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手抄报 博物馆的手抄报怎么写
博物馆的手抄报怎么写
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
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
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
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
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
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
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
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
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一般公众受教育的场所。
美国学者顾迪在《将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行政管理的原则》两篇专论中,进一步强调博物馆必须致力于革新教育,开展积极的活动,使之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从事研究的场所,而且要成为教育机构的补充设施,校外教学园地。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
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
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国际博物馆日的定义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