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莎士比亚历史剧英文 能介绍下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吗?

火烧 2022-01-21 00:11:11 1060
能介绍下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吗? 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中、下篇与《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 莎士比亚一生写了十部历史剧,反映了英

能介绍下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吗?  

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中、下篇与《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

   莎士比亚一生写了十部历史剧,反映了英国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三百年的历史,这些历史剧是《约翰王》(1199-1216)、《理查二世》(1377-1399)、《亨利四世上、下》(1399-1413)、《亨利五世》(1413-1422)、《亨利六世上、中、下》(1422-1471)、《理查三世》(1483-1485)、《亨利八世》(1509-1558)等十部。

 

  《约翰王》1199-1216)描写了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英法两国的冲突,这个冲突与王位争夺有很大的关系。

约翰王是被称为狮心王的理查一世之弟,但理查王在战争中被奥地利公爵杀死以后,约翰在其母艾莉诺支持下篡夺了王位,法国国王腓力普以支持理查王的儿子亚瑟夺回失去的王位继承权为由派使者夏提昂向约翰王提出了追还英国一切权力的要求。

但约翰王并不答应,于是英法之间的战争就此爆发了。

在战争爆发之前,罗伯特·福康勃立琪的庶子与嫡子因争夺财产继承权的讼案被地方官吏上报到朝廷里来。

约翰王看到庶子腓力普的长相很像他的已故的兄长狮心王理查一世,于是问他:“你还是愿意像你兄弟一样,做一个福康勃立琪家里的人,享有你父亲的田地呢,还是愿意被人认作狮心王的儿子,除了一身之外,什么也没有呢?”庶子腓力普接受了约翰王的意见,他愿意放弃罗伯特家里财产的继承权,做一个狮心王的儿子。

约翰王对他说:“从今以后顶着那赋给你的形状的人的名字吧。

腓力普,跪下来,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将比现在更高贵;起来,理查爵士,你也是普兰塔琪纳特一家的人了。”于是腓力普随同约翰王一起出征。

在法国安及尔斯城前,英法两国的军队在城前摆成阵势。

但安及尔斯城里的市民紧闭城门,不让两国的军队开进去。

庶子腓力普首先看出安及尔斯城的市民是在玩弄两国的国王,于是他建议两国暂时化敌为友,联合起来向这座城市开炮。

安及尔斯城的市民就向两国国王提出了一个和解的建议:让那位英王的近亲西班牙的女儿白兰绮郡主,与法国太子路易结亲,安及尔斯城的城门就向两国开放。

约翰王在他母亲艾莉诺的说服下,为了巩固他的尚未稳定的王位,让亚瑟达不到他的目的,就同意了安及尔斯城市民的建议,将安佐、妥伦、缅因、波亚叠以及大海这一边的全部领土,除了安及尔斯城之外,全部作为白兰绮郡主的嫁奁。

法王腓力普原来打着为亚瑟争夺王位的幌子,但现在见有利可图,就不管亚瑟及他的母亲康斯丹丝怎样反对,毁弃了原来的诺言,与约翰王达成了协议。

对于这一点,庶子腓力普也说:“疯狂的世界!疯狂的国王!疯狂的和解!”正当两国和解准备撤兵的时候,罗马教皇的圣使,米兰的主教潘杜尔夫来到,责问约翰王为什么用威力压迫那被选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史蒂芬·兰顿,阻止他就任圣职?但约翰王回答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向一个不受任何束缚的神圣的君王提出质难,没有一个意大利的教士可以在英国的领土上抽取捐税。

由于约翰的强硬的态度得罪了这个米兰的主教,因此潘杜尔夫就以教皇的名义命令法王腓力普向英国作战。

当法王还在犹豫的时候,路易太子就对法王说:“父亲,作战吧!”不管白兰绮怎样反对,这一场血腥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一开战,庶子腓力普就杀死了奥地利公爵利摩琪斯,并活捉了亚瑟。

莎士比亚历史剧英文 能介绍下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吗?

