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和高明,哪个潜力好 佛山三水白坭角里村的历史
佛山三水白坭角里村的历史
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午)版《三水县志》载:白坭角里村人林盛是三水县30多个武举人中唯一的武进土。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林盛参加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中式,为武举人;次年上京赴考联捷,脱颖而出,考中进士;随后由朝廷选派,任直隶张家口守备(武官,官阶正五品)。
其祖父林观旦、父林第新园林盛的业绩而皆获朝廷封赠为武德郎(荣誉,非实职)。
其孙林槐,是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曾任江苏省盐城县知县(官阶正七品),署南捕通判、北捕通判、清军同知等职。
他在职期问,注重兴修水利,防治洪患;支持教育事业,捐俸修复书院.颇有政绩。
其父林楫(林盛之子)因林槐的业绩而获朝廷封赠为文林郎。

林盛爷孙两人,一武一文,相得益彰,在三水历史留下光彩的一页。
据传,其村原名角里,因附近有石牛岗,在此处为牛角;后因“角”字不雅,改称今名。
在明、清两朝,其村有26人出外为官(嘉庆二十四年后资料不详)可谓封建朝代三水为官人数较多的一条村,有一定的知名度。
明朝,其村出外为官的有8人(官阶由从六品至从九品):林泽,任浙江省布政司经历(官名,从六品),林澄、林拔伦、林浚、林玑,任省或府、州的仓大使;林清,任鸿胪寺(朝廷中主管朝仪赞拜的机构)呜赞(官名,从九品);林润,任州的吏目;林子宏,任驿丞。
清朝,除林盛及其孙林槐外.其村还有16人出外为官(官阶由从三品至从九品)。
其中,文官有7人:林楷,嘉庆十=年(1808年)中式为第四十名举人,任教瑜(官名,正八品);林梓,顺治八年(1657年)恩贡生(由省选人国家最高学府崮子监就读及被选拔参加朝廷考试的学员),任厂西柳州监军佥事(官名);林华春,任巡检;林传任、林尚谦、林昌任、林茂春,任州或县的典史。
武官有9人:林必达,任游击(官名,从三品),其父林景仪因林必达的业绩而获朝廷封赠为武德将军;林廷壤、林必胜,任守备;林佐邦、林友德、林必高、林峰、林±魁,任把总(官名,正七品);林高,仟提塘(官名)。
角里村为官的26人中,有诗文传世的仅得林梓一人。
嘉庆二十四年版《三水县志》选载其诗一首,涛题为《胥江怀古》:“山畔流泉竹畔云,不堪幽咽远相闻。
旧时烟火今何在.
深树悬萝翳夕曛。”近年,这茸诗又被选人《三水历代涛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