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报表主表包括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有哪几种表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有哪几种表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有哪几种表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左方为资产部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左右两方总计数相等。
2.事业单位应先编出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与经审核无误的所属下级单位汇总的资产负债表汇总,编成本部门总的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应当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列示。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有哪几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按时间可划分为旬报、月报和年报(即决算); 按编报单位可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和单位会计报表;
按内容划分,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静态表,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表、收入支出表(动态表,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余状况)、附表及说明书等。 附表一般作为报表中某些科目的明细内容或未列入报表中的重要经济业务活动或基础材料;说明书是对报表中某些事项的补充及情况说明。
根据对行政单位预算收支活动情况的了解,整理出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财务报表进行以下不同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分类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往来款项明细表、基本数字表。有专项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项资金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二)按鳊报的时间不同分类
会计报表按编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三)按编报的层次分类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编报的层次可分为以下两类。
1、本级报表
本级报表是反映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的报表。
2、汇总报表
汇总报表是各主管部门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报表进行汇总后编制的报表。
基层会计单位,只编本级会计报表;二级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要先编本级报表,然后编报汇总的报表。
以上列举若是对您有所帮助,请顺手点击采纳!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会计报表如何转化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按照收入,支出和利润分别归集就OK
简述编剧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要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
1、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2、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3、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4、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5、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事业单位会计怎样与企业会计合并,做企业会计报表
先对事业单位按企业会计准则进项调整后,进行合并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实收资本填写到哪一项
事业单位没有实收资本这一项;
如果是有经营性质的事业企业,可选用企业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如何编制?
在会计年度中某些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可能发生调整,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应将本年度内新划进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纳入汇总范围,而对本年度划出的单位会计报表不予汇总。 二、在汇总会计报来的编制过程申,上下级单位报表项目的相互冲销关系 事业单位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对一般的报表项目,直接将上下级单位相同报表的相同项目金额相加后按合计数填列即可,但对于“附属单位缴款”、“拨出经费”、“拨出专款”、“对附属单位补助”等项目就不得将上下级单位报表项目金额相加,而应将本级报表中的以上四个项目分别与下级单位报表中的“上缴上级支出”、“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上级补助收入”四个项目在审核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冲销。但根据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本级单位的“附属单位缴款”等四个项目金额分别与下级单位的“上缴上级支出”等四个项目金额未必完全相等,甚至有时会有较大差额。因此,在对上下级单位报表项目进行相互冲销时,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将其对应项目金额全部冲销,应根据上下级单位资金的缴拨款关系进行冲销。 1、本级报表中的“拨出经费”与下级单位报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 根据国家预算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必须根据预算级次和财务隶属关系办理预算资金的领拨业务,在会计报表上则体现为本级报表的“拨出经费”项目金额与所属各事业单位报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金额合计数相等。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将本单位的“拨出经费”金额与所属各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项目金额全部冲销。汇总会计报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数只反映本单位收到的财政补助资金数。 2、本级报表中的“拨出专款”与下级单位报表中的“拨入专款”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拨出专款”反映拨给所属单位的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数而“拨入专款”则反映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数。可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来源不仅仅限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其来源渠道较多。在会计报表上则体现为本级报表的“拨出专款”项目金额小于或等于所属各事业单位报表中的“拨人专款”金额的合计数。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应先按本单位报表中“拨出专款”的项目金额,将本单位的“拨出专款”项目与接受本单位拨款的所属各事业单位的“拨人专款”项目相互冲销,然后将冲销后的所属各单位“拨入专款”的余额合计数与本单位收到的拨入专项资金数再合计,将会计数旗列在汇总会计报表的“批入专款”项目。 3、本级报表中的“对附属单位补助”与下级单位报表中的“上级补助收入”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附属单位补助”反映单位用非财政预算资金补助附属单位所发生的部分支出。这里的附属单位既包括事业单位所属的下一级事业单位,也包括其附属的独立核算企业;而“上级补助收入”则反映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人的非财政补助资金数。在会计报表上则体现为本级报表的“对附属单位补助”项目金额大于或等于所属各事业单位报表中的“上级补助收入”金额合计数。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应先按所属各单位报表中“上级补助收入”金额的合计数,将本单位的“对附属单位补助”项目与所属各单位的“上级补助收入”项目冲销,然后将冲销后的“对附属单位补助”项目余额填列在汇总会计报表的“对附属单位补助”项目。 4、本级报表中的“附属单位缴款”与下级单位报表中的“上缴上级支出”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附属单位缴款”反映单位收到的附属单位按规定缴来的款项数,既包括收到的所属事业单位按规定上缴的各种分成调剂款,也包括收到的附属企业按规定缴来的利润、承包费、管理费等款项而“上缴上级支出”反映事业单位按规定的标准和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数。在会计报表上则体现为本级报表的“附属单位缴款”项目金额经常大于或等于各所属事业单位报表的“上缴上级支出”金额合计数。
什么是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就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