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三国不演义是正史吗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是正史还是小说请具体介绍?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是正史还是小说请具体介绍?
蔡东藩(1877—1945),原名蔡?,字寿椿,又名东帆,笔名多署“古越东?”,浙江萧山(今杭州市)人,清末以优贡生朝考入选,分发江西以知县候补。
他亦通书画,曾以医为业。
民国后,他至上海,为会文堂书局编写两汉至民国历代通俗演义,共十余部,凡数百万言。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虽都是章回体,但它与《三国演义》、《水浒》却很不一样。
蔡氏的历史演义基本无整体的艺术构思,无性格鲜明的人物,更没有一部书有贯穿始终的人物,这似乎是他的短处。
但细读蔡东藩的著作,你就会发觉他根本无意于此,他的目的是向大众通俗地讲史,并无意写人物。
笔者以为他使用的体裁是一种随笔,或以“历史大随笔”名之,而装饰以“章回体”,只不过是以“演义”的形式吸引世人罢了。
1916年会文堂出版的《清史通俗演义》是蔡氏最早的著作之一,此书之自序可视为蔡氏一切演义之宗旨,其曰:
窃谓稗官小说,亦史之支流余裔,得与述古者并列;而吾国社会,又多欢迎稗乘。
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无艰僻渊深之虑。
书籍中得一良小说,功殆不在良史之下。

私心怦怦,爰始属稿而勉成之。
自天命纪元起,至宣统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间之事实,择其关系最大者,编为通俗演义,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
成书四册,凡百回,都五六十万言,非敢妄拟史窚,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云尔。
稿甫就,会文堂迫于付印,未遑修饰,他日再版,容拟重订,阅者幸勿诮我疏略也。
据此可以知道,蔡东藩的“良小说”实乃通俗的讲史而已,他根本无意于人物、情节、高潮、铺垫……他最为着意的是对史事“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
其实如此的“核实、求真”是写不好小说的,因为文学需要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