的女子來說,一定要穿長袖的衣服將手藏在裏面,需要用手拿東西的時候輕輕將袖管挽起,走路則撩起裙角。幸好這套規矩在現代早已不復存在,很多女孩子在熱天的時候若是如古人這般打扮,估計就算不中暑也會悶一身痱子吧。

男不露臍

我們在小區鍛鍊的時候是不是經常遇到一些光膀大漢,他們或是在吭哧吭哧的跑步,或是在與一羣同樣光着膀子的男人打籃球,一身汗水隨風飄散,一不小心路過你就要遭殃。有人說這是男人豪爽不羈的一面,可這要是在古代那就是極其無禮的舉動。

除此之外,醫學上稱肚臍爲神闕穴,從本質上來說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肚臍是柔弱的部分,日常要注意保護,不可受冷或手摳等。對於肚臍的保護和護理走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注意肚臍衛生;在夏天因爲劇烈運動身體產生大量汗液,汗液會流入肚臍中沉澱,很容易導致細菌滋生。在清洗的過程中切忌用力揉搓,防止弄傷皮膚,引發感染。第二,注意防風;肚臍處是腸胃部位,容易受涼,故而就算天再熱,電扇、空調的涼風也不要對着臍部猛吹;

第三,不要在肚臍旁邊進行:很多小姐姐覺得穿露臍裝還不夠吸引亮眼,喜歡在肚臍旁邊貼飾圖案,貼飾會阻礙皮膚排泄,可能會引起溼疹、汗疹等皮膚病;而且紋飾顏料常長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化學成分,所以,愛美要適度,紋身需謹慎,當然對於男性來說,同樣如此。

最後,農村俗語:“女不露皮,男不露臍”就介紹到這裏,古人說的話可能在今天不太管用,但一定是有其道理的,想想現在爲什麼有那麼多醜陋不堪的“性犯罪”和發病率越來越高的腸胃疾病,或許你就知道老祖宗說這句話的意義了吧。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