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京看皮肤精湛京城 北京衚衕探秘:京城衚衕幾多「最」
北京衚衕探秘:京城衚衕幾多「最」 衚衕,起源於蒙古語gudum,元人稱呼街巷為衚衕,後即為北方街巷的通稱。據《析津志》載稱「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元

北京衚衕探秘:京城衚衕幾多「最」
衚衕,起源於蒙古語gudum,元人稱呼街巷為衚衕,後即為北方街巷的通稱。據《析津志》載稱「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元大都建立之初,元朝的官僚、貴族們按照朝廷的要求,各自領到他們的「一畝三分地」,便在城內蓋起了這一間間的房屋、一座座的院落。之後,將這些房屋、院落連接起來,排與排之間要採光、通風,還得留出進出的通道,所以,當時明確規定:寬9米以上的稱為「衚衕」,達到18米寬的叫「小街」,而能到達36米寬的那就自然稱為「大街」了。
到了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已經多得說不清了,隨著城市建設的迭代更新,舊時的衚衕和街巷很多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有幾條著名的衚衕,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京的衚衕之最吧~
01北京最窄的衚衕:錢市衚衕
位於珠寶市街西側的錢市衚衕是北京最窄的衚衕,最窄處只有0.4米,兩個人通過這條衚衕時都需要側過身才可通過,如果一個人推著自行車是很難通過的。
錢市衚衕可算是最早的金融市場,是清代官辦的銀錢交易「錢市」的遺存,衚衕也是因此得名。如今的錢市衚衕還保留著早期金融企業的建築,甚至還保留著清光緒年間的木架結構天棚。
地址:前門外珠寶市街中部偏南。
乘車路線:地鐵7號線珠市口站(A西北口)下車,步行804米即到;9路、44路、22路、特4路、特7路等前門西下車,步行即可到達。
02最寬的衚衕:靈境衚衕
靈境衚衕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因為它位於繁華的西單附近。靈境衚衕因靈濟宮得名,在明代時這條衚衕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因有一座靈濟宮因而稱為靈濟宮,西部稱為宣城伯後牆街。
到了1911年,東部改為皇城根,西部改為靈境衚衕,據說為小溥儀授課的太傅陳寶琛就住在靈境衚衕里。如今的靈境衚衕經過多次拓寬馬路,又在兩側蓋了居民樓,儼然已經成為了一條寬敞的大街。
地址:西單地區一條東西向的衚衕。
乘車路線:地鐵4號線靈境衚衕(C東南口)出站步行447米即到;乘22路、38路、88路、102路、105路、109路、83路西單路口南即到到達。
03最短的衚衕:一尺大街
在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內,有一條與琉璃廠東街相連的楊梅竹斜街,此街西段舊稱「一尺大街」。清末進士陳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叢考》 中寫道:「自楊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廠。」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鋪,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館、鐵匠鋪和理髮店。
一尺大街雖名為「大街」,實際上仍是衚衕,它雖是北京最短的衚衕,卻也並非真的只有一尺長,而是長約30餘米。此街雖短,卻是老北京衚衕的縮影,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如今一尺大街名稱已經撤銷,併入了楊梅竹斜街。在楊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衚衕北口至櫻桃衚衕北口之間的那段路,就是舊時的一尺大街。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楊梅竹斜街與櫻桃衚衕交叉口東100米。
乘車路線:乘公交2路、20路、48路、59路、66路、93路,在大柵欄站下車。
04拐彎最多的衚衕:九灣衚衕
九灣衚衕的特點就是拐彎處特別多,算下來不少於13處,所以被稱為北京拐彎最多的衚衕。九灣衚衕原名叫般若寺衚衕,因一座小廟得名,到了清朝末年,由於衚衕拐彎兒多,所以又改為九曲灣,直到1965年最終更名為九灣衚衕。九灣衚衕往深里走,有一段路跟錢市衚衕一樣窄,只能容得一人通過。
北京的衚衕大多是直來直去的,而九灣衚衕有這麼多道彎,所以一不小心進入了九灣衚衕,恐怕是要迷路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東起鋪陳市衚衕,北接珠市口西大街。
乘車路線:地鐵7號線珠市口(D西南口)出站步行576米即到;乘23路、57路、715路在珠市口西下,步行400米即到;20路、59路、69路、71路、93路、120路、622路、特11路在珠市口南下,步行330米即到。
衚衕是老北京的名片,是歷史的見證,很多有趣的老北京故事全發生在一條條錯綜複雜的衚衕里。走在寬寬窄窄、彎彎曲曲的衚衕里,體味歷史變遷大概是對衚衕文化的一種極富個人感受的詮釋吧,趁著夏日的餘溫,逛逛北京的衚衕吧!
很赞哦!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