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之洞和李鸿章 张之洞和他的时代阅读答案

火烧 2021-12-19 07:00:11 1042
张之洞和他的时代阅读答案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展现的是张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写了他忠心耿耿、献身朝廷、图强救国的事迹,再现了一代晚清名臣的风范。B.两次鸦片

张之洞和他的时代阅读答案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展现的是张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写了他忠心耿耿、献身朝廷、图强救国的事迹,再现了一代晚清名臣的风范。

B.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张之洞深受触发,激发了他保家卫国的豪情,孜孜以求“帝王之学”,毕生致力救亡。

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是在行动上实践魏源的“师夷”说,招致了社会习惯势力的责难甚至抵制。

D.张之洞既与“激进”乱党划清了界限,又绝非顽固的守旧,反映到行动上就是对两派虚与委蛇进行政治投机。

E.张之洞处于特殊历史时代,既想力求图新,又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在思想理论上徘徊纠结,难以抉择。

(2)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6分)

(3)在晚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张之洞是如何实行“开新”“卫道”二重变奏的?请简要分析。

(6分)

(4)张之洞尽管是“朝廷柱石”,一生殚精竭虑,欲挽大厦之将倾,最终还是未能改写清王朝覆亡的命运。

结合全文内容以及你的认识,谈谈你对个人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的看法。

(8分)

(1)答C得3分,答B得2分,答A得1分;答D、E不得分。

(A“本文展现张之洞的全景人生”错,只是截取了几个人生片段,其他正确。

D错误解读,不是“行动上就是对两派虚与委蛇进行政治投机”,张之洞是坚定的保皇派,只不过披着洋务的外衣罢了。

E他“在思想理论上徘徊纠结,难以抉择”错,其变法图新的目的明确,就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2)①不少知识分子震怵于民族危机,却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传统道路踯躅徘徊(2分)。

②更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器物、制度文化的先进,开始师夷长技(2分)。

③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了知识分子在推行洋务运动和维持封建帝制等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思想分歧(2分)。

(3)在开新方面:①思想上有限度地汲纳西学,革故鼎新。

②行动上积极创办洋务,切实施行洋务计划,将洋务事业推向前进,在两湖、两江地区创办实业、学堂、操练新兵。

(答出1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在卫道方面:①深荷纲常名教的重负,讨伐求新者的不知本(1分);忧心于“新学”对名教纲常的冲击,修撰出“尊朝廷,卫社稷”的《劝学篇》(1分);③反对政治层面的变革与激烈的社会革命,以挽救清王朝的覆亡(1分)。

(4)①个人从根本上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2分)。

由于清王朝已病入膏肓,对于张之洞而言,“开新”已绝无起死回生之可能,“卫道”的种种努力在不可阻挡的革命风潮面前,也越发显现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愚顽,能否认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个人价值能否体现的核心因素(2分)。

②虽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但个别杰出的人物对社会运动有推动或滞缓的作用(2分)。

张之洞虽然未能挽救清政府,但凭借自己的力量,延缓了清政府覆灭的时间(2分)。

(两个要点,每个观点2分,分析2分。

张之洞和李鸿章 张之洞和他的时代阅读答案

从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大势角度作答,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C这三个成语均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抱残守缺”偏重于不肯接受新事物,与③相对应;“固步自封”偏重于不思进取,与②相对;“墨守成规”偏重于按老规矩办事,与①相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