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民党少将相当于 国民党少将团长名单,国民党少将团长有几人
国民党少将团长名单,国民党少将团长有几人 国民党少将团长有几人柴意新柴意新1943年任74军副参谋长,鄂西会战中,柴意新运筹帷幄,根据敌我双方情况,制订作战方案,赢得辉煌战果,军长王耀武对他很为赏识。
国民党少将团长名单,国民党少将团长有几人
国民党少将团长有几人
柴意新
柴意新1943年任74军副参谋长,鄂西会战中,柴意新运筹帷幄,根据敌我双方情况,制订作战方案,赢得辉煌战果,军长王耀武对他很为赏识。
鄂西会战结束后,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统帅部根据敌情判断,日军将发动常德会战。决定由国民革命军74军防守常德地区,王耀武将军考虑再三,任命柴意新为74军57师169团少将团长。
1943年12月3日凌晨,时任74军57师169团少将团长的柴意新壮烈殉国。
1944年,中华民国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扩展资料:
国民党之所以会出现少将团长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对少将行详细的划分导致少将等级太多造成的,有兵团司令级少将、兵团参谋长级少将、军级少将、副军级少将、军参谋长级少将、整编师级少将、整编副师级少将、师级少将、等等。
2、少将团长一般都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团比如杜聿明曾经担任过装甲兵团的少将团长,因此可以看出这种现象要么是zd军队性质特殊,要么是这名军官特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柴意新
国民党少将以上军衔将领姓名
陈显达国民党少将军衔青海任职毕业于国民党时期黄埔军校
谁知道所有的国民党将领名单
***国民党抗战时期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 *****************************
姓名 职衔 殉国时间 地点 佟麟阁上将, 29军副军长 1937 07 28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 132师师长7a686964616f31333231616639 1937 07 28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 9军军长 1937 10 16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 54师师长 1937 10 16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 67军军长 1937 11 09 上海松江 高志航少将, 驱逐司令 1937 11 21 河南周家口 夏国章中将, 172师副师长 1937 11 21 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 75师副师长 1937 11 26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 145师师长 1937 11 30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 宪兵副司令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 156师参谋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 160师参谋长 1937 12 12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 5战区2路游击司令 1938 02 22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 122师师长 1938 03 17 山东腾县 邹绍孟少将, 124师参谋长 1938 03 17 山东腾县 赵渭滨少将, 122师参谋长 1938 03 17 山东腾县 范庭兰少将, 豫北别动队5总队长 1938 03 28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 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 04 22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 173师副师长 1938 05 09 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 23师师长 1938 05 14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 23师参谋长 1938 05 14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 114师师长 1938 06 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 鲁北游击司令 1938 09 23 山东 冯安邦中将, 42军军长 1938 11 03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 152师副师长 1938 01 13 广东清远 李国良中将, 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 03 07 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 03 07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 79军参谋处长 1939 03 26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 29军军长 1939 05 06 江西龙里 张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 05 18 河北平台山 韩炳宸少将, 山东13保安区副司令1939 01 09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 江苏1路游击司令 1940 01 03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 197师师长 1940 01 25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 2军副军长 1940 02 03 广西昆仑 关钟毅中将, 173师师长 1940 05 09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 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 05 16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 33集团军高参 1940 05 16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 豫南游击5纵队司令 1940 05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 新27师师长 1941 05 09 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 新27师副师长 1941 05 09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 新27师参谋长 1941 05 09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 3军军长 1941 05 12 山西县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 12师师长 1941 05 13 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 17军参谋长 1941 09 16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 70师师长 1941 09 06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 190师副师长 1941 09 24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 新3师副师长 1941 09 25 甘肃 李翰卿中将, 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 09 27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 98军军长 1941 09 29 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 30师师长 1942 05 04 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 30师副师长 1942 05 04 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 200师师长 1942 05 26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 45师师长 1942 06 23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 96师副师长 1942 07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 鲁苏战区高参 1942 08 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 鲁苏战区主任 1943 02 21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 113师参谋长 1943 02 21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 山东铁道破坏总长 1943 05 山东 江春炎少将, 114师参谋长 1943 07 04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5师师长 1943 11 15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 150师师长 1943 11 21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 预10师师长 1943 12 01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 骑8师副师长 1944 05 05 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 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 05 21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 05 21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 05 21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 06 10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 79军军长 1944 09 07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 131师师长 1944 11 10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 桂林司令部参谋长 1944 11 10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 31军参谋长 1944 11 10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 38师副师长 1945 05 13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 3战区1突击队司令 1945 06 浙江孝丰。1955年授了军衔的国民党起义将领有哪些?