约翰王把亚瑟交给赫伯特看守,并暗示他处死亚瑟。

法国战斗失利,法王腓力普感叹:“我们失利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转机?”路易太子也说:“凡是他所克服的土地,他都设下坚强的防御;行动那么迅速,布置又那么周密,在这样激烈的鏖战之中,能够有这样镇静的调度,真是极少前例的。”法国战败了,而潘杜尔夫却说失败的是约翰王,他极力煽动法王继续组织军力向英国进攻,他分析约翰王会害死亚瑟,英国的民心就会背离约翰;因此他要路易打到英国去,向约翰提出亚瑟一样的要求。

赫伯特本想执行约翰王的命令杀死亚瑟,但在亚瑟的苦苦哀求之下,良心发现,放过了亚瑟,但亚瑟却想跳墙逃脱出去,不想却摔死了。

英国的大臣萨立斯伯雷、彭勃洛克和俾高特,认为是约翰王指使赫伯特杀死了亚瑟,于是他们背叛了约翰王,投奔路易太子去了。

法国军队在路易太子的带领下来势汹汹,约翰王回国去了,他把指挥大权授予了庶子腓力普。

在诺桑普敦,约翰王同意皈依教会,于是潘杜尔夫重新给他戴上了王冠,并表示劝路易罢兵,两国休战。

但路易并不听他的话,而是组织了大批的军队向英国进军。

英军统帅腓力普不仅自己勇敢作战,而且指挥得当,使得法军惨败。

连法军最有名的茂伦将军也受了重伤,临死之际,告诫英国的叛徒们,叫他们赶快逃跑,因为路易亲自发过誓,要在胜利的一天割下他们的头颅。

于是萨立斯伯雷、彭勃洛克和俾高特等找到约翰的儿子亨利亲王,同他一起回了国,向濒死的约翰王悔罪。

潘杜尔夫要路易停战的目的没有达到,他在约翰王面前许下的愿不能实现,觉得失了面子,就指使他的教士毒死了约翰王。

也许是天意吧,法国的援军在古德温沙滩上一起触礁沉没了;而庶子腓力普的军队在经过林肯沼地的时候,被潮水卷去了一半,于是两国休战;约翰王却在史温斯丹的花园里去世。

理查二世(1377-1399)

  亨利·波林勃洛克向理查二世告发托马斯·毛勃雷是一个叛徒,但毛勃雷却矢口否定,而理查二世却不能判断是非,也不能主持公道,让他们两人进行决斗,但在决斗前却又突然改变主意,不让决斗,而是将他们放逐:将毛勃雷终身放逐,将波林勃洛克放逐十年,由于理查二世的叔父,即波林勃洛克的父亲约翰·刚特的请求改为六年。

理查二世之所以将他们放逐,是有他的内心的隐情的,这从他与奥墨尔的谈话就可知分晓,他分明对波林勃洛克不满,“我自己和这儿的布希、巴各特、格林三人,都曾注意到他向平民怎样殷勤献媚,用谦卑而殷勤的礼貌竭力博取他们的欢心;他会向下贱的奴隶浪费他的敬礼,用诡诈的微笑和一副身处厄境毫无怨气的神气取悦穷苦的工匠,简直像要把他们思慕之情一起带走……好像我治下的英国已经操在他的手里,他是我的臣民所仰望的未来的君王一样。”而对于毛勃雷也因为他曾经泄露过杀死理查的叔父葛罗斯特公爵的秘密,因此对他的放逐就没有期限。

但在他们被放逐以后,理查王却率领军队去平定爱尔兰的叛乱,而且不顾刚特怎样反对,决定没收波林勃洛克的财产,将刚特活活地气死。

波林勃洛克听到父亲已死,财产已被没收,他就组织一批军队向理查王宫殿发动进攻,而理查王的大臣诺森伯兰伯爵、洛斯勋爵、威罗比勋爵、费兹华特勋爵等都去依附波林勃洛克,因此叛军来势汹汹,虽然理查王在临走前宣布要他的叔父约克作英格兰总督,主持朝廷里的一切,但约克对于波林勃洛克的放逐,对于刚特的死是很同情的,当波林勃洛克的军队一进入境内,他就无力抵抗,也不想抵抗,先说保持中立,后来却干脆倒向了波林勃洛克一边。

波林勃洛克在活捉了布希、格林以后,将他们处死。

然后叫诺森伯兰伯爵去向躲在城堡里的理查王宣布他只是要求恢复他的爵位,收回他的财产,他仍然效忠于理查王,于是将理查王骗了出来,回到伦敦以后,在威司敏特大厅,就叫理查王的近侍巴各特指证奥墨尔是杀死兰开斯特公爵的元凶,波林勃洛克并由此逼理查王退位:“凭着上帝的名义,我要升上御座。”由于卡莱尔主教反对:“上帝不容许有这样的事!”诺森伯兰就以叛国的罪名宣布逮捕他。

