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曾国藩年轻时 曾国藩:不被重用时,人应该做点什么?3个建议,让你受用一生

火烧 2022-05-13 00:59:15 1056
曾国藩:不被重用时,人应该做点什么?3个建议,让你受用一生 28岁那年,曾国藩中了进士,跨越了封建时代的一个重要的门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了地主阶级的分子。 科举,可以说是为草根提供的
曾国藩年轻时 曾国藩:不被重用时,人应该做点什么?3个建议,让你受用一生

曾国藩:不被重用时,人应该做点什么?3个建议,让你受用一生  

28岁那年,曾国藩中了进士,跨越了封建时代的一个重要的门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了地主阶级的分子。 科举,可以说是为草根提供的一个跨越阶层的机会,曾国藩在这一年完成了三级跳的最后一跳,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有多少人中了进士之后,分到各地,做一个地方小县令,分到差一些的地方,可能一辈子也没可能走出来,一辈子没能再进一步,仕途之路从分配那一刻就彻底没了晋升之阶。 也有人,中了进士,点了翰林,四处活动,走关系,找门路,去一个不错的地方开始历练。 曾国藩不走关系,没有门路,只好在翰林院好好呆着。这是他京城做官期间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蛰伏期。没什么事做,大把的时间,做什么呢?有人四处消遣喝酒玩乐,但是曾国藩没有。 他做了什么? 他的这段经历,或许,对我们有所启示,人生的平淡时刻,应该为即将到来的巅峰期做足准备。 一、读书立志 「 ”勤读史书,培养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志气”,曾国藩在京为官的这十多年,读了很多书,也培养自己的胸怀和志气,家书中是这样的说的,「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这段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六弟的一段,六弟考科不中,四处发牢骚,曾国藩就写信教育老弟,你这胸怀和志气太小了,怎么能做成大事呢,成大事的人,要有大胸怀,不以一时一人之得失而抱怨。志向,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格局和起点。可能有人会说这是鸡汤,你天天跟一群胸无大志只会吃喝玩乐混日子的人玩吗?我想大多数人,宁可在高尔夫球场跟富豪一起装逼晒太阳,也不跟民工在工地吃灰流汗。学霸可能会跟学渣交朋友,但大多数时间一定是跟学霸们在一起。所以,结交良师益友就非常重要。 二、结交良师益友 曾国藩在这一时期,也结交了不少良师益友。 比如说,在30岁这年,他生病了,很重,是欧阳兆熊、吴廷栋这些人细心照料他,他也因此交到了这些好友。一个人只有在不得意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认清周围的朋友,也会在这个时候意识到:你认识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时候,有多少人真正认识你,没三五个交心的好友,人生真是虚度。 曾国藩就在这样的时刻,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 31岁这年,他向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道,也正是通过唐鉴,他开始了自己修身自律的一生。 三、修身自律 在跟唐鉴学习的这一时期,曾国藩创建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课程,日课十二条。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省自律,曾国藩也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具有大气度、大格局的人,成为了湖南籍官员老乡中很有名气的一个官员,也在京城官场有了名望,这也是他十年七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曾国藩这人生阶段的解析,我们发现:树立自己的志向,把自己修炼好,结交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友,只待时机一到,一遇风云变化龙,接下来曾国藩出京,湖南练兵开始就有一帮人团结在他周围。自身能力不足,威望不够,胸怀不宽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人生的平淡时刻,先把自己修炼好,静待时机就好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