1955年授衔中的原国民党军官
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中,一些原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和解放的原国民党军官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军衔,其中有的被授予将军军衔,占授衔军官人数的千分之69,共3098人。 其中,上将3人,为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 中将3人,为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 少将4人,为邓兆祥.张世珍.林遵.魏镇。 大校6人,(其中刘善本1961年晋升少将)。 上校26人。 1955年授衔元帅将军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人) dz、ph、bl、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yj。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0人)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57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1名)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1956年补授)、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泅琪、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1958年补授)、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起义将领 上将:董其武(1899—1989)中国人民志愿军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73835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 山西省河津县人。1919年入太原学兵团。1924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任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第九混成旅中校副官。1927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了北伐,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先遣纵队支队长。1928年秋到天津傅作义部,先后任上尉、少校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1930年4月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中校副团长,陆军第二十八师上校团长。“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参加长城、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后历任陆军第一0一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司令员,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率部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军长。1980年加入gcdzg。是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9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陈明仁(1903-1974),号子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一 陈明仁,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陈家岭的一个富户人家。1922年中学毕业,后回家乡小学教书。1924年春,辗转广州,入陆军讲武学校第四队学习,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 1922年2月组建教导团,陈明仁被分到第二团第二营第三连任见习排长。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因作战勇敢,被升为少尉排长。 1925年7月,第二次东征时,陈明仁调任第一军第二师四团三连中尉排长。同年9月在东莞战斗中,指挥全排抢占制高点,乘敌不备缴了陈炯明一个营的枪,被升为三连连长。