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二戰德國軍銜名稱的一點看法,歡迎討論

對二戰德國軍銜名稱的一點看法,歡迎討論
喜歡二戰題材的朋友請關注我,我會為大家分享一些二戰德國的相關資料。此文純屬歷史知識貼,絕非宣言納粹,我們一定要了解歷史,認清納粹的罪惡。
關於二戰德軍的軍銜究竟該如何稱呼,一直是軍迷們爭議比較多的問題,二戰時期德軍的將軍分為四級,既少將、中將、上將、大將,主要爭議就集中在大將和上將的稱呼上,反對的人認為德軍沒有大將這個級別,應該稱為上將和兵種上將,但我認為稱為大將、上將,或稱為上將、兵種將軍這兩種稱呼都是合理的,具體原因如下。
嚴謹、刻板的德國人在軍銜制度上自有一套,完全不與國際接軌,我們現在稱呼德軍的上中少、將校尉士,其實是按照國際通用的稱呼硬套過來的,如果按照德語原文直譯,則會有很大的出入,有些軍銜更是無法理解的。
從中將到少尉,德軍幾乎與國際通用標準相符合,但是Generaloberst這個詞,可譯為上將或大將,General der Truppengattung直譯為兵種將軍,這兩個級別,按照國際通用的習慣簡潔的稱為大將和上將,我認為也是合理的。
而德軍士兵和士官的稱呼,國內基本上是按照國際慣例意譯的,把德軍士官和士兵翻譯成為軍士長、上中下士、一二三等兵,這也是簡潔合理,因為如果按德語直譯的話,可能壓根找不到對應的軍銜,例如Gefreiter(豁免兵)、Stabsgefreiter(參謀豁免兵)、Feldwebel(戰地嚮導)、Oberfeldwebel(上級戰地嚮導)、Waceister(放哨能手)等稀奇古怪的稱謂,直譯過來完全不知所云,所以按大概級別套用為參謀軍士長、軍士長、上中下士、一二三級士兵,更容易理解。
黨衛隊及武裝黨衛隊的軍銜又是另一套,與其說是軍銜不如說是職務更準確,從全國領袖、總指揮、副總指揮、總隊長、旅隊長、區隊長、旗隊長到大中小隊長、隊員等等,但國內一般也按正規軍銜套用,稱之為將、校、尉、士、兵。
所以,國內對德國國防軍與黨衛軍的軍銜,大概都是按國際通用銜級套用過來的,只要能表明級別就可以了,如果嚴格較真兒的話,絕對會把人搞懵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