而那个曾经被理查王非常信任,把一切大权交给他主持的约克,此时竟然要求理查王:“把你的政权和王冠交卸给亨利·波林勃洛克。”理查王原想放弃了王冠就可以了事了,但波林勃洛克却并不就此罢休,他的亲信诺森伯兰把一张控诉理查王的罪状叫理查王自己宣读:“你亲口招认以后,世人就可以明白你的废黜是咎有应得。”理查王被废黜以后,波林勃洛克就叫人将理查王关进伦敦塔里去,把他的王后遣回法国去。

理查王的死党奥墨尔即约克的亲生儿子,串连了一些人准备刺杀波林勃洛克,他的阴谋被约克知道了,约克就亲自去向波林勃洛克告发,将那些人一网打尽。

波林勃洛克还亲自指使艾克斯顿在狱中杀死理查王,但在杀死理查王以后,艾克斯顿想来领取奖赏时,波林勃洛克却说:“需要毒药的人并不喜欢毒药,我对你也是这样;虽然我希望他死,乐意看到他的被杀,我却痛恨杀死他的凶手。”于是波林勃洛克顺利地登上了王位,是为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上、下》(1399-1413)

  波林勃洛克在诺森伯兰伯爵及其儿子哈利·潘西、洛斯勋爵、威罗比勋爵和费兹华特勋爵等人的支持下,逼理查二世退位,登上了王位,是为亨利四世。

但不久亨利四世就与这些支持他的贵族产生了矛盾,其导火线是哈利·潘西拒绝向亨利四世交出他在霍美敦擒获的战俘,并向亨利王提出替他的妻舅摩提默赎身的要求,亨利王严正地指出摩提默是一个叛逆,他从不曾跟葛兰道厄交过一次锋,那些跟随摩提默向葛兰道厄作战的战士,都是被他出卖而牺牲了性命的,而且摩提默已经和葛兰道厄的女儿结婚了。

因此亨利王说:“谁要是开口要求我拿出一个便士来赎回叛逆的摩提默,我将要永远不把他当作我的朋友。”亨利王不肯赎出摩提默,哈利·潘西也不肯交出战俘:“即使魔鬼大声咆哮,索取这些俘虏,我也不愿意把他们交出”。

此时这些曾经充当打手逼死理查王的贵族们现在却怀念起理查王来。

诺森伯兰说,这位不幸的国王在出征爱尔兰的途中在半路上被人拦截回来,不久以后他就死在暴徒的手里。

华斯特就干脆承认是他们自己的罪过:“因为他死于非命,我们在世人悠悠之口里,永远遭到无情的毁谤和唾弃。”于是这些曾经是那样为波林勃洛克卖力的人,现在却又酝酿要来发动叛变了。

这些叛徒们在未发动战争之前就将英国的国土一分为三,即葛兰道厄、摩提默和哈利·潘西每人一份,但在叛乱发动的前夕,哈利·潘西的父亲诺森伯兰,在这些叛徒中是最具实力和最有威望的一个,却没有带兵前来,其他的人还有所犹豫,但哈利·潘西坚持要战,他们预先派华斯特伯爵去和王上交涉。

此时原先沉溺于花天酒地的威尔士亲王幡然觉醒,他向父王表示,他要与哈利·潘西单独作战,要用哈利·潘西的血来赎回他的耻辱。

果然在索鲁斯伯附近的战场上,威尔士亲王和哈利·潘西相遇了,他们互通姓名后,亲王说:“一个轨道上不能有两颗星球同时行动;一个英格兰也不能容纳哈利·潘西和威尔士亲王并峙称雄。” 哈利·潘西也不示弱:“我们两人中间有一个人的末日已经到了;但愿你现在也有像我这样伟大的威名!”亲王回答:“在我离开你以前,我要使我的威名比你更大;我要从你的头顶上剪下荣誉的花葩,替我自己编一个胜利的荣冠。”两个人都不服输,两个人都夸下了海口,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亲王刺死了哈利·潘西,实现了他的誓言。

这一次叛乱,哈利·潘西被亲王杀死,华斯特和凡农、道格拉斯被活捉。

戏剧上篇至此闭幕。

下篇叛徒们第二次举行叛乱,诺森伯兰伯爵本想亲自参战,但在他的儿媳哈利·潘西夫人的劝说下,终于没有参战,而是到苏格兰去,“权且在那里栖身,等有利的形势向我招手的时候再作道理。”亨利王征调了大批的军队由约翰·兰开斯特公爵和威斯摩兰伯爵率领开往前线;叛徒们在约克大主教、毛勃雷勋爵、海司丁斯勋爵等人的纠合下在约克郡的森林里摆成阵势,威斯摩兰伯爵作为王军的使者去会见他们,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兰开斯特公爵可以代表国王作出答复。

