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 關羽敗走麥城,在馬超封地被殺,爲何馬超不出手相救?

火烧 2022-12-08 09:50:27 1044
關羽敗走麥城,在馬超封地被殺,爲何馬超不出手相救?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臨沮是馬超的封地,關羽敗走麥城,在馬超的封地被殺,爲何馬超不救關羽?《三國演義》中呂蒙發

關羽敗走麥城,在馬超封地被殺,爲何馬超不出手相救?  

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 關羽敗走麥城,在馬超封地被殺,爲何馬超不出手相救?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臨沮是馬超的封地,關羽敗走麥城,在馬超的封地被殺,爲何馬超不救關羽?

《三國演義》中呂蒙發動的江陵之戰和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歸結起來——“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呂蒙贏得漂亮徹底,關羽輸得一塌糊塗,最後連命也搭了進去。

襄樊之戰,關羽退走麥城,兵敗身死

關羽的失敗,其實早在赤壁之戰後期,劉備不顧東吳的感受,獨自吞下赤壁之戰的勝利果實,佔領荊州六郡時,就已經埋下了隱患。

荊州地處東吳上游,是東吳的命門,控制了荊州就是扼住了東吳的咽喉,隨時可以沿長江而下,直逼東吳都城建業。所以對於東吳而言,荊州六郡,必須緊緊拽在自己手裏。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悍然發動襄樊之戰,親自率領三萬荊州士兵,進攻曹魏襄陽和樊城。在圍困樊城的過程中,關羽遭到曹仁的頑強阻擊,戰爭陷入對峙階段。

這個機會,孫權足足等了十年。東吳方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迅速派出呂蒙襲擊荊州,於是就有了《三國演義》中的“呂子明白衣渡江”。東吳名將呂蒙悄然發動江陵之戰,兵不血刃奪取荊州六郡,消除蜀漢對東吳的威脅。

曹魏方面,得到東吳襲取荊州的消息,也派出徐晃率兵迅速支援樊城。關羽則在失去荊州之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而劉備的小舅子糜芳及部下傅士仁的不戰而降,更是對關羽形成致命打擊。關羽陷入曹仁、徐晃和東吳三軍的包圍之中,且戰且退,最後在吳軍的追擊之下敗走麥城。

關羽困守麥城,派遣廖化透出重圍,向駐守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救。可恨劉封、孟達對關羽的處境坐視不理,拒絕出兵救援,關羽窮途末路,全軍覆沒,兵敗身亡。

關羽最終,是在從麥城往臨沮逃亡的路上,遭到吳兵潘璋及其部將馬忠伏兵襲擊,與其子關平雙雙被擒。孫權勸降無果,將關羽父子殺害。

關羽敗走臨沮,馬超爲何不出手相救?

關羽父子遇害,在臨沮這個地方。這和馬超有什麼關係呢?《三國志·馬超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爲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爲前都亭侯。先主爲漢中王,拜超爲左將軍,假節。

劉備入川奪取益州,馬超當時自領並州牧,稱徵西將軍。然馬超卻被部下楊阜、蔣敘等人設計暗害,妻離子散。馬超進退狼狽,匹馬到漢中投奔張魯而不受重用,聽說劉備到了益州正在進攻劉璋,馬超來投。

馬超再狼狽,也是一方諸侯。劉備用人之際,馬超的來投,如虎添翼,因此劉備對馬超非常器重。而馬超素有威名,震懾成都,很快益州牧劉璋投降。拿下成都後,劉備直接封馬超爲平西將軍,督管臨沮。

臨沮屬於新城郡,在荊襄地界,離當陽長阪坡不遠。劉備入川之後,荊州地區的軍事行動全部交給關羽指揮,而臨沮這個地方,在劉備奪下益州,關羽佔領荊州時期,處於蜀漢的控制之下。所以劉備名義上讓馬超督管臨沮,不排除有安排馬超前往吳、蜀交界協助關羽,爲北伐曹魏、東侵孫吳做戰略部署的打算。

但是馬超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投奔劉備一直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因病去世,從未到過臨沮這個地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丟失荊州,臨沮就進入了東吳的地盤。

關羽敗走麥城,逃亡臨沮,馬超爲什麼不救關羽呢?因爲馬超不在臨沮。所謂的“督臨沮”只是一種名義上的說法,就算是劉備有這個打算,也還沒來得及實施。

關羽兵敗身死,劉備、馬超等人到底在幹嘛?

那麼關羽兵敗身死的時候,馬超在哪裏呢?其實馬超和劉備、諸葛亮、趙雲等人一道都在成都。

馬超投奔劉備,幫助劉備奪下成都,受封平西將軍。建安二十三年,也就是關羽遇發動襄樊之戰的前一年,馬超和張飛正在率軍攻打漢中。

曹操親率大軍前來爭奪漢中,和劉備在漢中進入相持階段。此時,東吳威脅合肥,曹操從漢中退兵,留下夏侯淵駐守漢中。蜀漢老將黃忠定軍山一戰斬殺夏侯淵,劉備成功奪取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結束,劉備班師回到成都,以馬超爲首的一百二十餘名蜀漢官員聯名上疏《立漢中王上表漢帝》,勸劉備進位漢中王。

馬超以一方諸侯的身份來投,在蜀漢是百官之首,地位在諸葛亮、關羽等人之上,受封左將軍。

劉備稱王,成都一片歌舞昇平,此時關羽正在襄樊之戰的前線,被曹魏和東吳的聯軍追殺。這就可以理解了,爲什麼馬超不救關羽?因爲連桃園結義的大哥劉備,都沒能救得了關羽。

成都和荊州之間,遠隔重山萬水,等關羽的死訊傳入成都,已經是半個月之後。儘管劉備的救援軍隊已經在奔赴荊州的路上,可惜一切都晚了。劉備所能做的,就是發動夷陵之戰,爲關羽報仇雪恨。但是所謂的報仇雪恨,其實不過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一個藉口。

襄樊之戰,最後的贏家是東吳,全據荊州,幾乎就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陸遜在猇亭一把火燒了七百里連營,劉備狼狽回到白帝城。夷陵之戰徹底削弱了蜀漢對東吳的威脅,三國由此進入互相博弈的穩定階段。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