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 ”元祐党籍”:加速宋朝覆亡的「 ”黑名单”,司马光苏东坡名列其中
「 ”元祐党籍”:加速宋朝覆亡的「 ”黑名单”,司马光苏东坡名列其中 导读:今天桂林龙隐岩龙隐洞内,有一块名为「 ”元祐党籍”的摩崖石刻,是难得的古代书法精品。 上面「 ”元祐党籍”四字,乃是宋代大书
「 ”元祐党籍”:加速宋朝覆亡的「 ”黑名单”,司马光苏东坡名列其中

导读:今天桂林龙隐岩龙隐洞内,有一块名为「 ”元祐党籍”的摩崖石刻,是难得的古代书法精品。 上面「 ”元祐党籍”四字,乃是宋代大书法家同时也是大佞臣蔡京的亲笔真迹。 在宋朝,这个「 ”元祐党籍”实际上是一份货真价实的「 ”黑名单”。 「 ”元祐党籍”摩崖石刻 刻有同样名单的石碑,不仅在北宋皇城立过,甚至在全国各地立过。一时间,名单上的309人,均成为了北宋王朝的「 ”罪人”,而它上面的好多名字,让今人耳熟能详: 苏东坡、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苏辙、黄庭坚、程颐、章惇...... 为何苏东坡、司马光这种名声颇佳的历史名人,也会上了宋徽宗的「 ”黑名单”呢? 事情还要从「 ”王安石变法”说起。 一、宋朝的党争 1、改革派(新党)与反对派(旧党) 宋神宗时期,为了革除弊政,他大胆启用了王安石实施变法。 然而一开始,王安石变法进行得并不顺利,原因是有司马光等一干朝臣的坚决反对和抵制。 有人会问,司马光小时候就懂得砸缸救伙伴,有着非常高尚的道德情操,怎么会阻拦这个初衷是为国家好的变法呢? 司马光小时候砸缸 这个原因详细解释起来挺复杂,因为要详解「 ”王安石变法”的种种措施,但我们可以一言概括之: 无论是司马光还是王安石,当时都是秉持一颗公心挽救大宋危局的,但他们所持的政见不同,因此对变法的看法也不同。 既然许多人反对变法,那么王安石必须要启用新人。然而,由于变法本身存在缺陷,而且王安石所用的一些人确实品行不端,遂给司马光们以反对变法的口实。他们以此来抨击王安石,造成了变法失败。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在宣仁太后的支持下,司马光为相,他全面废除了新法,蔡京等改革派(新党)也被他逐出朝堂。 反对派(旧党)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史称为「 ”元祐更化”。 司马光 2、党争显现 司马光上位后,对王安石变法实施了全面否定。然而,这年9月,他突然病逝,「 ”元祐更化”的味道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原来的反对派,此时由三股势力组成,一是理学家程颐为首的「 ”洛党”,一是以苏东坡为首的「 ”蜀党”,一是以刘挚为首的「 ”朔党”。 一时间,北宋朝堂上党争的氛围愈加浓厚。元祐四年,已经失势的改革派遭到了重创:王安石变法的中坚人物蔡确,先是被人告发讥讽朝廷,然后就死在了贬居的新州;王安石和蔡确的「 ”亲党”名单,也被反对派揪出,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予以打击。 这两件事情,极大的激化了两派之间的矛盾。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宋哲宗开始亲政。他一反宣仁太后的路线,开始启用备受打压的改革派。 宋哲宗 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开始,宋哲宗在宰相章惇的建议下,开始对原来的反对派实施打击: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官职、谥号被追夺,苏东坡、苏辙等人被流放。 这还不算完,章惇又命人编写了元祐年间反对派大臣一共140多人的专案,存放在朝廷中枢,以儆效尤。这也是「 ”元祐党籍”的原型。 二、蔡京的报复 元符三年(公元1099年),年仅26岁的宋哲宗去世,其爱好琴棋书画的弟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 章惇曾强烈反对赵佶即位,他曾经说过「 ”端王(赵佶)轻佻,不可君天下!”(《宋史》),在一语成谶的同时,这句话也成了他的把柄,被对手猛烈抨击。 章惇罢相并被赶出了京城,与此同时,蔡京等人也受到牵连,被撵到地方上做官。 蔡京 原来备受打击的苏东坡等人被恢复名誉,还朝为官。年轻的宋徽宗此时对党争还算有清醒的认识,他说:「 ”元佑绍圣均有所失, 欲以大公至正,消释朋党,遂改元为建中靖国。”(《宋史纪事本末》) 然而,这种认识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宋徽宗就改元「 ”崇宁”,向天下显示自己崇拜「 ”熙宁”之意。而「 ”熙宁”正是宋神宗的一个年号,「 ”王安石变法”又被称为是「 ”熙宁变法”。 