于是要他们开列条款。

兰开斯特公爵看过他们的条款以后,就在阵前与他们相见,对于他们的条款,他说:“它们都很使我满意;凭着我的血统的荣誉起誓,我的父亲是受人误会了的,……大主教,你们的不满将要立刻设法补偿;凭着我的荣誉起誓,它们一定会得到补偿。

要是这可以使你们认为满意,就请把你们的士卒各自遣返乡里,我们也准备采取同样的措置;在这儿两军之间,让我们杯酒言欢,互相拥抱,使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里留下我们复归和好的印象,高高兴兴地回到他们的家里去。”愚蠢的叛军头子们真的宣布将他们的军队解散了。

叛军头领之一的海司丁斯对约克说:“大主教,我们的军队早已解散了;像一群松了轭的小牛,他们向东西南北四散奔走……走得一个也不剩。”此时威斯摩兰说:“好消息,海司丁斯勋爵;为了你叛国的重罪,反贼,我逮捕你;还有你,大主教阁下,你,毛勃雷勋爵,你们都是叛逆要犯,我把你们两人一起逮捕。”这一场疯狂的叛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镇压下去了。

平定叛乱的战争得胜了,亨利四世却病倒了,在威司敏斯特宫中,亨利四世去世,威尔士亲王接位,是为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接位后,他原来的那些狐群狗党福斯塔夫之流心想有了依靠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了,但是他们想错了,现在的亨利五世再也不是原来的哈利亲王了,他对福斯塔夫说:“我已经丢弃了过去的我,我也同样丢弃过去跟我在一起的那些伴侣。

……你必须像其他引导我为非作歹的人们一样,接受我的放逐的宣判,凡是距离我所在的地方十哩之内,不准你停留驻足,倘敢妄越一步,一经发觉,就要把你处死。”于是大法官宣布把福斯塔夫送到监狱里去,把他的同伴也抓起来。

《亨利五世》(1413-1422)

  亨利五世即位后,作家认为他是一个理想的君主,为了解决国内矛盾,亨利五世采取对外战争的办法把人民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首先他听从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意见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其理由是要求取得王位的继承权。

而恰在此时,法国的皇太子派使者给他送来了一箱网球,以此取笑他年青时候的放荡行为,亨利王立即以此作为借口迅速地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

为了应付亨利王的战争,法兰西就重金收买了三个英国的叛徒,由他们亲手谋取圣君的生命——就是说,要趁他逗留在扫桑顿还没登上战舰向法兰西航行的时候。

幸而他们的秘密被亨利王知道了,于是在扫桑顿将他们的罪状给他们本人看过后,爱克斯特当众宣布以叛国罪将他们逮捕,消除了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亨利王就可以放心地向法兰西进攻了。

在两军交战之前,亨利王派爱克斯特作为使者向法王提出要求他退位,让亨利王登上法兰西的王座。

由于法王不答应,英军就在法国的哈弗娄城前攻城。

亨利王亲自指挥这一战役。

由于英军的猛烈攻击,也由于亨利王威胁性的喊话,而法国的救兵又不能赶到,哈弗娄城再也没有出路了,这个城的总督只得投降了,大开城门迎接英军进城。

法王和他的大臣们慌了手脚,但是他们还不服输,法王又派使者向亨利王提出,要他准备赎金,但亨利王回答得很强硬:“去告诉他吧,我们是非来不可的,尽管法兰西再加上一个邻邦,挡在我们面前。”法国的使者回去后,法国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有整整六万战斗人员,相当于英军的五倍。

但是英国的将士们并不泄气,而是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此时法国的使者又一次来到要亨利王交出赎金,亨利王回答:“我请你,把先前的答复带回去吧,叫他们先杀了我,然后再卖我的骨头。

……请你们想想我们英国人有多勇敢,他们死了之后,还像一颗能二次杀人的跳弹,会再一次奋起神威把你们杀害。”事实也的确如此,英军在阿金库尔地区打了一次非常漂亮的大胜仗,法王又一次派使者来到亨利王面前,此次不是原先那样嚣张,而是低声下气地请求:“伟大的皇上。

