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历史观与大历史观 求有关中西历史观差异中记载历史目的不同的一些资料

火烧 2022-03-30 17:33:05 1037
求有关中西历史观差异中记载历史目的不同的一些资料 《奇怪的战败》一书是法国著名的年鉴派历史学大师布洛克的作品,写于二战中法国投降不久,是一个战争的亲历者,对这场在法国人眼中,颇为奇怪的战败的反思。先撇

求有关中西历史观差异中记载历史目的不同的一些资料  

《奇怪的战败》一书是法国著名的年鉴派历史学大师布洛克的作品,写于二战中法国投降不久,是一个战争的亲历者,对这场在法国人眼中,颇为奇怪的战败的反思。

小历史观与大历史观 求有关中西历史观差异中记载历史目的不同的一些资料

先撇开书的内容不谈,但就其记述的方法而言,可以看出中西方之间,在历史观以及对历史的记述上的巨大差异。

这种感觉非产生于今天,当初在读希罗多德的《历史》时就有这种感觉,而在今天又一次被激起,而变得更加清晰。

简单的说,西方的历史重在记述事实,希望向读者展示历史当时,人的行为,事的发展等等,因此西方的史书中,往往可以看到关于市井生活的描述;中国的历史重在讲述道理,希望向读者转述事实的同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中国的历史偏重于政治,偏重于社会的高层。

反映在文字上,西方的史学家更像一个絮絮叨叨的妇人,向人讲述着家长里短,和路边见闻等,他们称之为事实的东西。

中国的历史学家,则更像一个智者,将目光和话题投向当时社会的至高焦点,并提出自己可能是主观的观点。

进一步的说,西方的历史显得更加客观,因为它将更多,更生动的事实拜访在读者(后人)的面前,同时将最终的评判权也交给读者自己。

但是其起因,是出于对读者拥有平等、自主的判断权的尊重,还是出于作者本人对历史判断力的缺乏?

书中记述了大师本人对“历史是什么”的理解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历史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关于变化的科学。

个人认为,这可能就是中西史观之间的本质性区别——西人见其变,而中国见其恒。

西方人看到的是历史的变化,这种一种通过社会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来的变化,因此他们才会认为记述事实,哪怕是琐碎的事实,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将像老照片一样,忠实的记录当下,向世人展示变化。

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道守恒一,中国记述历史就是要向后人证实这一根本不变的兴衰大道,在这一大道面前,一切细节皆为无需注目的琐碎。

究其根本,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中西方之间对历史的功用的理解不同,在西方历史是一种大众文化,或者至多是学术行为的产物,而在中国历史则是一种神权文化的遗迹,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