宋神宗 宋徽宗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已经倒向了改革派,然而这还不算最坏的消息。早就被排挤出朝廷的蔡京,此刻通过投宋徽宗之所好,重新回到了中枢,还很快升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大宋宰相。 蔡京借着宋徽宗的信任,以恢复「 ”王安石变法”的名义,大搞朋党,擅权误国,「 ”名为遵用熙、丰之典,乃实肆为纷更, 未有一事合熙、丰者。”(《三朝北盟会编》)。 宋徽宗 因为此前曾屡屡被反对派所打击,蔡京上位后,便开始了对他们的打击报复。 崇宁元年九月,蔡京按照宋徽宗的授意,列举了一份「 ”奸党”名单:其中曾经做过宰执大臣的有22人,包括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等名臣;曾任待制以上官员的35人,包括了苏东坡等人;而其余还有秦观、黄庭坚等官员48人;内臣8人、武臣4人。以上合计120人。 以上「 ”奸党”名单,由宋徽宗亲自手书,刻石碑于端礼门外,昭示天下。 宋都开封 第二年,有人上奏说近在京师附近的人竟然不知道名单上有谁。于是,为了扩大宣传,宋徽宗又命人抄写名单,分发各地,要求都要立碑公示。但搞笑的是,因为抄写人员的马虎大意,将碑尾的人名遗漏,最后分发的名单竟然只剩98人。 或许是蔡京发现了这个缺漏,于是第二年,宋徽宗和蔡京又重新扩大和整理了这份名单,一共列出309人。 元祐党籍碑 这份名单亦由宋徽宗亲笔书写,刻碑于文德殿门前。同时,蔡京也书写了一份,发放到各州县,令各处也刻碑「 ”纪念”。 蔡京的书法,于是才得以出现在了桂林的摩崖石刻之上。 三、「 ”元祐党人”受到的待遇 蔡京所罗列的「 ”元祐党人”之中,不乏司马光、苏东坡、苏辙等大文豪。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就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其子弟也多在朝为官。 而同为文化人的蔡京知道,仅仅立碑毁谤来打击他们,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开始采取其他手段,对「 ”元祐党人”及其子孙予以打击。 1、禁毁「 ”元祐党人”的著作 在「 ”元祐党人”中,最负盛名的就数司马光和苏东坡了。而司马光最有名的著作,便是由他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 蔡京指使蔡卞、林自等人对《资治通鉴》下手,想要毁掉其印版,当时的太学博士陈莹得知后,为保护该书,当即提出了宋神宗曾经为该书题写序文的事实。蔡京只得作罢。 而如何禁毁苏东坡的诗词,亦是一个头疼问题。当时,苏东坡的作品就已经风靡天下,「 ”朝廷禁止苏公文章, 赏钱增至八十万, 禁愈严而传愈盛, 往往以多相夸。”(《宋稗类钞》) 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蔡京对司马光、苏轼等大咖的著作无可奈何,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苏东坡 2、牵连「 ”元祐党人”的子弟 崇宁二年,徽宗下诏:「 ”元佑及元符之末党人亲子弟 ,不论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阙下。”(《宋史》) 也就是说,宋徽宗这是将「 ”元祐党人”及其子弟,全部赶出京城。 不仅如此,蔡京还从科举这条路上,断绝「 ”元祐党人”子弟做官的念头,让碑上有名者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甚至是皇家子女亦不得与名单上诸臣后代通婚。这无疑是视「 ”元祐党人”为贱民,而且是要永远断绝他们的翻身之路。 北宋新旧党争的残酷性,在这里可见一斑。 王安石 而与此相反的是,改革派的主将却受到了非同一般的恩宠。已经去世的王安石不仅被追封为了舒王,而且配享孔庙,蔡确也被封为了清源郡王。 结语: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宋朝的天空上出现了异象:「 ”太白昼见”(《宋史·徽宗本纪》),这一年彗星出现,金星的亮度异常。这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天象异变。 与此同时,蔡京等人对「 ”元祐党人”的打击,也搞得民间怨声载道。 如此「 ”天怒人怨”,自然让宋徽宗心里不安起来,于是,他才下诏毁掉各地的石碑,同时解除了「 ”党人父兄子弟之禁”。 同年9月,宋徽宗宣布大赦天下,对「 ”元祐党人”及其子弟的残酷打压终于告一段落,但他们的仕途仍然困难重重。 尽管斗争稍稍平息,但其造成的伤害却永远无法弥合,这也加速了北宋覆亡的脚步。 参考资料:《宋史》、《宋稗类钞》、《三朝北盟会编》、《宋史纪事本末》、《论元祐党人案》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