我是来求您恩准我们走遍这片流血的沙场,把我方的阵亡将士清点一下,把这些死者埋了;从小兵中间辨认出我们的贵族来。”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英军抓获的俘虏有法王的侄儿奥尔良公爵;有波旁公爵、蒲西加王爷,还有其他的王爷和男爵、骑士和绅士等等,足有一千五百人,普通士兵等辈不算在内。

在亨利王接到的报告上说:“有一万个法国人尸首横陈在沙场上。

在这许多人里头,阵亡的王爷们和举着军旗的贵族,计一百二十六人;此外加上:爵士、候补骑士和英勇的绅士等,总计死亡八千又四百人;其中有五百人是昨天才晋封做爵士的;这样在他们丧失的这一万人中普通招募来的兵士只有一千六百名。

其余的全部是王爷、男爵、贵族、爵士、候补骑士以及有身份的绅士。”连法兰西的大元帅和海军上将都在这次战役死了。

法国再也无力抵抗,法王只得派勃艮第公爵向英王求和,在特洛华行宫里与亨利王相会:“最可敬的英格兰兄弟,我们喜气洋洋,见了您的面;今天的会见是多么荣幸。

同样荣幸地会见了你们——每一个英格兰的王亲。”由英国提出了和约的条文,双方派出代表谈判,亨利王还娶了法国公主凯瑟琳为王后,法王并正式批准了条文,承认亨利王作为法王王位的继承者。

在戏剧结束之前,亨利王宣布:“我们即刻准备婚礼,到那天,勃艮第公爵,我们听取您和全体公卿大臣们的盟誓,作为我们联盟的信证。”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分上中下三部,亨利六世上部写的是1422-1444年间亨利五世驾崩、亨利六世即位及与法国玛格丽特订婚等事件,重点描写百年战争中英军围攻法国奥尔良,圣女贞德协助法军击败英军解救奥尔良及法军内讧,贞德被俘后被活活烧死,英军在战争中暂时得胜。

中部写亨利与玛格丽特公主结婚到阿尔班战役,中间穿插王位的争夺及杰克·凯德领导的农民起义。

下部写的是亨利六世统治最后10年的事。

贵族内部的战争即红白玫瑰战争打到了白热化程度,葛罗斯特公爵阴谋杀死国王,自己取而代之。

全结束后,爱德华四世即位,玛格丽特王后返回法国。

 

英法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 (1455年–1487年)  指英国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之间为了英格兰王位的断续内战。

两个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Plantage)皇族的分支,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

玫瑰战争不是当时所用的名字,它来源于两个皇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约克的白玫瑰

 

       亨利六世是一个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英国战祸频仍,争端迭起。

他本来根本算不上英明,但莎士比亚在剧中对他寄予同情。

原因就是莎士比亚有正统的历史观,维护王权,认为君主的权威才是国家统一的保证。

他对那些制造分裂、争权夺利的贵族、背叛国王的贰臣深恶痛绝。

亨利六世给观众的印象是他虽软弱但心地善良,虽然他也曾因为娶法国女人昏了头,变得很固执,而一般地他总以泪水来恳求臣下不要争斗,他不断告诫大臣们说臣僚不和酒好比一条毒蛇,会把国家的心脏给啃掉。

该剧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充沛的爱国热情。

这也是最受当时观众欢迎的地方。

查理三世

理查三世 ( 1483-1485 )  约克王朝

   剧本从理查描述他的哥哥爱德华四世即位开始,现在我们严冬般的宿怨已给这颗约克的红日照耀成为融融的夏景;那笼罩着我们王室的片片愁云全都埋进了海洋深处。”

这段演说显示了理查德妒忌和野心,因为他的哥哥爱德华四世将国家管理得很成功。

理查是一个丑陋的驼背,他描述自己“天生我一副畸形陋相,不适于调情弄爱”,他对自己的状况很痛苦,“就只好打定主意以歹徒自许,专事仇视眼前的闲情逸致了”。

他计划陷害他的哥哥克莱伦斯,“为的是有人传说爱德华的继承人之中有个G字起头的要弑君篡位”,而克莱伦斯的名字乔治的首字母为G。

(而实际上后来观众发现这个篡位者指得是他自己葛罗斯特公爵,葛罗斯特的首字母为G。

之后的第二场理查讨好安夫人——亨利六世子爱德华之寡妻,他对观众吐露,“我这个杀死了她丈夫和他父王的人,要在她极度悲愤之余娶过她来”。

尽管对理查有偏见,但是在他的恳求下,安同意嫁给他。

这段情节体现了理查谄媚技巧。

第三场发生于宫中一室,被理查的阴谋陷害的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伊利莎白的拥护者并没有很强的实力。

