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绝品保镖 保镖护院的行走利器—最后的中国古战锤(终章)

火烧 2022-01-30 19:55:23 1037
保镖护院的行走利器—最后的中国古战锤(终章) 锤,在中国传统的评书和曲艺节目中,是非常频繁出场的武器。在人们的印象里,锤是猛将手持的一对巨大的八棱或者圆形武器,大小应该和西瓜差不多。 清代的审美是一种

保镖护院的行走利器—最后的中国古战锤(终章)  

绝品保镖 保镖护院的行走利器—最后的中国古战锤(终章)
锤,在中国传统的评书和曲艺节目中,是非常频繁出场的武器。在人们的印象里,锤是猛将手持的一对巨大的八棱或者圆形武器,大小应该和西瓜差不多。 清代的审美是一种满汉结合、京都文化和地方文化相交融的产物。满人喜欢的骑马、放鹰等活动成为清代北京人喜爱的娱乐活动,满族的烧、烤、煮、涮和汉族的煎、炒、炸、熘结合形成了满汉全席。作为清代国教的藏传佛教,西学东渐的中西结合的清代宫廷艺术,也都对清代审美产生了一定影响。清代的文化,事实上是继承了几千年来硕果累累的中原审美文化遗产,又结合自身的政治、军事情境而发展出来的独特审美。 清代的短柄袖锤也非常有特色。入关之前,作为渔猎民族的满族,穿着是紧衣窄袖的服饰。而统治中原之后,满清虽然强迫汉族易服剃发,但有趣的是,汉族的宽袍大袖也逐渐被满族人接受。中国古代服饰的宽袍大袖体现的是一种威仪感。从中国清朝以前的服装款式来看,遮蔽人体的宽大服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流。即使某些人的形体很美,这种服装也不去展现这个美的形体。《资治通鉴》引萧何的话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宽袍大袖的中国古代礼服,着重的是写意传神,突出端庄威严的精神力量。 同时,宽袍大袖也是一种身份等级的暗示,一方面宽袍大袖比较浪费布料,说明有钱;另一方面穿着这类服饰的人很少从事体力工作,说明有闲。清中期之后,从宫廷到民间,服饰逐渐趋于宽大华丽。到了清晚期,官员更是以劳作为耻。史料记载,李鸿章出使俄国签订《中俄密约》时,先到财政部大厦拜会财政大臣维特。他们坐在客厅里,维特问李鸿章吸不吸烟。这时立即有两名中国人从邻室里快步出来,一个人端着水烟袋,另一个拿着烟丝,李鸿章端坐不动,只是用嘴吸烟喷烟。点烟、拿烟袋、往他嘴里送烟嘴、抽烟嘴都由旁边的中国人来做。这样的大清焉能不亡。 图170-图173为清代活眼龙吞口纯铜袖锤(18世纪,24.5公分,孙鉴先生收藏)。这柄袖锤纯铜制作,锤杆六棱,锤头饱满硕大,龙吞及纹饰与本节图167的锤非常类似。这柄锤龙吞的眼睛、耳朵均可活动,非常有趣味。 图170 清代活眼龙吞口纯铜袖锤(1) 图171清代活眼龙吞口纯铜袖锤(2) 图172清代活眼龙吞口纯铜袖锤(3) 图173清代活眼龙吞口纯铜袖锤(4) 图174-图177为清代活眼龙吞口如意纹铜袖锤(18世纪,29公分,周晋先生收藏)。这柄锤在山西古玩市场出售时,被厚厚的锈蚀包裹,周先生购买之后进行了适度的清理,在锈蚀下锤头显露出满工如意纹,经常出现惊喜,这就是古玩收藏的乐趣所在。 图174清代活眼龙吞口如意纹铜袖锤(1) 图175清代活眼龙吞口如意纹铜袖锤(2) 图176清代活眼龙吞口如意纹铜袖锤(3) 图177清代活眼龙吞口如意纹铜袖锤(4) 锤,作为古老的钝击类兵器,是中国古兵器收藏中重要的一个门类。从传世的铁兵器来说,品相完整能保存到明代的刀剑已经是凤毛麟角,而锤在品相和完整度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即使宋辽金的存世完整器也并非高不可攀。而且锤的工艺水平、艺术造诣、时代特征都令人赏心悦目。所以,锤作为古兵器收藏家的案头爱物,也是其自身价值的客观体现。 京剧《八大锤》剧照 本文系古铁雅集原创稿件,作者查理的工厂(秦川先生)。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