随后,率部攻打惠州城,陈明仁首先登上城头与敌展开肉搏,后继部队一拥而上,攻克惠州。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在庆功会上,蒋介石亲发口令,吹三番号向陈明仁致敬,还带头呼口号:“向陈明仁看齐!”命令到会全体官兵举枪向陈明仁致敬,并当场宣布提升陈明仁为营长。此后,陈明仁平步青云,一帆风顺,先入军校进修,后升任团长。 1931年,陈明仁任第三独立旅旅长,奉命率部对石友山进行合力夹击。陈明仁以一个旅击溃石友山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讨石战役后,陈明仁被蒋介石提为八十八师副师长兼二三八旅旅长。 1933年,陈明仁升为八十八师师长,归“东路剿匪总司令”蒋鼎文指挥,对陈铭枢、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作战,并在七里坪、新集等地“进剿”红军。 1934年夏,陈明仁所属的二三八旅在沙县被红军击溃后,八十八师移驻龙岩。陈明仁被蒋介石电令到庐山,被留在军官训练团学习,编在第一大队任大队副兼中队长。在庐山学习几个月后到庐山任二师师长,不久又调任国民党军委会参议的闲职。1935年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学习,学期3年。 二 1938年春,陈明仁被任命为预备二师师长。在湖北咸宁接任后,即奉令率部参加抗击日军的九江作战。陈明仁师对日军猛打硬拼,受到蒋介石的青睐。1940年陈明仁率师参加了广西昆仑关的对日作战。1941升为预二师中将师长。接着率部开往云南,驻守昆明附近。1942年,陈明仁任远征军第十七集团军七十一军副军长,指挥所部进驻云南保山,建立江防阵地,与日军隔江对峙。 1944年夏,陈明仁率部越过怒江,进攻龙陵日军,在松山要塞与日军展开一场恶战,全歼守敌。接着指挥部队从攀枝花、惠通桥渡过怒江,沿滇缅公路正面主攻龙陵。陈明仁组织各师敢死队,采取轮番攻击的部署,使日军疲于应战,经过8天的进攻,日军大部被歼,百余人被俘。陈明仁升任七十一军军长。随即又挥师南进,指挥该军一部参加滇西缅北反击,攻克畹町附近的回龙山。战斗打响后,陈明仁亲自督战,命令一部火力猛轰日军主阵地,一部火力指向日军后方和三台山,断其机动增援。陈明仁的有效指挥,使战斗顺利发展。 三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发动了大规模内战。1946年春,陈明仁率七十一军到东北参加内战。同年4月15日由永吉向四平进发,行军途中,八十七师在金家屯以北大洼地区被解放军歼灭一个团,后续部队又被斩成数断,全师溃散,师长黄炎落荒而逃。 1947年6月中旬,四平被解放军围攻。陈明仁调兵遣将,拼死抵抗。不久,军部的核心阵地被解放军突破,活捉了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信,5天时间占领了四平铁路以西地区,到6月24日,解放军已攻占四平的五分之三。此时,解放军主动撤出战斗,指挥出现了失误。蒋介石急调五十三军增援,使陈明仁守住了四平。 四平之战后,陈明仁被蒋介石提升为兵团司令官,并颁发青天白日勋章。 后刘翰东等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由陈诚请求蒋介石查办。蒋介石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总统府任中将参军的闲职。 陈明仁在闲居南京期间,七十一军高级将领致信陈明仁不能再为蒋介石、陈诚卖命。在四平被俘的胞弟陈明信从东北释放回到南京,向他转告了李立三的寄语,叙说了优待俘虏的事实。一些好友也鼓励他抓一点实力做“资本”,以图东山再起,另谋生路。这一切对陈明仁触动很大。1948年10月的一天,陈明仁在一次秘密集会上表示了不跟蒋介石走下去的愿望。 1948年10月,陈明仁应白崇禧屈驾恭请赴武汉就职。陈明仁到武汉后,既有华中“剿总”副司令的头衔,又有武汉警备司令部兼二十九军军长的实职。不久,国民党恢复七十一军,成立第一兵团,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官。在武汉,陈明仁口里喊“要战到最后一人”,暗中则与程潜默契,倾向和平(程潜:长沙绥靖主任兼湖南主席,深明大义,决心投向中共,并与中共湖南地下党有联系)。1949年初,程潜派人找白崇禧要求将陈明仁移驻湖南就地整训,充实力量,得到白崇禧欣然同意。2月18日,陈明仁以第一兵团司令官身份率二十九军、七十一军到湖南编训,兵团司令部设在长沙。 陈明仁到长沙后,与程潜来往非常密切。为避嫌疑,先指定人员联系,后来,程潜要陈明仁兼任长沙警备司令。陈明仁在回武汉请示白崇禧,得到同意后,即回长沙接管长沙警备司令部。随后,经过中共地下党的一系列工作,程潜和陈明仁共同表示了与共产党合作,走和平道路的意愿。 1949年6月,程潜写了要求和平起义的备忘录,请中共湖南省工委送交中共中央和md。md7月4日给程潜复电:“先生决心取反蒋反桂及和平解决湖南问题的方针,极为佩慰。” 1949年8月3日下午,陈明仁约集汪士楷等人在麻园岭住地共商草拟宣告起义电文稿。