亨利六世的寡后玛格丽特从流放途中回来,谴责理查和他身边的贵族。

第四场理查命令两个杀手去杀死被关押在伦敦塔的哥哥克莱伦斯,克莱伦斯告诉他的看守勃莱肯伯雷他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和弟弟葛罗斯特上了一艘想像中的船,葛罗斯特打了他,将他摔下海。

他看到水底下“上千的人被海鱼啮食着”,他还看到“海底散满了金块、大锚、成堆的珍珠、无价的宝石和难以计值的饰品”,其中“有的嵌进了死人的头颅”。

接下来他梦见自己死亡,并且被他的岳父和哥哥的灵魂拷问。

在他醒来后,勃莱肯伯雷安慰他入睡。

之后勃莱肯伯雷感叹“王公贵人无非把称号头衔当做尊荣,以浮面的声誉换取满心的苦恼”。

当凶手来到后,他将钥匙留下就离开了。

克莱伦斯醒来后恳求杀手不要杀他,“你们如果为赏金而来行刺,就请回去找我弟弟葛罗斯特,他一定会为我重赏你们”,而凶手则告诉他“就是他派我们来杀你的”。

最后其中的一个凶手被他说服,但是为时已晚,另一个凶手杀死了他。

第一幕结束。

第二幕开始,爱德华四世去世,他的弟弟理查也去除了登基的最后一个障碍。

他与自己的侄子——年轻的爱德华五世会面,后者返回伦敦参加加冕礼。

理查将年轻的王子和他的弟弟监禁在伦敦塔。

威廉·贺加斯描绘的《理查三世》第五幕第三场,理查梦见了所有被他杀害的人的幽灵第三幕中,在勃金汉的帮助下,理查发起了一个活动,表现出自己是王位最适合的人选。

反对者海司丁斯勋爵以伪造的罪名被逮捕并处死。

其他的勋爵被勃金汉的花言巧语说动,尽管理查的侄子还活在世上,接受理查作为新的国王。

第四幕,理查加冕后,新地位使他有足够的信心来处置他的侄子。

勃金汉提出当时理查答应赏赐他伯爵爵位和动产,但是被理查拒绝,勃金汉感到了恐惧。

理查试图用老办法来说动伊利莎白公主,娶她为妻,“新婚之夜我要向她历数战功,尊她为女中之雄,凯撒之凯撒”。

但是她母亲伊利莎白王后并不为理查所欺骗,“这叫我怎么讲才好?说她父亲的弟弟要做她的夫君吗?”随着勃金汉和里士满(未来的亨利七世)相继叛乱,飘飘然的理查很快失去了他的声望。

第五幕中双方在波士委战场(Bosworth Field)展开激战。

在战争前,理查遇见了所有被他杀害的人的幽灵。

他们都和他说,“要看你绝望而死”,甚至在梦境的最后,曾经帮助理查登基的功臣---白金汉公爵的幽灵(鬼魂?)倒把著一把名为“死亡之剑”,并且以忿怨的口气说:“吾乃助汝上位之大功臣,然汝竟以此等罪名将吾斩决!受死吧,.......理查!吾欲汝携著悔恨、愧疚至地狱接受神之审判-----”。

他醒来呼唤耶稣来帮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世界上孤身一人,甚至憎恨自己。

“天下无人爱怜我了;我即便死去,也没有一个人会来同情我;当然,我自己都找不出一点值得我自己怜惜的东西,何况旁人呢?”理查最后的一小时体现出他开始后悔自己犯下的罪恶,可是已经太晚了。

当战争开始后,理查发表了可能是英国文学中最不激动人心的演说,“莫让喋喋的梦呓使我们丧胆;良心无非是懦夫们所用的一个名词,他们害怕强有力者,借它来做搪塞;铜筋铁骨是我们的良心,刀枪是我们的法令……战吧,英国人!战吧,英勇的士兵们!……”斯丹莱勋爵(里士满的继父)和他的追随者,使理查陷入了困境。

里士满即位成为国王亨利七世。

通过娶爱德华四世的长女,约克家族最佳的继承人约克的伊丽莎白为妻来巩固他的统治,也导致玫瑰战争的结束。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1547),也是爱尔兰领主,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