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他为证明自己不是汉奸,带着两个团杀向日军,后壮烈殉国

抗战中他为证明自己不是汉奸,带着两个团杀向日军,后壮烈殉国
谈及著名的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名字不得不提,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牺牲时张自忠已经身为中将,完全有资格留在大后方的指挥部,而不是亲自带兵深入前线,但张自忠却做出了最危险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彼时身为中将的张自忠是第五战区右翼兵团的总指挥,除了手下有三个军之外他还兼任着59军的军长,但他却放弃调动大批军队,而是孤身带着两个团冲入敌人腹地,最后不幸遭到了日军的重重包围,在不屈的抵抗中壮烈牺牲,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愚昧的公众舆论遭到日本人利用,最终逼死了自己的爱国将领。
要知道张自忠在以死自证清白之前,他甚至被舆论认为是华北的头号汉奸,而这仅仅是因为,他是身处非军事缓冲区的主要将领,当时日本人建立的伪满洲国立足未稳,也害怕国民党出兵收复失地,在和国民党谈判之后,双方达成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的共识,而负责留守华北的军队就是宋哲元的29军,张自忠当时是29军38师的师长。
忍辱负重,避免战斗,长期周旋是蒋介石给这支军队定下的战略方针,但宋哲元是个脾气火爆的将军,其旗下的冯治安师长也动不动就和日军发生摩擦,只有张自忠为人低调稳重,其手底下的士兵也因为尊敬自己的长官比较老实,所以日本人与中国的交涉基本都通过张自忠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自忠就成了天津市的市长和察哈尔省的主席。但这绝不是一个好位子,如坐针毡的张自忠一面要维护中国的尊严,另一面还不能激怒日本人,可见其中的工作有多难做,而张自忠的成绩也算是基本合格了。
但当时国人的舆论并不买账,随着他被任命为北平市市长,大汉奸的帽子也牢牢扣在了张自忠的头顶上,他憋屈,苦闷,只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哪怕代价是要粉身碎骨。机会很快就到来了,在与日军的交手中,张自忠发泄着自己的愤怒,一举击败了日军的两个联队,歼敌13000人。
但舆论依旧没有买账,想要彻底洗脱自己汉奸的名声,张自忠还要做更多才行。在襄河东岸的一场战斗后,后撤的张自忠手上有三个团的兵力,他本可以选择撤退,但一想到撤退等字眼用在他的身上就变成了败逃,张自忠做了一个决绝的决定,他决定就用手上的少量兵力,去冲击敌人陈列的重兵。
这注定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斗,但张自忠没有退缩,他甚至仪式般的换上了一身军装,他明白了,这一战会还给他清白。事实也是如此,在张自忠的遗体被送回后,十万人为他送行,其中不乏曾经指责他是汉奸的人,但英雄已经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