8月4日,由程潜、陈明仁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宣布率领全湘军民,正式脱离广州政府,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与人民军队为伍。 当晚8时,程潜致电md、dz等:“潜等业经8月4日电宣布正式脱离广州政府,即日成立湖南人民政府临时军政委员会,由陈潜、唐生智、陈明仁、仇鳌、唐伯球任委员,并推定程为主任委员的同时,由临时军政委员会推定陈明仁任湖南省政府临时主席,并决定由第一兵团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推定陈明仁兼司令官。” 8月5日,md、dz复电同意。随后,陈明仁又兼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和长沙市军官会副主任。8月5日下午,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第一三八师举行入城式,10万余人夹道欢迎,欢呼湖南和平解放。 9月3日,md电邀陈明仁到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陈明仁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受到md等接见。 四 1949年11月,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员。从此,陈明仁以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身份,踏上新的征途。 1950年2月,二十一兵团由浏阳移驻醴陵,全军集中整训。同年12月,陈明仁率部开赴广西参加剿匪。经过5个月战斗,歼匪3万余人,胜利完成了任务。 1952年1月,第二十一兵团改组为水利工程队司令部,领导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同年10月,在完成以上两项任务后与其他一部分部队合并为五十五军,陈明仁任军长。随后,陈明仁率部从桂林开赴湛江,担负守卫祖国南大门的任务。 陈明仁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中,陈明仁受到冲击。 1972年至1974年,陈明仁患癌症住院,ze亲自过问陈明仁的治疗方案,关怀备至。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与世长辞,终年71岁。附录陈明仁肖像 陶峙岳, 陶峙岳,原名陶纪常,字岷毓,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15年,陶峙岳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并在年底参加了声讨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 1930年后,陶峙岳率部参加了对中央根据地的前4次“围剿”,但在第3次“围剿”中遭红军痛歼后产生厌战情绪,或告假休息,或请求担任后方守备任务,回避与红军作战。1935年9月,其第8师调到甘肃后,奉命在陇西武山、华家岭一带阻击北上的红军。因对内战不满,他故意虚张声势,暗中却主动让路,使红军主力得以安全通过。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希望蒋介石能停止内战,致力抗日,其师虽驻海原,却不肯派兵去西安解救。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陶峙岳任国民党军第76军中将军长兼第8师师长。他立即从庐山军官训练团赶回陕西部队驻地,请缨抗战,并以日寇侵华史和戚继光、林则徐、左宗棠等御侮事迹教育部队,激励将士怀必死之决心投入抗日战争。9月19日,他率部从陕西经河南,抵达上海参加淞沪会战。部队受其鼓动和激励,作战极为英勇。经20余日连续激战,当撤出战斗时,其部队战斗人员仅剩700多人。淞沪战役后,陶峙岳调任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1军军长。经其精心整训,该军成为一支抗战劲旅。 1946年4月,张治中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后,陶峙岳被张治中任命为新疆警备总司令,协助张和平解决了伊犁、塔城、阿山的三区人民武装起义后的民族问题,使新疆紧张复杂的局势逐渐得以缓和。 1946年夏,陶峙岳调兰州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在张治中不在兰州期间,他全权代行处理军政长官公署的日常事务,以公正态度周旋于甘、宁、青、新4省,平息了一系列棘手的事件,使西北局势维持住相对的稳定。1947年5月新疆政局再次出现动荡后,经张治中推荐,他兼任新疆警备总司令。 自1949年年初开始,陶峙岳便积极探寻和谋划新疆和平解放的途径,一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着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方面主动派人与*和解放军接洽。