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有哪些寓意 小寒的习俗由来有哪些
小寒有哪些寓意 小寒的习俗由来有哪些
小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一年的节气当中,是第23个,不过小寒虽然冷,但是却还没有到达最冷的时候。那么小寒的时节的天气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小寒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在小寒过后天气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小寒节气的时候,在民间有哪些习俗,会不会又要吃饺子?小寒还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要注意什么样的养生条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小寒简介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2.饮食风俗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古时,如皋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如皋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
3.养生小寒正处三九前后 俗话说:“冷在三九” 其严寒程度可想而知 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也能佐证 如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的说法 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 滴水成冰”的说法。广西则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说法 也就是说 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 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 这往往预示着大寒要冷。但是 总的来说 小寒节气的到来 说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来了 所以 这时候 从生活到养生 都有许多需要讲究的地方。
生活上 小寒之前要做好防寒抗寒准备 储存食物 准备衣物 小寒一到 要做好日常保暖。饮食上 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话说“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日常饮食中国 小寒时节的到来 人们饮食以食用羊肉、狗肉等暖性食物常见。
古时候 如皋人对小寒颇重视 但随着时代变迁 已渐渐淡化 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而随着养生文化的不断的传播 人们对于节气养生又多了一份兴致 各种养生方法也层出不穷。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的说法 也是说 这个节气 年轻人注意不要食用过多肥甘厚味 辛辣之品 以免长出痤疮之类。在饮食上 南京和广东在饮食上颇有自己的特色。
到了小寒 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 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 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 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 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 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 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 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 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 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 吃到春节前后。
俗话说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 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 挤油渣渣 (靠着墙壁相互挤) 、斗鸡 (盘起一脚 一脚独立 相互对斗) 等。如果遇到下雪 则更是欢呼雀跃 打雪仗、堆雪人 很快就会全身暖和 血脉通畅。
而广州不同 传统上 小寒早上吃糯米饭 为避免太糯 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把腊肉和腊肠切碎 炒熟 花生米炒熟 加一些碎葱白 拌在饭里面吃。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 土气旺 肾气弱 因此 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 补心助肺 调理肾脏。池晓玲说 所谓“三九补一冬” 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 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如山药羊肉汤 太子参炖鹌鹑 远志枣仁粥 山药枸杞蒸鸡 首乌煲鸡蛋等。
养生中 小寒时节以进补为主 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但进补并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补品 而需要针对性 并且要有一定的节制性。按照传统中医理论 滋补分为四类 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 妇人子宫脱垂等体 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 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 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 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 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