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在9月25日和26日,他与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分别代表国民党驻疆10万名官兵和新疆政府,通电宣布起义,并致电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ph,请求迅速派人民解放军部队入疆,随后又有效地制止了因起义引起的局部骚乱,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陶峙岳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将军病逝于长沙,享年97岁。 确切说是来自旧军队的共有159人,其中元帅9人(只有罗荣桓不是),大将9人(只有王树声不是),上将12人,中将34人,少将53人。 这是因为中共直到1927年8月才有自己领导下的军队,而在建党初期,很多党员都在旧军队中服役。 此外,有9人是受指派打入旧军队进行兵运工作的: 全是少将:王兴纲、王启明、王振乾、廖运周、牛化东、张加洛、张西鼎、李震、范明。 还有2人受中共策反,进行秘密工作。中将韩练成,少将白天。 真正起义投诚将领10人: 上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 中将:孔从洲、曾泽生 少将:邓兆祥、刘善本、张全珍、林遵、巍镇。 【转载】 元帅:yj(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徐向前(黄埔1期)、bl(黄 埔4期)。大将:陈赓(黄埔1期)、许光达(黄埔5期)、罗瑞卿(黄埔军校武 汉分校)。上将:周士弟(黄埔1期)、陈明仁(黄埔1期)、杨至成(黄埔5期) 、宋时轮(黄埔5期)、张宗逊(黄埔5期)、郭天民(黄埔6期)、陈奇涵(黄埔 军校学生队队长)、陈伯均(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将:阎揆要(黄埔1期)、 彭明治(黄埔1期)、常乾坤(黄埔3期)、倪志亮(黄埔4期)、郭化若(黄埔4 期)、唐天际(黄埔4期)、谭希林(黄埔5期)、王诤(黄埔6期)、曾泽生(黄 埔军校高级班)。少将:方之中(黄埔4期)、洪水(黄埔4期)、李逸民(黄埔 4期)、曹广化(黄埔4期)、廖运周(黄埔5期)、张开荆(黄埔6期)、周文在 (黄埔6期)、袁也烈(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指导员)。洪水是越南人。 解放战争时期起义将领14人,其中上将3人: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中将3人 :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少将8人。 这份名单中的原国军军官: 上将中原国军将领有3个: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因各带过来相当于1个兵团的兵力,故授予上将.根据1947年中央对于国军投诚将领安置的文件规定,全部按实际带来的兵员数予以授级,故其中的陈明仁与共军曾泼命作战,仍比其他级别高. 上将中原国军校级军官有1个:吕正操,东北讲武堂出身,抗战时率1团脱离国军.后为共军将领坚持冀中平原.得以升到兵团级. 中将中原国军将校有8个: 1/万 毅,原东北军团长,地下党员,抗战时率军脱离国军阵营.进军东北时已是纵队司令员,后让出司令位置.当了一段时间政委后转炮纵. 2/韩练成,原西北军将领,地下党员,在莱芜战役关键时刻放弃指挥,致使国军大败,以后起义带来的兵马可算一军,任命为军级. 3/孔从洲,原西北军将领,1946年起义,老军级,且与主席结亲. 4/曾泽生,原滇军将领,在东北率军起义,仍为军长. 5/毕占云,原湘军营长,井冈山时起义,经过长征. 6/孙 毅,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7/孙继先,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8/苏 静,原西北军尉官,参加宁都暴动,经长征. 起义的将军有159名 有资料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的将军1400多名里有起义将领159名,占 10%多. 估计可能是包括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宁都起义等. ‘国军’将军还有 王启明 32军 参谋长 白 天 93军 参谋长 张世珍 绥远 独立 7师 师长 魏 镇 湖南衡阳警备司令 原东北军老将军聚会了 24 名: 吕正操 万 毅 解 方 陈锐霆 贾 陶 沙 克 封永顺 赵东寰 于权伸 赵承金 高存信 李 觉 徐 明 宋学飞 金振钟 张志毅 杨有山 张加洛 罗 文 纪亭榭 管松涛 郭维城 王振乾 江 潮 还有 张学思 西北军有 孔从周 阎揆要 张希钦 童陆生 何振亚 沈启贤 牛化东 廖运周 宁都起义还有 李 达 王秉璋 李雪三 孙 毅 苏 进 谷广善 鲁瑞林 熊伯涛 张明远 徐国珍 宁都起义 产生的将军(算西北军的吧) 李 达 韩振纪 孙 毅 李雪三 孙继先 王秉璋 苏 进 王 谦 王蕴瑞 王振祥 刘 放 李 毅 李化民 汪洪清 谷广善 张步峰 张松平 张明远 孟庆山 侯世奎 徐国珍 郭卓辛 鲁瑞林 熊伯涛 孙润华 曹灿章 靳 虎 靳来川国民党少将向前是谁的部下
1,国民党时期,如果不是军委会或国防部铨叙厅正式授予的军衔copy,其他诸如少将军长,少将师长,少将旅长,少将团长,这4个字是一体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这个军衔是和职务挂钩的,类似美军的临时军衔(铨叙军衔类似永久军衔)
向前的履历是少将团长,而其少将军衔在国防部铨叙厅没有记录。 所以这少将应该是“少将团长”这一职务军衔。 所以当向前没有这个职务的时候,他就没有军衔。 2,向前是广东zhidao人,百度没有他1947年去香港创建新义安之前的资料。理论上最有可能是粤军系统或者广东地方的保安团系统。所以他是余汉谋的部下的可能性最大。国民党团长湖北洪湖籍李某亮
抗战中被国民党军击毙的日军高级将领名单
1, 加藤仁太郎, 海军少将, 1938//07/ 31 毙于长江下游 . 2, 杵春久藏,陆军 少将,1938/08/02 毙于山西运城. 3, 饭诼国五郎, 陆军 少将,1938/09/03毙于江西德安. 4, 小笠原数夫, 陆航中将, 1938/09/4 坐机于湖北孝感被击毁. 5, 饭野贤十,陆军 少将,1939/03/22 毙于南昌. 6, 山田喜藏,陆军 少将,1939/05/12 毙于湖北 大洪山. 7, 田路朝一,陆军 中将,1939/06/17 毙于安徽南部. 8, 小林一男,陆军 少将,1939/12/21 毙于内蒙古安北. 9, 中村正雄,陆军 中将,1939/12/25 毙于广西昆仑关. 10,秋山静太郎, 陆军 少将,1940/01/23 毙于山东. 11,左藤谦,陆军 少将,1940/03/02 毙于江西潘阳湖. 12,木谷资俊,陆军 中将,1940/03/20 毙于江西. 13,水川伊夫,陆军 中将,1940/03/22 毙于内蒙古五原. 14,前田治,陆军 中将,1940/05/23毙于山西晋城. 15,藤堂高英,陆军 中将,1940/06/03 毙于江西瑞7a6431333339656439昌. 16,大诼彪雄,陆军 中将, 1940/08/05毙于晋东南. 17,井山官一, 陆军 少将,1940/10/16 毙于湖北宜昌. 18,大角芩生, 海军大将,1941/02/05 坐机于广东中山 被 击毁. 19,须贺彦次郎,海军中将,1941/02/05 坐机于广东中山 被 击毁. 20,上田胜,陆军 少将,1941/05/13 毙于山西中条山. 21,山县业一, 陆军 中将,1941/12/25 毙于安徽. 22,酒井直次,陆军 中将,1942/05/28 毙于浙江南溪. 23,诼田攻,陆军 大 将, 1942/12/18 毙于安徽太湖. 24,藤原武,陆军 少将,1942/12/18 毙于安徽太湖. 25,浅野克己,陆军 少将,1943/05 毙于广东东江. 26,仁科馨,陆军 少将,1943/ 06/01毙于湖南. 27,黑川邦辅,陆军 少将,1943/06/28毙于云南. 28,布上照一,陆军 少 将,1943/11/23毙于湖南常德. 29,中(火田)护一,陆军 少 将,1943/11/25毙于湖南常德. 30,下川义忠,陆军 中将, 1944/04/19 毙于湖北应城. 31,横山武彦, 陆军 中将, 1944/06/11毙于浙江龙游. 32,木村千代太,陆军 中将,1944/06/11毙于河南. 33,和尔基隆,陆军 少将 , 1944/07/21毙于湖南衡阳. 34,大桥彦四郎,陆军 少 将,1944/07/25 毙于湖南长衡会战. 35,左治直影,陆军 少 将,1944/07/27毙于湖北荆州. 36,志摩源吉,陆军 中将, 1944/08/06毙于湖南衡阳. 37,藏重康美,陆军 少将 , 1944/08/16毙于云南腾冲. 38,南野丰重,陆军 少将 ,1944/09/08毙于云南芒市. 39,与野山寿,陆军 少将 , 1945/02/09毙于华中. 40,山县正乡,海军大将, 1945/03/07 毙于浙江椒江.急求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特级上将:蒋介石
一级上将:白崇喜,冯玉祥,朱绍良,朱培德,刘湘,李宗仁,何应钦,郑介民,宋哲元,张学良抄,陈城,百陈大庆,陈绍宽,陈济棠,胡琏,桂永清,顾祝同,钱大钧,唐生智,黄镇球,阎锡山,薛越。 ! 二级上将:于学忠,万福磷,卫立煌,邓锡候,龙云,卢汉,冯钦哉,吉星文,刘峙,刘镇华,孙立人,度孙震,李品仙,李烈军,杨虎城,杨爱源,于汉谋,何成浚,何键,佟麟阁知,张发奎,张治中,陈仪,陈调元,林蔚,罗奇,周斓,徐永昌,唐式遵,商震,黄杰,韩复榘,蒋经国,蒋鼎文,程潜,傅作义,道潘文华 一楼所说的根本就不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职位大约在军师一级 少将(3)几人(1) 很赞哦! (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